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构词法理论研究分类框架之构建与解析

2018-11-10 13:44司福成

摘要:英语构词法研究是词汇学和形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关涉英语词汇发展的生成规律。目前的研究仍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有些构词现象难以归类分析研究,有些现象还没有合理地进入构词法研究视野。因此,从造词法角度出发,根据“词”的五大属性,阐述了以词汇“生成理据”为标准的英语构词规律,提出了英语构词规律的五大基本类型框架:1.由语音演变形成新词的语音构词规律;2.由词汇语义随时空变化构成新词的语义构词规律;3.由词形本身结构变化形成新词的形态构词规律;4.由词形不变而词性、词类转变而形成新词的语法构词规律;5.由情景表达需要而临时创造词汇的语用构词规律。这样的分类可以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英语词汇的构词方式,为构词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视野。

关键词:英语构词;构词理据;语音构词;语法构词;语义构词;形态构词;语用构词

作者简介:司福成,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和翻译学(福建 泉州 362021)。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语用修辞研究创新团队项目”(2017007);华侨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果香读赏会”(18YJG57)。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8)03-0146-11

一 引 言

在英语构词法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有些构词现象难以归类分析研究。在英语构词法分类上,认为7种的是:词缀法、转类法、合成法、拼缀法、逆成法、类比法和缩略法。陆国强:《现代英语构词》,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164;《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10—58,67—71页。或:词缀法、派生法、复合法、转类法、拼缀法或紧缩法、逆构词法和缩略法。戴炜华:《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927—928页。认为8种的是:复合法、缩略法、派生法、转化法、逆生法、拟声法、旧词产生新义、借词。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46—157页。认为12种的是:创新词、派生词、融合词、缩短词、首字母拼凑词、转类词、逆构词、专名通用词、外来词、类比词、复合词、析取词。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44—297页。此外,认为构词法只是派生法和复合法,而借词、短语词和新造词则是词汇的来源,其中新造词的方式是混成法、截短法、拟声法等,形态学只不过是扩充语言词汇的方式之一。Booij.G.The Grammar of Words: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 Morpholog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4.pp.x—xi还有认为新词构成规律仅是来源、构成和修辞手段等。吴华松:《英语新词的构成及修辞手段》,《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764—768页。

这些不同的观点和分类,造成了构词法研究的混乱和不完善等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1.构词法分类研究缺乏统一的标准,词汇学和形态学对构词法的研究内容不够统一,划分种类有7、8、12种不等;2.同一构词现象的术语不统一,如:“转类法”和“转化法”,“逆成法”和“逆生法”,“合成词”和“复合词”等;3.“借词(外来词)”本是词汇来源方式之一,不是构词方式,但在词汇学研究中一般把“借词”都当做一种构词法来介绍;4.分类混乱,如:词缀法、派生法区分不清,口误听误词和重叠词都归为次拟声词,语音拼写词归类为拼缀词等;5.修辞和典故等构词规律还没有得到深入的分类研究;6.词化词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研究,还有从句和句子临时构成的词以及数字化词、符号化词等尚没有很好的归类分析;7.模因构词如何定义、如何归类还没有结论;8.有关语音演变构词规律尚没有得到研究等。这些问题说明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构词现象缺乏合理的分类解析,使人感到英语构词法研究还不够成熟,对英语词汇发展的认识还不够完善。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英语构词规律和发展状况,建立一种合理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研究框架,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叠和混乱,使得构词法更加清晰合理,同时也有利于揭示构词法的本质特征并进行比较研究。

二 构词法分类标准的确立

形态学从静态的构词法研究其构词规律,词汇学把构词法扩展到了词汇的来源、生成途径来研究词汇发展规律,这使我们看到了词汇发展的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新词构成方法”的说法就包含动态造词的意义,然而很多人却混淆造词法和构词法的区别,英语新词产生和发展的构词法研究缺乏充分体现语言发展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对英语词汇的研究和认识十分不利。因而有必要首先弄明白这两个术语。

