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荣 郑龙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物质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追求“数量”过度为重视“品质”。土鸡以其绿色、优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十九大以来,全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鸡养殖作为农村致富“短平快”项目,在全国各地广泛实施。然而,由于养殖户土鸡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尽管选择饲养优良的土鸡品种,其成活率、出栏率仍然低下,发病率偏高,收益不佳。本文从土鸡饲养场地、期间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探索提高土鸡养殖效益的措施。
一、加强饲养场地管理
饲养场地(包括鸡舍)对土鸡出栏率的影响极大,特别是放牧饲养土鸡时,应高度重视饲养场地管理。
1.饲养场地位置要求:饲养土鸡的地方要远离居民区、工厂或者是交通要道等嘈杂有污染的地方,地势应背风向阳、高燥、取水方便,附近没有污染源;林地的树不宜过大,树冠应该较小,果树比较稀疏的。草地、农田、果园等放养土鸡,农药中毒造成的伤亡,频频发生,屡见不鲜,因此,放养时要把鸡只赶到安全的处所,以免鸡只采食喷过杀虫药的果叶和被污染的青草。
2.饲养圈舍的要求:为了降低成本,可利用毛竹、树木等搭成屋檐高2m的简易鸡舍,顶部用石棉瓦或彩钢遮盖,四周用塑料布遮栏,栏舍的两端各开一个出口,方便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也利于通风换气,供鸡只避雨和夜间休息。
3.饲养场地围栏要求:在土鸡放牧期间,老鼠、老鹰、黄鼠狼和蛇害对出栏率影响也特别大,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这些兽害侵袭,堵塞墙体上的大小洞口,鸡舍门窗用铁丝网或尼龙网拦好,尽量避免兽害侵袭造成损失。
二、加强饲养过程管理
在土鸡饲养过程中,育雏阶段是影响成活率指标的关键时期,饲料消耗是土鸡养殖的主要成本,饲养管理是否有效直接与养殖效益高低相关连。
1.重视雏鸡初飲开食:雏鸡引进后,科学地让雏鸡初饮开食对提高雏鸡成活率十分重要,初饮越早越好,尽量在雏鸡出壳24小时内诱导初饮。如果初饮时间大幅推迟,会导致雏鸡脱水,体重减轻,视力下降、瘫痪甚至衰竭死亡,或者因雏鸡过渡干渴而暴饮致腹泻、腹胀而死亡。给雏鸡的饮水应干净,温度与室温接近。在初饮3小时左右,就可以喂料开食。
2.控制好育雏舍的温度、湿度、密度:温度过高,会影响雏鸡体热和水分的散失,造成雏鸡食欲减退,生长发育停止,甚至脱水死亡;温度过低,会导致雏鸡发生感冒等疾病而引起死亡。湿度对10日龄内的雏鸡影响特别明显,如果湿度过低,雏鸡体内水分就会大量消耗,影响体内蛋黄吸收,导致消化不良,体质瘦弱,增加雏鸡死亡;如果湿度过高,鸡舍潮湿,有害气体增加,也会增加雏鸡死亡率。雏鸡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空气污浊,氨气浓度增高,发病率、死亡率升高;生产中,要根据鸡只饲养时间,及时进行分群。
3.保证合理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唤气:如果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不够,就会影响雏鸡的初饮和开食,造成雏鸡死亡;如果光照时间过长,光照强度过大,鸡群就会出现惊群、啄羽、啄翅、啄肛等现象。定时通风换气对鸡只健康生长意义重大,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育雏舍内鸡群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微生物分解粪便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导致鸡舍内空气质量下降,如果不及时排除这些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就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疾病;为了保证鸡只正常生长,应当在墙上开窗,安装排风扇等措施。
4.选用优质的饲料并杜绝饲料浪费:饲料品质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土鸡生长。结合土鸡的生长阶段和饲料饲养成本,在育雏期间,以全价雏鸡料为主,放养后以配合料为主。其中配合料包括精料、青绿饲料和鲜活饲料。精料以玉米、豆粕为主要成份,辅以小麦、米糠或麸皮等,适当添加一些复合预混料。青绿饲料包括各种农作物副产品和牧草等,鲜活饲料包括各类昆虫等。
三、加强疾病预防管理
疫病会给土鸡养殖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土鸡养殖过程中,要重视防疫免疫工作,树立正确的防疫意识,始终坚持“防重于治”。在引进雏鸡前,要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对器械设备设施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在引进雏鸡后,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免疫。土鸡养殖常见9种疾病,对应措施如下:
1.种病毒性疾病防治:(1)鸡痘病防治措施是14-21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2)鸡新城疫的防治措施是7-10日龄用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3)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措施是在种鸡产蛋前接种法氏囊疫苗,14-21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4)马立克病的防治措施是对孵化器具进行消毒,雏鸡出壳后注射马立克氏病弱毒冻干苗。
2.种细菌性疾病防治:(1)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是:预防时,用大肠杆菌油苗对1月龄鸡只进行肌注,治疗时,用抗菌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治疗。(2)鸡白痢的防治措施是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进行治疗。(3)禽霍乱的防治措施是鸡只30日龄后用禽霍乱灭活苗肌肉注射。
3.种寄生虫病:包括绦虫病、蛔虫病和球虫病。防治措施:对于感染绦虫和蛔虫的病鸡,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5mg可驱除这两种寄生虫。对于感染球虫病的鸡只,可用氯苯胍、痢特灵、球净、三字球虫粉等进行治疗。
实践表明,提高养殖技术,加强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土鸡成活率、出栏率,进而提高土鸡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