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后显善恶

2018-11-10 13:46陈江铭
文教资料 2018年18期

陈江铭

摘 要: 《看不见的客人》运用多层叙事的方式,将车祸真相和密室殺人的真相层层道来,作恶者原形毕露。故事情节设置多处反转,在声画结合中暗潮汹涌,受众在获得视觉满足的同时明了电影主题——痛苦需要拯救,正义终将到来。

关键词: 《看不见的客人》 多层叙述 声画结合 主题探讨

在世界电影史中,将多层叙述方式运用得比较经典的电影莫过于黑泽明的《罗生门》,对同一件事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讲述,在层层讲述中剖析出完整、具体的真相。西班牙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利用多层叙述向经典致敬,在同期大制作大投资电影中脱颖而出。

一、多层叙事:作恶者原形毕露

《看不见的客人》运用多层叙事,在企业家和女律师的三次讲述中交代出车祸和密室杀人案的真相,自私虚伪的企业家原形毕露。

艾德里安是大公司总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掩盖事实真相,不让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杀死自己的情妇,并想着嫁祸给他人,心肠歹毒,心狠手辣。影片开始,在艾德里安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扭曲事实、颠倒是非,把车祸的责任推卸给情妇,伪装成无辜被动的受害者。埃尔韦拉,作为被害者丹尼尔的母亲,在得知儿子的死讯后几近崩溃,为了调查儿子被害的真相,不惜深入虎穴,假扮为金牌律师古德曼,与真正的凶手亚德里安斗智斗勇,并且让艾德里安说出了全部真相。劳拉是艾德里安的情妇,著名摄影师,心地善良,在肇事逃逸后觉得自己的良心受到了极大的谴责,想着去自首,告知了被害者家人真相,并试图说服亚德里安跟她一起自首,可惜她不够了解情夫,惨遭毒手。

弗洛伊德将人的本能分为两种: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即为求生的欲望。艾德里安出于生的本能,而不顾做人的道义和法律条例,在第一次讲述中把情人塑造成事件的始作俑者。埃尔韦拉为获取他的信任,以被告律师的身份,在第一次讲述的基础上继续篡改成第二个版本。埃尔韦拉在获取足够的信息后,终于了解真相,呈现出第三种叙述,层层讲述,作恶者原形毕露。

二、抽丝剥茧:真相浮出水面

这部剧构建了一出不断反转的精妙故事,将谎言的双刃性用到极致。表面上,整个进程是案情的重复推演,重点在于女律师与企业家之间的针锋相对,彼此间的智斗。全片对于最后的结局在很多地方都有铺垫,这些铺垫的细节和情绪的渲染,小心翼翼地将剧中隐藏的反转排列得当,也暗示了影片意想不到的结局。影片叙事可以分为十一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若干个场景。在这十一个部分中,情节不断反转,重重悬念中真相如抽丝剥茧般渐渐浮出。

第一部分:古德曼来到艾德里安的房间,询问他具体案情,艾德里安显得很不耐烦,谎话连篇,终于,古德曼忍无可忍,对亚德里安作出一番警告,告诉他要想摆脱牢狱之灾就不要再对他撒谎,亚德里安开始害怕,回忆起当时发生的事。

第二部分:在第27分22秒的时候,本片第一个小高潮出现,劳拉开车来接亚德里安,上车后她对亚德里安说了句“好可怕”,亚德里安问她发生了什么,劳拉回忆起刚刚偶遇被他们撞死的男孩的父母。两人在分别时约定不再见面。

第三部分:日子开始趋于平静,艾德里安以为这件事即将过去,没想到有一天,艾德里安在电视上看到了男孩失踪的新闻,后来他又看到了电视的报道,说男孩是畏罪潜逃,不禁松了一口气。

第四部分:托马斯假扮记者混入酒会,试图向艾德里安问明真相,但没能如愿,最终被工作人员驱逐。

第五部分:艾德里安向埃尔韦拉讲述他们是如何被要挟去酒店,试图把劳拉之死嫁祸给托马斯夫妇的。

第六部分:艾德里安告诉埃尔韦拉,她儿子是死于他之手时,丧子之痛让这位母亲差点失控,眼里噙满泪水,但这一切反常举动没有引起艾德里安的怀疑,艾德里安误以为韦拉在给他模仿审讯现场检察官激烈的攻势。

第七部分:第84分34秒,全片第二个小高潮出现,韦拉对艾德里安说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他,角色互换,剧情反转。

第八部分:劳拉的良心受到谴责,她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日子,决定向男孩的父母说出真相,并进行一系列自我救赎,其中包括说服情夫跟自己一起自首,没想到说服不成,反被其杀害。艾德里安对犯罪现场进行了一系列布置,嫁祸给托马斯夫妇。