“造词法就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分析创造新词的方法,构词法是从静态的现实角度分析现成的多语素词中的语素结合的方法。”彭泽润、李宝嘉:《语言理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59页。可以说,构词法是对已经形成的词汇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词汇构成规律;造词法是根据已有的词汇形态对尚未形成的词汇进行可行性研究,以发现词汇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态变化的普遍规律,二者密不可分。我们可以通过构词法来发现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造词规律,造词法也只能通过构词法来体现其发展规律。因此,构词法与造词法的研究内容是一致的,造词法即构词法,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第244—297页。不同之处是研究视角的问题。所以,研究词汇内部结构的形态学可以打破传统的从静态角度研究构词法理论的局限性,而从动态的造词法角度去建立一种全新的、实用的、科学的构词理论框架,以达到能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词汇的形成规律。 进行动态构词法分类研究,应当从“词”的本身属性来考虑。“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陆国强:《英语词法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第1页;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271页。,也是“音、形、义、法(这里指语法功能)”的统一体,或者说,词的四要素是“音、形、意和句法功能”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第67页。。但这样的统一体对于一个词来说还不够全面,还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词的属性,因为词汇意义还体现在实际使用中,词汇在使用中还会出现临时“变异”现象。因此,词的属性还有“用”的一面,因为“词”具有独立、自由地使用功能。汪榕培:《英语词汇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33页;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第67页。因此,“词是具有特定意义和语音形式并在口语或书面的句法上承担一定语法功能的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王文斌:《什么是形态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55页。。由此可以看出,“词”的属性应当包括五个方面:语音、语义、形态、语法和语用。说明“词”是一个音、形、义统一的、具有语法功能且能独立自由应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即:“词”是一个具有“音、形、义、法、用”属性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层面发生变化都可能产生“构词理据”而构成词。 从构词理据上说,语音理据是指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文字理据是指词的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的关系,形态理据是指一个词的词义可以通過对该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8、143、152、176页。语义理据是指语言符号的基本义通过转喻和隐喻获得比喻义和引申义的过程。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66页。此外,根据“词”的五大属性,构词中还应有语法理据(词汇功能与词义之间的关系)和语用理据(词汇使用与词义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形态学是仅从词汇的形态变化(即:复合构词法、派生构词法等)来研究词汇的构成问题是静态构词法的观点,难以包括由词汇语音变化构成新词的现象,难以解释清楚词汇语义的变化、词性变化(语法变化)也能构成新词的特点,而且词汇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语境需要还可以临时创造出新词来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这种通过语用语境构成新词的研究还尚未形成独立的研究方向。“造词理据”是产生新词的变化机制,“构词理据”是“词为什么具有某个意义的理由或根据”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第93页。。“造词理据”与“构词理据”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词”的变化机制就是“词”为什么具有某个意义的理由或根据。“词”的形态变化作为构词理据可以构成新词,语音变化作为构词理据可以构成新词,语义变化作为构词理据可以构成新词,语法变化也可以作为构词理据构成新词,语用变化亦可以作为构词理据构成新词。因此,根据词的属性,分别以生成词的“音、形、义、法、用”构词理据为构词分类标准进行构词规律研究是可行的,根据这种分类标准来构建新的英语构词法分类框架也是可行的。根据词的五种属性划分为“语音理据、语义理据、形态理据、语法理据和语用理据”等五大构词理据应当是合理的,因为这种划分可以比较全面而合理地概括构词法形式,使得构词研究不仅可以从形态变化来深入进行,还可以从词汇构成的各个属性方面来探讨。

三 构词法分类研究框架之构建

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将其研究的对象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根据词汇属性的“音、义、形、法、用”造词法理据为构词分类标准,从语音角度、语义角度、形态角度、语法角度和语用角度进行构词法分类研究可以包括词汇属性各个层面的构词内容,是比较全面的。因为英语构词法规律与造词法规律在内容上是一致的,所以,构词法研究可以划分为由语音演变形成新词的语音构词、由词汇语义随时空变化构成新词的语义构词、由词形本身结构变化形成新词的形态构词、由转变词性而形成新词的语法构词和由情景表达需要而临时创造词汇的语用构词五大类。

