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华
【摘 要】会计电算技能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加强产教融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动手能力,积极跟踪和分析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是中职会计专业教育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中职;会计电算化;产教融合;以就业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2.4;F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7-020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103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会计电算技能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会计专业讲授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产教融合:十九大报告指出的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部署为我们教师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学校教师应紧紧围绕十九大精神,做好学科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全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企业展开合作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技术交融与相互进步将为我们成为人才资源强国提供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将理论与工作情境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主要参与者有学生、企业、学校。它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环境和校外企业资源。本文产教融合主要指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讲授中采取“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化”讲授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指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心,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它集会计电算化理论传授、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与会计电算化的综合运用于一体,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小组分层合作教学为一体,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就业为导向:我们教师要将要传授给学生的课程技术拿出来,花时间和精力与用人单位及行业协会开展研讨,对于教师,要以“双师型”为标准,教师不仅会教理论,还需储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要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会计理论联系会计实践,让学生不仅能够动手,更能动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拥有自我提升的本领。
2 问题的提出
1)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现实背景:中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是培养具备基本文化基础和职业道德素养的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质量指标。然而,目前会计学科存在的普遍问题是:(1)会计专业设置大部分偏重手工记账教学,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由于教学课时的不足与教材的原因,大部分仍停留在着重介绍会计软件操作上。
(2)学生素质和社会需求对接困难。学生普遍不了解企业会计岗位实际情况,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到底应该学什么,仍是一个未知数。目前企业使用电算化比例相当高,绝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了会计电算化,你要是到税务机关说你们还没有上电算化,他们都会表示很惊讶,说明没有上的很希罕。会计电算技能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动手能力,積极跟踪和分析企业的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是中职会计专业教育迫切解决的问题。
2)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现状: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已成为现实,但会计专业中职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驾驭电算化系统。
1、目前我们学生对企业实践教学还停留在手工模拟实习阶段,真的要适应企业电算化会计岗位会比较茫然。例如:(1)会计资料的初始化处理在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中是手工做账所没有的,在手工环境下能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分类归拢相关信息,并在事后提供对应的分析数据,(2)年度账的结转与账套的备份等问题,这是会计电算化与手工做账的不同之处,也是学生上岗无法及时从事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的症结所在。
2、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操作环节是《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生命,没有很有效的实验环节做基础,学生很难掌握好正确的操作方法。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涉及的多是常规程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企业实际工作中,会碰到各种问题,这些技术层面问题是目前学校教学薄弱环节,有待提高和拓展。
上述调查情况显示,迫使中职《会计电算化》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对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笔者将以此为依据,针对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突出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进入我们的探讨环节——产教融合,以就业为导向,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旨在突破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与实际工作无法接轨的现状,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运用电算化基本技能。
3 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探索研究过程中的对策与方法
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到今天,各校的硬件校内实训基地方面应该说都有很大的投入,但是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还应从软件(实践教材、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师队伍)上加强。
1)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基础:突破以往教材的偏重软件流程的教学,或是把手工和电算化简单揉和的教学体系,而是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真账实操”。
具体思路如下:
(1)到企业调研编写一套企业会计电算化实训校本教材。以一个模拟企业资料为实训资料,从手工业务处理向计算机业务处理转换为出发点,系统介绍基础业务资料整理,会计电算化的设置方法以及会计电算化业务操作方法。增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选取典型企业,调研企业会计电脑做账的框架,并创建一套仿真企业电算化模拟实训资料,以便学生在上机时真正做到“真账实操”。
(2)编写一套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常见问题纠错指南。根据学生具体操作上会碰到各种问题编写,通过教学实践中学生上机实习需要解决的问题,编写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指南与常见问题纠错指南,以便学生通过指南手册便可解决问题。更可以缓解教师上机实验课的指导压力。
(3)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用2016年二年级学生课程掌握情况与2015年二年级学生课程掌握情况进行对比,论证持有实训校本教材上机实习的优越性。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仿真企业电算化模拟实训资料,并进行实验验证其可行性。论证模拟实验教程实用性及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难点在于:这个过程中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教材的编写,这成为教学改革探索推进中的第一大瓶颈。
2)加强实训教学内容和课时是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模拟企业经营实践活动,仿真企业电算化实际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必须以现实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境为背景,让学生直接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情境中学习,这是目前中职学校教学需强化部分;必须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体可以联系当地几家代表性企业进行调研,吸取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核算模式框架(因为涉及企业财务资料的保密性,所以具体的会计核算资料可由教师自己设计,仿真企业电算化实际要求,运用“真账实操”的方法,根据某企业11月份和12月份的日常会计资料同步进行手工记账和分岗位电算化实务操作,完成全套手工和电算化会计核算过程。
3)强化实践教师队伍是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学习过程中和企业实际工作中,具体操作上会碰到各种问题,这些技术层面问题是目前学校教学薄弱环节,有待提高和拓展。这些需要请教企业应用软件行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