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丽
摘 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将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农产品作为农业生产的最终产品。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对策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指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商洛模式”
“商洛模式”即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整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全市建立了市、县、镇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主要确立了七项基本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就能够得到保障。
三、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中禁用农药、兽药的使用导致農药、兽药残留超标。据统计,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170万吨中,大约30%含有有机磷,它对于毒性的残留、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2.加工过程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等。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食品添加剂1500多种,含添加剂的食品达1万种以上。由于添加剂的安全性不是100%,若使用不当,就会危及健康。
3.产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产品较多;
4.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卫生指标和砷、铅、镉、汞等重金属指标超出国家强制性规定的标准。
5.农产品加工、包装、存储、运输过程中由于设备、工艺操作等方面存在问题而导致的“二次污染”严重。
四、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
1.标准体系不完善,监测手段落后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覆盖率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技术、设施落后,检测的产品数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农产品还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
2.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恶化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安全意识薄弱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和肥料,使农业生产环境遭到了污染,加上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土壤再生产能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3.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农产品生产极为分散,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随意性大,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质量安全水平难以得到保障。
五、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围绕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特点,积极组织制定产地环境标准、农业投入品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形成农业标准体系。
2.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以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重点,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鉴定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在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场所增加配置不同层次的检验检测设备,实行快速检测与实验室标准检测相结合,增加抽检频率,不断扩大检测监控的覆盖面和检测内容,形成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委托检测和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监测相结合的三级检验检测网络。
3.加快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已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在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的同时,对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全面推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格局,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GM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按照我国《认证认可条例》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规范、创新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的运行体制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紧紧依托农业系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加快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4.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保障消费安全,有效防止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应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结合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产品标识管理,鼓励生产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超市、批发市场建立产销对接,采取厂—商挂钩、厂—地挂钩、商—地挂钩的合作机制,实行连锁经营和直销配送,把产品标签与农产品认证标志、产品商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
5.建立和健全农产品预警预报机制
依托行业协会及主管部门,尽快建立重要农产品的数量、价格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农产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农产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人民的消费安全。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农产品安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而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检验检测、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等相关体系,是实现农业标准化,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