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节日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融合的意义

2018-11-10 07:02阚渝佳
科技视界 2018年17期
关键词:意义融合活动

阚渝佳

【摘 要】现今,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节日是越来越多,而现代节日往往成为流于形式的休假娱乐消遣。语文教学也由于长期的固定模式走入瓶颈。通过挖掘现代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找寻现代节日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的道路,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节日文化;语文;活动;融合;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7-011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056

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曾这样分析节日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节日就像这条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才有意义。”语文作为人类从古至今就学习的学科,不仅是人类认知世界、交流彼此的工具,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文化传统的基石。所以,将语文的外延发展到同样是人类文化结晶的节日文化中,给学生铺设一个语文综合学习的平台,不仅使学生从节日的风俗、文化习惯中找寻先人的足迹,更重要的是在前人与现实的交互中汲取丰厚的文化营养,提升自身文化品质。而语文学科着力培养的语言文字能力又让学生成为节日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承人。

每个传统节日因为产生时间的久远和人类活动对其内容的不断丰富,使得他印刻在了每个文化族群的内心,不可磨灭。因为他是先人的智慧、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更是一种民族符号化的象征。可面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更多的新节日甚至外来的洋节日,如五四青年节、护士节、劳动节、母亲节、感恩节……这些节日也都因为其产生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社会认知特点,而拥有着特殊的文化意蕴。怎样让这群喜新厌旧的学生能真正从现代节日中有所获,而不是简单的看看热闹,就必须开展一系列与现代语文教学特点紧密相连的活动,从听、说、读、写入手,尤其是把文字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渗透到活动中去。而现代节日中如五四青年节、五一劳动节的节日文化内涵就与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辩论、演讲等活动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相契合的。所以在这些节日来临之际,开展与其节日文化渊源相关联的实践活动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从而带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 节日文化为主题的辩论,演讲等实践活动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将语文学习由课堂延展到了社会生活

以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为例,他们都是与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有着紧密联系的节日,而这些节日在形成之初,就有演讲、辩论等不同形式的节日活动,而这些活动又与青少年爱说好辩论的活动特点和表现欲强的心理个性是相一致的。借助辩论,选定社会热点为辩题,既满足了学生兴趣要求,更让学生主动关注生活, 思考生活,在辩论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使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再只是上课,作业,考试,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适宜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而活动选择开展的主题必然与节日的内涵相一致。如围绕“五四精神是否直接照搬”、“偶像崇拜利弊的讨论”、“雷锋精神在现实社会的传承”等社会热点进行的辩论演讲,将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抛到课堂上,进行热烈的讨论,很容易就使学生看到与校园不同的社会百态,将课堂延伸到身边生活和社会,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看似复杂难解的社会现象,其实又与学生不断认知求解的心理需求和迫切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一致。所以在开展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实际解决问题。比如参与辩论活动的学生为了在辩论取得胜利,就会搜集大量相关信息。在论辩中,就会运用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政治甚至法律上的一些知识储备,甚至会引用一些社会的流行热词,网红人物或事件,那么一场活动不仅培养了逻辑思考能力,学会了明辨是非曲直。更重要的是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社会,思考人生。這些都是由学生自己领悟所得,所以远比通过学习一篇教材文章,得到的认识更深刻。语文教学的地点转移了,教学的手段多样了,更可喜的是这些节日背后所包含的丰富意蕴,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们理解与接受,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2 节日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以节日文化为引领,必然会让学生们在这一节日文化的鲜明特点的号召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五一劳动节,虽然这一节日是为了争取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权益而诞生的,但适逢春季,五一节也成为广大中国人民在辛勤劳作之后放松出外旅行的主要假期。所以学校也针对这一节日特征,开展了研学旅行的活动。在活动中首先就是培养了团队的集体意识和应变能力。小组的分组设置、吃住行的安排都是与组员和组长协调有直接关系,而研学旅行领取的学习任务卡如旅行游记或名人足迹记录等,在完成语文任务的同时就需要大家的合理分工,成员之间在磨合中越来越团结,组长的组织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五四青年节传统活动--辩论中可以得到全面的体现,辩论在需要充分的论据准备之外更看重的就是思维的灵敏性和逻辑性。,辩论胜败的关键在于争辩过程中的应变和反击。参加辩论的学生必须认真听取对方辩论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出漏洞,然后进行有力的反驳,当队友陈述不够充分或有问题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纠正。思维的反应度和语言的精炼幽默性往往会在论辩中旗开得胜。参加过辩论的学生都认为,每次辩论都是一次升华,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些学生发现自己思考社会问题的角度更多样了。第三是与语文学习息息相关的表达能力的提升。平时的课堂,只有老师提问,学生才会回答问题。可是具有节日文化特征的辩论与演讲就不同了,他必须要你站起来大声说,否则就显示自己胆怯。于是,参加辩论演讲的学生不管你平时有多羞涩,演讲辩论的时候就必须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学生的变化是巨大的,人自信了,语言表达流畅了,说理清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直接会促进书面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就是语文学习能力中比较高的层次整合信息的能力养成。因为活动开展多是与节日相关的社会热点,网络、纸质媒体相关报道很多,评论也就会多。这需要学生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梳理,然后分析,整合。信息有真伪,看法有不同,这既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丰富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在接触到各种信息后明确自己的观点,甄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整合提炼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3 现代节日文化与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加了学生对时事的敏感度

社会热点常常暴露出的是社会问题,学生在探寻社会问题的背后,一定会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已经不仅仅是在写一篇命题的议论文啦。它更是借活动让学生自觉进入社会,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话题因为现代节日文化的时代鲜明特点,有的是人的道德素质,有的是社会市井的风气,有的是与人相处之道等等。对于长时间身处校园,不太了解社会的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明明深处期间,只不过因为学生的身份疏于思考。但一旦有思考就会对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了教育的作用,促使学生去关注身边,观察生活,感知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这种综合语文活动沐浴熏陶,学生一定会对自己、他人、社会有所担当。

在一系列鲜明节日文化特色的语文综合活动中,无需说教,既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更潜移默化的完成了现代节日文化赋予学生应有的德育教育。在世界多元与统一的融合下,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展现现代节日文化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回归节日的本原,让节日文化真正的纪念意义滋润学生的心灵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还有很多的路可以尝试。如今,节日是越来越多了,但经典的,有价值的还是如沙中淘金,在节日与文化的融合中,在语文与节日的碰撞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吧。

猜你喜欢
意义融合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