为此,我们把现有的各种构词现象按照五大构词分类框架重新归类:1.拟声词、口误听误词、音变词、语音拼写词、词重音改变构词以及音译词等具有“语音变化”构词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这类构词称为语音构词法;2.转义词、专名通用词以及通过修辞手段、典故手段等有“语义变化”构词的特点,我们称之为语义构词法;3.复合词、派生词、重叠词、缩略词、短语手段构成的词等都具有“形态变化”构词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这类构词规律称为形态构词法;4.转类词或转化词具有不改变词形而只改变词类,即通过“语法变化”构成新词的特点,我們称之为语法构词法;5.有些词是在使用中应景生成的词,如:句子化词、数字词、符号词、生造词、模因词以及词类活用等,这些词都具有“语用变化”构词的特点,它们一般不收录在词典中,只是根据语境的需要临时构造出来表达意思,我们称之为语用构词。根据这种构词方式的五大分类标准,具体的英语构词研究分类框架模式构建如下:

语音构词:拟声词,音变词,语音拼写词,口语与听误词,词重音词,音译词

语义构词:转义词,修辞词,典故词,仿译词

形态构词:复合词,短语词,缩略词,派生词,融合词,逆生词,重叠词,归化词

语法构词:转类词,专名词

语用构词:从句或句子化词,模因词,生造词,数字词,符号词

四 构词法分类研究框架之解析

(一)语音构词规律解析

根据造词法的语音构词理据(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即通过“语音变化”为理据生成的新词,都可以称为语音构词。因为语言的词汇形式是语音的物质形式表现,语音的变化可以导致词汇形态的变化,从而产生新词。从音位学角度说,语音构词规律就是音位变化引起或导致英语词汇形态变化从而构成新词的规律,就是根据语音的变化规律来看生成的词形特征。具体内容如下:

1.拟声词,对各种声音的模仿导致的词汇,是模仿自然之声或动物叫声而构建的新词。无论是模仿人声的chuckle(咯咯地笑),还是模仿动物声的bees buzz(蜜蜂嗡嗡叫),还是模仿自然之声的whee-ee-ee(警笛声),都是通过“语音理据”的变化而形成的词汇,即“声音暗示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因为这些词是通过模仿自然声音的方式创造的”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55页。,这种对自然声音的直接模仿具有很明显的由于“语音理据变化”构成词汇的特征。