第九部分:韦拉告诉艾德里安,那张能让他洗清嫌疑的照片是合成的,但又向他承诺自己已有应对之策,成功稳住艾德里安,获取他的信任,并借机脱身。

第十部分:第97分29秒,全片高潮到来,艾德里安在韦拉走后,无意发现自己的手机被关机,又在记事本上发现了些端倪和钢笔的奥秘,越想越不对劲,这时她又想起韦拉跟他说过的一些话,此时细细想来,心中顿觉不妙。

第十一部分:艾德里安起身,看到对面楼托马斯和韦拉并排而站,而后看到韦拉的瞬间“变身”后明白一切,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这时真正的弗吉尼亚·古德曼女士到来,可惜一切为时已晚,影片以男孩的父亲打电话报警作为结束。

三、声画结合:情节暗潮汹涌

声画合一,可增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但声画对立造成的强烈反差,更能渲染气氛,强调主题。全片画面以冷色调为主,表示人情世故的冷漠与小人物伸张正义的无奈,视觉上呈现出声画统一的和谐和声画对立的反差。影片作为悬疑片,叙事中少有配乐,而在最后一幕中,声画统一到达第一个高潮。当受害者母亲开始慢慢摘下发套撕掉面具时,夫妻与艾德里安的对视十分惊悚,给人心理上的震撼,此刻小提琴和钢琴的配乐作为整体音乐风格的高潮点,艾德里安惊恐地对视和配乐基调的快速上升,突出了正义是永恒的这一主题,同时营造出了男主无处可逃的绝望氛围。

第13分钟,埃尔韦拉与艾德里安斗智斗勇,在韦拉的一系列警告下,艾德里安终于承受不住,在一段低沉紧张的音乐伴随着他的呼吸声后,缓缓抬起头,音乐戛然而止,开始叙说真相。

第38分钟,托马斯看着劳拉开车离开,这时妻子来对他说没人知道他们儿子在哪儿,托马斯搂住妻子,镜头记录下两人的背影,反映出人物此时内心的孤独和绝望,背景音乐透出一股说不尽的悲凉。

第52分钟,劳拉驾车离开,艾德里安心里忐忑不安,他仿佛看到窗外站着个人,是那天路过的司机,等一辆车行驶而过,再看向那里的时候,又什么都没看到,此时的背景音乐更能烘托出他心中的焦虑。

第68分钟,劳拉听到动静出门查看,恐怖诡异的音乐响起,劳拉看到来人,惊慌失措,声音变得急促,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伴随着托马斯的喘息声,一掌朝着劳拉拍过去,劳拉应声倒地。

第82分钟,韦拉在得知男主亲手害死自己的儿子后,非常愤怒,大骂艾德里安是人渣,情绪彻底失控,她的反常并没有引起男主的太多怀疑,反而以为韦拉是在给他模拟检察官猛烈的攻势,接下来韦拉又恢复了平静,又开始以一个律师的视角看待问题,但是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想象自己儿子被害死时的样子,伴随着紧张激昂的音乐。

四、善恶较量:正义永不缺席

看不见的客人,我与你面对面坐着,你却不知道我是谁,充满讽刺意味。在这部影片,从开始就是一个大圈套,男主兜转其中,讲述的所有谎言只不过是一个个伎俩。男孩父亲和母亲代表的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对阵男主代表的社会精英,在这场智商角逐中大获全胜。

艾德里安作为青年精英领袖,双商皆高,这种人物设定充满反讽,满口谎言,在外包养情妇,对家庭不忠,撞死男孩后,沉尸湖底,如此泯灭人性,在媒体包装下成为有责任有担当、勇为社会表率的先进人士;为了摆脱凶案责任,买通执法部门,篡改事实,栽赃陷害,如此无法无天,却又在公众面前摇身一变成为新一代青年楷模,好一出黑色幽默。

男孩父母,作为弱势群体,当社会执法部分职责缺失,等待他們的无非只有两条路,一个是绝望接受事实,另一个是凭一己之力揭露真相。就像影片中男孩父亲说的,作为黑发人送白发人的父母,当你失去了关爱,你便无所畏惧。影片最后,等待男主的无疑是法律的制裁,留给男孩父母的是一生的伤痛,而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和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在男主的前半生中,他不为任何人,他的心中只有自己。所以撞死男孩,他选择逃避而非报警营救,命案东窗事发,他选择用钱隐藏真相,而非勇敢担当责任。在情妇选择自首时,他仍然为了保全自己选择杀人灭口。

不遭受苦难,就不会有救赎。天道昭彰,无一人可幸免。正如荷马所说:“即使正义的到来是缓慢的,破除邪恶也是必然的。”观众在得到视听满足的同时,得出人生真理。

参考文献:

[1][法]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58.

[2]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241,330.

[3][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弗朗索瓦.若斯特,著.刘云舟,译.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