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学教育在社会范围内的推广,关于汉语言的学习与发展问题又称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汉语言的发展形势不容樂观。本文以高中生的视角对网络时代下汉语言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在新时期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汉语言;发展;困境;对策
互联网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但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经实现了一定范围的普及。网络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言的发展,这对于传统文化体系的构建与现代文化建设极为不利,因此,为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汉语言的发展改革成为关键。
一、网络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
与传统汉语言文学不同,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构建了新的环境,受此影响,网络时代下的汉语言发展特征则日益明显。
1.汉语言内容与形式的转变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之间的交流多通过书信、面对面的方式实现,这也是汉语言使用的主要环境。然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渠道多样化,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创新。
以高中生之间的汉语言交流为例,目前,我们高中生之间除通过电话、面对面进行交流以外,传统的书信交流方式已经被取代,借助网络的便利性与实时性,微信、QQ已经成为现阶段高中生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互联网技术构建的网络环境对汉语言的适用要求不高,这也是类似于“酱紫”、“人艰不拆”等新词出现的主要原因。
2.汉语言交流内容的丰富
互联网是一个较为开放的平台,人们不仅仅利用互联网资源,也在为互联网提供着大量的信息,其中就包括汉语言相关的内容,人们可以将所拥有的汉语言先关资料上传,以供大家共享。在网络环境中,汉语言的交流可以打破传统地域限制,实现跨地域的实时交流,并且,这种汉语言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语音、视频,甚至可以是图片等多种类型的资源。
以图片为例,借助图片制作工具,人们在设计图片的同时,增加汉语言的文字性描述,并将设计好的图片用于交流,其中以“斗图”最具有代表性,在这种特殊的汉语言交流方式下,能够实现传统汉语言所达不到的交流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汉语言的发展困境
尽管,依托于互联网的各种优势,汉语言文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受网络环境下诸多因素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并不乐观。
1.汉语言对创新的抵触
目前,我们高中生对汉语言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现代教学理念的渗透并未在传统汉语言课堂中得到体现,教学内容与方式缺乏创新。对于这种情况,与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传统认识不无关系,作为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汉语言来说,本身就缺乏创新,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社会文明快速发展,这使得汉语言无法立刻接受这种环境的改变,以至于汉语言的实际发展受到限制,并无法满足人们在网络环境中使用汉语言的要求。
2.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冲击
在互联网世界中,人们之间沟通方式更加自由,传统汉语言的使用限制性因素明显减少,一些适用于网络的语言就此诞生。随着互联网在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不断渗透,网络语言的使用也不在局限于互联网,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人们在使用网络语言方面也不再考虑其适用环境。其中,我们高中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喜欢追逐潮流,在现实生活中用网络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于这一情况,汉语言应当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否则,其生存空间将被大大压缩,传承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精髓的汉语言将逐渐消失。
三、网络时代下汉语言的发展建议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因此造成的汉语言发展问题,不能因噎废食,需要从自身进行改变,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
1.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性指导
网络语言是基于传统汉语言的内容发展起来的,因此,汉语言在互联网环境下依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然而,由于缺乏规范性的指导,以至于网络语言在结构、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汉语言与网络相融合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规范性指导,并对网络语言的创新释义进行必要的解释,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理解,更能够体现出网络时代下汉语言的重要性,实现网络语言与汉语言的共同发展。
2.加强新路径下的汉语言宣传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作为当前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推动力量,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时代下的汉语言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被弱化。为提高全社会对汉语言的认识,则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汉语言的宣传工作,避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丢失,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谜语大会》为代表,此类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对于传统汉语言的重视,并开辟了汉语言传播的新路径。
四、总结
语言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交流工具,并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文化形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互联网对汉语言的发展形成了巨大挑战。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意识到汉语言的重要意义,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应规范汉语言的使用行为,从而实现网络时代下汉语言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刘梅.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7)
[2]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J].张梦珂.课外语文.2016(06)
[3]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分析与研究[J].段日新.科学中国人.2015(30)
作者简介:苏日娜,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通辽第五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