2.音变词,通过“语音(音位)变化”作为构词理据而构成新词的方式。如:有些词是通过语音简化构成的:yeah是yes的语音简化变体;yeh 又是yeah的简化变体。这是说话结束时闭口的原因所致,表示自我满意的肯定态度。[美]DWIGHT BOLINGER:《语言要略》,方立、李谷城等译,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3年,第579页。还有yall是you all的简化形式等。[英]戴维·克里斯特尔:《英语的故事》,晏奎、杨炳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606—608页。有些词是在词形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音位弱化后构成的。如:housewife发音为[′haswaif](复数:housewives[′haswaivz])意思是“家庭妇女”,当 housewife的发音弱化为[′hzif](复数:housewives[′hzivz])时,意思就由“家庭主妇”变为“针线盒”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形态音位学过程的音位弱化构词。另外,口语中的常用代词、情态动词、连词和介词等词的语音弱化后,也会构成新词。如:you[ ju:]可弱化成ya[j],and 可弱化为n[n]。有些词是通过音位同化构成的,即一个音位的特征转移到另一个音位上而构成新词。常见的是清辅音出现在元音之间时浊音化,口语中往往把“强元音+ t + 弱化音”中的/t/浊化为/d/,如:shaddap[′dp]就是shut up 的音位同化形式。不过,这种辅音“t”的浊化现象,还尚未形成固定的词汇形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可能形成新的词汇形态。英语历史上就有过这种情形:说话人在念gamel(赌博——16世纪的拼写法)的/m/音时,软腭抬得快了一点,结果后一半/m/在软腭抬起时发出,不由自主地带出个/b/,于是产生了现代形式的gamble(赌博)一词。[美]DWIGHT BOLINGER:《语言要略》,第584页。有些词是通过音位省略构成的,如:cus[kz] 是because(因为)的音位省略式。这种构词形式与math (mathematics)、ad (advertisement)等构词形式一样,都可以看成是音位省略后构成的词。虽然这种词在形式上是“缩短、缩略或截短”之现象,但都是因为语音上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从音位学角度看,其“变化”就是音位省略后形成的新词,所以是语音构词。这种由于音位省略构成的词还有另外三种形式:一是有些词组的两个词同时在语音上缩短,如sci-fi (science + fiction);二是有些词缩短后又附加了一个后缀,如hanky (handkerchief),这种情况的后缀一般有“-y”, “-ie”, “-o”等;三是词的音位缩短可以是词头、词中或词尾,如:flu是influenza首尾语音省略的结果,coml是commercial中间语音的省略结果。这些语音缩略词都是为了发音简洁而省略音位的结果,都属于语音构词。还有些词是音位溶合、交互同化、交互异化后的变体形式。音位溶合是指单词音节结构简化的语音变化,戴炜华:《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第138页。音位交互同化是两个邻近的音互相借取对方的特征,[美]DWIGHT BOLINGER:《语言要略》,第584页。音位交互异化是指两个音由于一个音对另一个音的影响而产生差异的过程或结果。戴炜华:《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第259页。如:gonna[′ɡn](要,打算)是“going to”的语音溶合交互同化异化的变体词。同理还有:God-be-with-you变成了good-bye,whole-be-thou变成了hello。[美]比尔·布莱森:《布莱森英语简史》,曾琳、赵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84页。以快速急促连续发音把“got you”(明白了)念成“gotcha”,把had you(明白了)念成hadja,这都是语音溶合同化异化的结果。[美]DWIGHT BOLINGER:《语言要略》,第584—585页。这种构词现象不仅发生在短语中,也发生在从句中,如:a fine how-de-do[′fainhadi′d](太糟糕啦!太不象话啦!)是a fine how-do-you-do从句溶合同化后的语音变体形式,该固定说法还可写成:a fine how-dya-do,Seidensticker, E.G. 张文华编译:《美国口语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第397页。而英国人则用howjado来代替how do you do。[美]比尔·布莱森:《布莱森英语简史》,第084页。A whaddyacallit[′hwɑdjk:lt](不知叫什么东西)是what-do-you-call-it 的从句在语音溶合同化后形成的变体。司福成:《关于美国英语非正式口语连贯语流中的发音规律》,《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128—132 页。

3.语音拼写词。一些首字母缩略词根据其字母发音和词汇拼写规则重新进行拼写,从而构成了新词。如:VIP是very important person(非常重要的人物)的首字母缩略词,读作[vi: ɑi pi]。然而,为了发音的简略,根据读音规则(“i”读[i:],“p”读作[p]),把VIP重新拼写成了veep,读作[vi:p],原来要读三个音节,重新拼写后成了一个音节,从而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形态。jeep(吉普车)拼写是GP(general purpose vehicle),emcee(司仪)拼写自MC(master of ceremonies)等都是如此。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第42页。这些通过字母读音变成词汇拼写读音构成的词,都具有语音构词的特点。

4.口误与听误词。有些词是由于口误、听误形成的,Boomer和Laver认为是“说话人对其试图表达的语音、语法或词汇意图无意识偏离”高燕:《对英语口误现象的探析》,《当代青年》2015年第8期,第133页。。这种“偏离”就发生在词汇语音的音位上,是音位的变化构成了新词。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George Bush)把“伊拉克人”说成Iraqians(应该是Iraqis),把“阿富汗人”说成Afghanistanese(应该是Afghan)。因为他的口误,使得英语又多了两个“新词”:Iraqians和Afghanistanese。听误构词也一样,button—hole(扣眼)就是因为没有听清楚buttonhold最后的辅音而导致的,sweetheart(甜心)是把原来的sweetard听成了合成词而形成的,chaise lounge(躺椅,睡椅)也是误听chaise longue 而导致的。[美]比尔·布莱森:《布莱森英语简史》,第065页.

