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中的茶叶栽培技术研究

2018-11-10 09:45唐旭陈杰唐光荣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栽培技术茶叶

唐旭 陈杰 唐光荣

摘 要:退耕还林、还草、还茶是非常繁重的一项工程,需要掌握好很多的栽培技术,以便能够栽种成活,保障茶树的质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本文针对退耕还林中的茶叶栽培技术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对各项茶叶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退耕还林;茶叶;栽培技术

退耕还林、还草、还茶需要站在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其中需要将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耕地,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停耕。依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植树,将森林本来的面貌恢复。此外,退耕环林的相关工作包括:其一,坡耕地退耕还林;其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一、选择园址

1.土壤条件。退耕还茶需要在土层深厚以及有效土层不少于60cm土层当中进行,其土壤条件为酸性或者微酸性的土壤中进行。其中,PH值需要保障在4.0-6.5之间,土壤肥沃以及生物活性比较强,含有很高的有机质,如氮、磷、钾等。土壤质地以砂粘粒配比合理的砂质壤土最理想。

2.地形条件。退耕还茶的坡度条件要保障在25℃以下,其地面的坡度与水土流失情况有着直接的关联,其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与是否进行退耕还茶密切相关。所以,退耕还茶的茶园要选择在背风向的缓坡地带,或者在平底进行耕种。

3.生态环境。茶树的生长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有喜温、喜荫以及喜湿的特征,对温度低的天气、寒冷以及干旱的天气非常敏感。结合茶树对环境气候的要求,在进行退耕还茶的过程中,要注重所在区域的天气条件,需要选择环境质量好、空气干净、植被丰富、附近无污染源的区域。同时,四周还要方便对水利设施进行建设,保障交通的便利。

二、园地规划

1.道路设置。茶园道路的建设,一定要方便机械、成品茶以及肥料的运输等。其中,对于道路网的建设包括:主道路建设、支道路建设、园道建设以及地头道建设。主道路为关键的交通道路,需要与茶场外部的公路进行连接,其建设的宽度一般在6m-7m之间。在主道路的两侧,还需要建设排水沟,并对行道树进行栽种。支道的建设,需要与主道路进行连接,互相交接,并将其在整个茶园贯穿,是运输茶叶、耕耘以及采摘的重要道路,其建设的宽度一般3m-4m。园道属于支道通向每个茶园的道路,以便人员的进出。其中,具体的宽度为2m左右;地头道需要在每块茶园的两端进行建设,可方便耕作机的调头。主道和支道要尽量在分水岭上进行建设,但也可以在坡脚进行建设。园道横坡路可以在等高线上进行建设,顺坡路需要选择在坡度比较缓的地方,应用迂回盘绕向上的形式进行修筑,这样可保障水土的保持。

2.水利设置。渠堰、蓄水池的建设需要与道路网相互符合,将水土保持作为中心和关键。其中,需要保障小雨能灌、大雨能蓄能排的效果。排蓄水系统以及浇灌系统需要同时进行设计。

其一,茶园排蓄水系统的建设。通常情况下,由隔离沟、纵沟以及横沟等共同构成。隔离沟需要在茶园上方与荒山陡坡、林地交界处等进行建设,沟深的宽度需要保障在70cm-100cm之间,做好横向设置,两端与天然的沟渠进行连接,或者对人工的堰沟进行建设,之后在从蓄水池内进行排水。纵沟需要顺着坡进行设置,以便对茶园内部的多余地面水进行设置。沟面的宽度一般为70cm-80cm之间,厚度需要保障在40cm。横沟在茶园地内要与茶行平行,这样设置的重要作用便是可对雨水进行积蓄,以便对茶地进行浸润,同时将多余的水在纵沟中排入。每间隔10行,便需要开1条横沟,梯地茶园在每台梯地当中的内侧可设置1条横沟,其中沟的深度为20cm,宽度在30cm左右。蓄水池可以供茶园施肥以及喷药等工作的进行。一般情况下,每0.67-1.33hm2的茶园,便需要建立一个蓄水池;其二,茶园灌胶系统,重要包括流灌以及喷灌两种。流罐应用的是抽水泵以及其他提水的形式,利用沟渠将其引入到茶园地面,是进行有效灌溉的重要方式。通常情况下,可使用排水系统当中横沟进水,不需要另外进行设置。喷灌为应用专门的设备,将水压入到管道当中,借助喷头向茶园进行均匀喷洒,同样是一种有效的灌溉形式。

