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章
[摘 要]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云南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在对云南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促进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物流人才;物流产业;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7. 083
[中图分类号] F2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7- 0208- 02
0 引 言
云南地处北回归线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中间地带(两大水系分水线在云南境内),是中国毗邻国家最多(有9个国家)、边境线最长(4 060千米),是中国唯一能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和南亚的省份(中国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陆上通道),被称为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黄金口岸”,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物流产业是融合运输、仓储、快递、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需要的第三利润源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农业、工业,但不能没有物流业。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把现代物流业列为云南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以来,云南通过实施“流通活省”战略,开启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云南把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助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年均增长10.4%左右,物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5%左右,物流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左右。2018年3月,云南出台了《云南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10条措施》,为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目前制约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2 云南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学校是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物流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截至目前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院校总计有426所,其中353所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72所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1所开设了采购管理专业。物流工程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12月,中国物流高校联盟成立,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全国三十余所设有物流类专业的高校。目前,云南设有物流类本科专业的高校只有云南财经大学等几所高校,仅有昆明理工大学有物流类专业在读研究生。云南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需要大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但省外高校毕业的学生大多不愿到云南工作,云南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流动到发达地区工作,云南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难、留住更难、引入难上加难。导致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从业人员中快递人员和搬运工居多。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物流运营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影响了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
3 加快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促进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
立足于云南物流产业发展优势,服务于云南打造成为中国西南物流中心、中国高原特色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印度洋跨境物流中心和中缅国际大通道建设及“五网”(即路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航空网)建设,着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具备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物流管理基本知识,通晓现代物流技术、国际物流运作以及农产品物流的基本操作规程,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掌握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具有扎实外语能力,面向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等从事工农业产品的运输、快递、配送、搬运、装卸、包装、仓储、客户服务、订单处理、国际货运代理、互联网物流、物流信息处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方案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3.1.1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定要准确
物流管理是包含运输、仓储的综合性管理,单一的运输、仓储都不是物流管理,快递更不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具有三大功能:即方案策划、资源整合、项目管理。因此,我们要培养的人才不是物流操作人员,而是物流管理人员。学生毕业后可能在贸易公司、在生产制造企业,负责物流配送、仓储管理;也可能在物流企业,负责物流运营管理;也有可能在政府机关,负责物流行业管理,但做的工作,无非还是那三件事:方案策划、資源整合、项目管理。
3.1.2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是交叉性学科,理论上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等多领域,实践性又非常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理论是基础,理论学好了,能举一反三,并能指导实践;应用是目的。物流管理是应用型的学科,比如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地理等都是应用型课程,仅仅在教室里学习是学不出来的,学物流管理不光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系统是关键。既要掌握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又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要学会系统地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理解是重点。学生通过学习,要真正理解掌握物流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而不能似是而非,似懂非懂。
3.2 加强实训教学
3.2.1 加大软件、硬件的投入
整个物流实训设备以采用行业通用的、企业标准的、先进的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物流仓储与配送为核心,结合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仓储管理技术、运输务实技术、企业资源配置技术等物流硬件和软件技术,以流程性的活动为模拟和产能分析为核心,让学生在实验场所完成一系列物流操作、物流优化管理和运力研究、产能研究、岗位作业模拟实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另外,應建立VR/AR实践教学实训室。VR/AR软件提供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交互式教学,手脑并用,学练结合,并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结合游戏的成分,具有趣味性,可以更好地让教育能够寓教于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VR/AR实践教学实训室集创新的教育理念、领先的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手段于一体,它能够有效地创建学习情景、支持合作、促进交流、促进知识表达和应用,从而有效地构建一个非常优良的学习环境,以实现教学功能辅助设计功能,协同实验和研究多项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
3.2.2 建立3D物流综合仿真实训平台
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培训及实验实训,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应用已经形成完善的、良性循环的应用体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开发了3D仓储虚拟仿真软件、3D港口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3D运输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虚拟仿真应用,真正全方位、各角度辅助教师物流实验实训教学。
3.2.3 进行智慧物流VR&AR;虚拟仿真实训
智慧物流AR&VR;虚拟仿真实训内容基于教育部课程体系,通过在线资源,构建课程资源池,做到资源弹性扩展,按需分配,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能力培养,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改进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校内综合实训课,强化关键岗位职业能力训练,打造理实一体课程训练体系。有效地避免高校实验实训设备不足的因素;教师与学生之同“教学结合”,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学生在仿真实训中发挥主动性,实训效果突出;以节省设备、人员等各种费用。
3.2.4 实行模块化教学
一是物流存储模块。本模块配套以可穿戴设备、轻型货架、仓储管理软件,让学生了解现代物流设备,模拟真实仓储过程,制订好仓储计划,然后执行作业流程,从准备入库开始,卸货、验货、安排仓位、组托、上架。如果执行出库作业流程,则从拣选、组托、下架、卸货、配货入手等等。学生通过这个模拟的过程,能够深入了解整个仓储过程,熟练掌握现代物流软件的操作。二是VR教学模块。本模块使用的是当今最先进的VR虚拟现实技术,区域配置了6套最先进的VR设备和高性能计算机。通过佩戴VR眼镜,体验者可以置身于VR仓储配送中心、VR物流博物馆展示平台、沉浸式课堂、空港物流平台、虚拟港口认知及设备操作系统以及所呈现的真实仓储中心、物流博物馆或港口中。体验者通过手柄可以与场景中的各种设备互动,并可完成预设的物流仓储配送流程。并且可以是参观者真实体验仓储消防等平常只能被动学习的知识,使用VR技术,参观者可以对虚拟仓库的火灾进行灭火码盘、货物分拣以及港口设备操作等。该模块的主要的硬件配置有:HTC Vive虚拟现实3D眼镜、光学追踪交互手柄、光学定位检测仪、高性能PC(要求CPU I5 4590以上、显卡GX980、内存8G),根据需要可实现所需求的功能。
3.3 加强产业人才培养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云政发〔2016〕90号),强化高层次物流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着力解决物流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医疗保险、出入境及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问题。优先支持引进“人才+项目+团队”“人才+基地”等新模式研发项目,着力培养一批本土高水平的物流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和创新团队。二是完善物流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物流紧缺人才目录,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设一批物流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以校企合作等模式培养面向物流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支持采用“互联网+”模式,推进物流重点产业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支持重点职业学院建设远程教育设施。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冬梅,陈丽英.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科技,2007,30(8):115-117.
[2]杨赞.关于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考[EB/OL].2008-06-23.
[3]宋晓黎,黄浩.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8(5):151-152.
[4]邓小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9,32(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