5.词重音词,一种超音段音位变化为构词理据的构词。特点是词形不变,重音变化后产生了新词。如:instinct发音为[′instikt](重音在前)是名词“本能”,发音为[ins′tikt](重音在后)是形容词“充满的”。重音的改变有时只改变词性,而不改变词义。如:progress发音为[′prgres](重音在前)是名词的“进步”,发音为[pr′gres](重音在后)就是动词的“进步”。这种重音的改变还可以使短语变成复合词,如:four ′ways(重音在后)是“四条道路”,而′fourways(重音在前)就变成“交叉路口”了。过去语言学界把词重音构词与语音省略法构词统称为“音系化词”王文斌:《什么是形态学》,第144页。,这是由于构词法类型中缺少“语音构词”分类而难以归类的缘故。

6.音译词,就是直接借用其它语言中的词汇语音形式来构成新的英语词汇。音译词产生于英语词汇中缺少其他语言或方言中表达某种概念的词而要准确表达其新的概念时,或为了填补某种表达“新意”时的过程中。也可以说音译构词就是一种通过模仿其它语言发音而构成的词。这有点像拟声构词。拟声词是模仿自然之声,而音译词是模仿其它人类语言的声音。如:音譯自汉语的kung—fu(功夫)、音译自日语的tsunami(海啸)、音译自澳洲土语的kangaroo(袋鼠)等。这都是语音增添(变化)构成的词,这种增音现象还可能会给语言带来新的音位形式,历史上英语从法语借词中就产生了[]、[]的音位。张勇先:《英语发展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300页。还有一种是部分音译、部分加词缀而构成的词汇。如:taikonaut(中国宇航员,中国太空人),Taikon取自汉语的“太空”音译,-naut(宇航员)是个后缀,合并而成一个新词来表示“Chinese astronaut”。这种音译词可以认为是半音译词。

(二) 语义构词规律解析

按照“语义变化”为理据构成新词的构词法就称为语义构词法。特点是词形、词性不变而词义发生变化的构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旧词衍生新义的方法,是在英语中原本存在的单词上赋予新的意义来构成新词的方法。有点旧瓶(旧词)装新药(新义)的感觉。具体包括:

1.转义词,旧词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词义,即通过转变词义而构成新词。如:break(破裂)在新的社会里产生了新词义“霹雳舞”;mouse(老鼠)在当今的电脑时代产生了新词义“鼠标”。这种语义构词一般表现在词义扩大、缩小、扬升、贬降、转移、旧词新意、语义化词、引申义等方面。如:mill(原指磨坊,现泛指食品加工厂)是词义扩大,deer(原指野生动物,现指鹿)是语义缩小,marshal(原义是“喂马的人”,现义是“元帅”)是语义扬升,mistress(原义是对女性的敬称,现在只表示“情人”)是语义贬降,fruit(由“水果”转义为“成果”)是语义转移。

2.修辞词,通过修辞手段产生新词的方法,特点也是词形、词性未变,只有词义发生变化而构成的词。各种修辞手段都有可能构成词。如:crane(起重机)是由词义“鹤”比喻而来,branch(支流,支线)是由词义“树枝”的形状类似的隐喻而来,firebrands(煽动叛乱者)是由“燃烧的木头”功能类似的隐喻而来,peach(受人喜欢的人)是由“桃子”的褒贬类似的隐喻而来。可见,隐喻是以“相似”和“联想”为基础的,任何两个事物只要存在着外在的、内在的、空间的相似性,都能产生隐喻语义构词。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第129页。借代修辞也可以产生新词,即用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或由一种概念代替另一种相关的概念。如:The kettle is boiling(水壶开了)就是由水壶(kettle)来代替壶中的水(water in the kettle),to apply to the sword(诉诸武力,以sword“剑”来代替“武力”)。这些通过“语义变化”的构词一般具有“认知理据”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第225—226页。。

3.典故词,跟修辞构词相类似,也是词形和词性未变而词义发生变化的构词方式。典故构词分单词式和词组式。词组式看起来像词组,但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因为典故大多为形象生动的故事、传说、轶闻或史实浓缩而成,或为一词,或为一短语,寥寥数字,内涵精深,外延悠远。典故的应用会使文字显得含蓄、隽永、凝练、深邃、令人联想,耐人寻味。盛学莪:《英语典故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iv—x页。典故词一般是根据“词源理据”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第57页。构成的词。如: an apple of discord (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字面意思是“纠纷的苹果”,其典出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liad)中的一则希腊神话故事。有些词是来自人名的典故,如:nicotine(尼古丁)源自法国一位大臣Nicot,是他把烟草引进法国的,现在用他的名字来指烟草中的有毒物质,Robot(机器人,没有思想、行动机械的人)源自捷克著名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的名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Russums Universal robot)。崔校平:《英语词汇与西方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53—154、214—221页。