3.园区绿化。植树造林的工作,可帮助茶园对小气候进行改善,预防和减少灾害性天气对茶树产生的影响,此外,还可将茶园内部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增加,减少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所以,在茶园的周围,园内的重要道路两侧,需要对行道树进行种植。在主渠的两侧、陡坡以及沟谷等不适合茶树生长的区域,需要种植树木。

三、开垦园林

在对园林进行开垦之前,需要先将地面当中的障碍物进行清除,包括树木和乱石等。在对园林进行开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所以,在进行开垦的过程中,要将水土保持的工作作为中心,结合退耕的不同坡度以及地形,挑选合适的时期和施工要求。

1.初垦。进行初垦的深度为50cm以上,对坡度在15°以下的坡度,可建设平地或者缓坡茶园;针对15°-25°的坡地,可依照“梯层等高、大湾随势、小弯取直、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的原则”,从上到下对梯面进行修建,以便构成等高梯地茶园。在耕种之后,不需要将土块打碎,但需要对地面当中的杂草进行深埋,以便对土壤的肥力进行增加。但是,针对再生能力非常强的竹根以及茅草等,一定要彻底进行清除。

2.复垦。实施复垦的深度需要在20cm之上,并对土块进行进一步打碎,并对杂草进行清除,保障地面的平整。茶园的开垦最好可以种植2-3季的绿肥,并将其进行深翻入土,可对土壤进行进一步的熟化,并把土壤的肥力提高。

四、科学种植

1.种植规格。种植的密度需要结合品种以及类型,土壤条件等灵活掌握。如在平地或者缓坡的茶园当中,应用单行条栽比较合适,行距保持在1.5m、丛距保持在33cm左右,每丛2株。

2.茶苗移栽。茶苗移栽需要在刚入冬的时候进行,如10月中旬和11月上旬,也可在2-3月份早春进行。因为,这时的茶苗地上部正处于休眠的阶段,气温会比较低,茶苗产生的蒸腾作用会比较弱,所以移栽的成活率会有所提升。此外,选择高质量的壮苗非常重要,其用量具体为6.75万株hm2左右。在进行移栽的过程中,要在苗木根上蘸好泥浆,其中一只手扶好茶苗,另一只手盖土一直到泥门,之后将根系轻轻的进行舒展,然后压紧根际土壤,最后定根水之后覆盖土壤一直到泥门。在进行移栽之后,需保留3片叶子,在距离地面15cm左右的位置奖茶苗上端的枝叶减掉,也就是进行首次的定型剪。

五、结语

总之,对于退耕还茶工作的开展,需要站在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保障选择好区域的土壤条件,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其中,要注意抗旱保苗工作、除草施肥工作、查苗补缺工作、定型修剪工作、茶园间作等工作的实施,保障茶树的生长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道贵,鄢东海.退耕还林中苦丁茶的开发前景及驯化栽培[J].贵州农业科学,2004,32(1):85-87.

[2]张明广,王新明,史桂香.退耕还林中的茶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36-137.

[3]梁远发,田永辉,王家伦,等.优化茶叶自然品质的栽培技术研究报告[J].贵州茶叶,2000(3):14-19.

[4]韦品祥.都匀毛尖茶茶园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4).

[5]王景春.退耕还林过程中树木的选择与栽培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9):171-171.

作者简介:唐旭(1972-),男,苗族,本科,籍贯:贵州黔南,主要从事:水稻、黑糯米的研究及茶叶栽培、加工管理。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栽培技术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