4.仿译词,语义的直接借用,原语词义的直译,即用英语自有的词按照外语的词义结构构造的新词,也是一种“旧词”装“新义”的方式。如:dragon boat就是用英语中表示“龙”的dragon和表示“舟”的boat来翻译汉语的“龙舟”,因为英语中没有关于汉语中“龙舟”的对应词。neogrammarian(新语法学派)是用英语自有的neo-(表示“新”)和grammarian(表示“语法学者”)来翻译德语的Junggrammatiker。另外,foul(无耻的),原义表示“clean”或“fair”,后来从荷兰语中引用了“dirty”的意思,由此引申出了“无耻的”或“不正当”的意思。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第278—279页。这些仿译词都是通过语义的直接借用(通过词汇的语义变化手段)而构成的词,因而具有语义构词特征。

(三)形態构词规律解析

凡是以“词形变化”为理据构成新词的现象就是形态构词法,其特点是从已有的词素形式来构成新词,一般具有“形态理据”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第55页。。形态学关注的构词法主要是这些:

1.复合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形态结合在一起(即形态发生变化)而构成新词。有复合名词、复合动词、复合形容词等。如:audiobook(有声读物)就是由audio-(声的)形态和book(书)形态相结合而成的词,frosted jeans(水磨牛仔裤)是由frosted(有霜状表面的,毛面的)形态与jeans(牛仔裤)形态结合而成的词。

2.短语词,与复合词类似,可以看成是几个单词形态复合而成的词。它看上去像短语词组,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词的用法,具有一个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所以称为短语词(有人称之为“短语化词”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第208—212页。)。如:名词短语kith and kin (亲戚)、动词短语churn-and-burn(频繁地买进卖出)、形容词短语cheap-and-cheerful(物美价廉的)、介词短语after-care(售后服务)等。还有像had better(最好)、would rather(宁愿)等都是短语词。其构词特点都是由词汇形态的改变而构成的词。可见,有些短语词的整体词义可以从各个构成成分中推导出来,有些则不能,只能整体看待,词组分开或改变后就不是原义了。

3.缩略词,是从一个短语中截取首字母来构成的词。按照发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字母发音去读,如:BBC是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首字母构成的词,VOA是Voice of America的首字母词。另一种是按字母组合的拼音形式去读,如:NOTO读作[‘n:to]是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的首字母的合成词,TOEFL读作[‘t:fo]是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首字母合成词。这种构词都是“词汇形态”发生变化(形态缩略)而产生的词,也称为首字母缩略词。

4.派生词,一种以现成的词干与词缀相加(形态变化)构成的词,因为“词干”和“词缀”是固定词汇形态,二者的组合就是一种形态构词过程:前缀+词干;前缀+词干+后缀;词干+后缀。如:以词干mit/mis(发送)为例,就可以构成:permit(允许)、permission(许可)、permissive(容许的)、permissiveness(容许性)、permissible(可允许的)、impermissible(不可允许的)、promise(诺言)、remit(宽恕)、submission(屈从)等几十个英语单词。这种现象亦称“形态词化”。

5.融合词,从两个单词中各截取一部分,然后将这两个截取的部分(词汇形态)融合在一起构成新词。又称拼缀合成词(blending)、混成词(telescope word)、行囊词(portmanteau word)。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第41页。有些是从两个单词中截取具有合成意义的一部分组合成一个新词。如:forex (外汇)就取自foreign(外国的)中的for形态与exchange(金钱兑换)中的ex形态而结合成的词。有些是从一个单词中截取一部分与一个完整的单词相融合而构成新词。如:netcast(网络广播)来自net + broadcast、netizen(网民)来自net + citizen等。有些是把两三个有意义的词(形态)并列在一起而构成一个词。如:把thus far(至此)写成thusfar,其拼写变化与whatsoever(无论怎样)、nevertheless(然而)等一样,具有语法化组合的意义。但都是“词形变化”后构成的词,都具有形态构词特征。

6.逆生词,即去掉被误认为的后缀(形态)而构成新词,如:把destruction去掉被认为是名词词尾的—ion,就构成了动词destruct(破坏)等。

7.重叠词,通过重叠词汇形式来构成新词。如:go-go(戈戈舞的)是重叠了两个词汇形态go而形成的词,teeny-weeny(小的)是重叠了两个词素形态构成的词。这种构词有不同的功能:zigzag(蜿蜒曲折)表达动作变化,clever-clever(耍小聪明)表达对人的性格、行为等不满和轻蔑,fiddle-faddle(大惊小怪)表达贬抑的态度,tip-top(最棒的)表达赞成的态度等。隋晓冰:《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4页。还有一种是通过to、and、in等连词连接的成对词,也具有重叠构词的特征,如:day-to-day (每天的,按日计划的)是重叠了day 这个词汇形态,the by-and-by (来世)是重叠了by 这个词汇形态。

8.归化词,从相似的外语中直接“借入词形”而构成新词的一种构词法。当这些词被英语借入后,从形式上已看不出是借词了,就称为归化词。因为这些词在原语中的词汇形态与英语的词汇形态具有一致的关系,对于英语来说,是增加了一个词汇形态而构成了新词。如:sociology(社会学)、metalanguage(超语言)、liberation(解放)等。这种构词一般是从拉丁语、法语、德语等与英语近似的语言中借来的词汇,在形式上看不出原来的特征,就是归化了的英语词汇。所谓新古典主义构词法,就是归化词的一种变异说法,只是这些新古典主义的词汇大多是科技术语,如:aeroacostics(空气声学)、astrochemistry(天体化学)等。隋晓冰:《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第85页。

(四)语法构词规律解析

有些词是通过转变其语法功能构成的新词,这种根据“语法功能变化”理据构成新词的现象就是语法构词。

1.转类词,“在语法意义上称为新词的,是由所谓的转类(conversion)或零派生(zero-derivation)的过程构成的词:即一个词从某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类词类。”[美]DWIGHT BOLINGER:《语言要略》,第174页。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经济性,它不改变词形就可以表达更多的内容,使得词汇用法显得更加生动、简洁、形象和具体,且有相当的普遍性。如:nose(名词,鼻子)可以用作动词“用鼻子顶”:The cat nosed her kittens(那只猫用鼻子触碰小猫),The bulldozer nosed the rock off the road(推土机把石块从路上推开)。这种转类法现象一般表现在:名词转化为形容词,如trouble spot(可能发生麻烦的地点)等,名词转化为动词,如to headline(以头条新闻报道)等,动词转化为名词,如:Shall we go for a spin in a car中的spin就是动词用作名词,意为“兜风”。在形容词前面加上定冠词或代词也能构成名词的用法,如:the rich(富人)、the sublime(高尚的人)就由形容词转变为名词用法了。这种形式虽然没有收录进词典,但已形成了固定的使用模式,可以认为是一种部分转类词。

其他转类现象还有许多,如形容词、过去分词用为名词:The sick and the woundedwere taken good care of;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用为名词:Her beloved has now become an outcast and gone through a lot of sufferings;基数词用为名词:The boy came on all fours to ask for seconds(那个男孩爬了过来,要第二份食物);代词用为名词:He is not a somebody, but a nobody;副词用为名词:Motion requires a here and a there(运动需要从这一点到那一点);介词用为名词:Did she say “for” or “against”? 感叹词用为名词:Haw—haws filled the hall;連词用为名词:But me no buts(不要再说“但是、但是”的了);固定词组用为名词:Will by and by do?徐广联:《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第五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92页。名词用为连词:“the + 瞬间名词”表示 “一……就……”。如:the moment、the instant、the minute等,相当于as soon as;分词用为连词:Granted (granting)that...,相当于even though,意为“即使”;副词directly、immediately、instantly用作连词,相当于“as soon as”,意为“一……就……”;介词without等用作连词,相当于unless, 意为“除非,如果不”:You will never succeed without you work hard(你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成功)。

2.专名词,即通过名词的语法功能转变(专有名词转变为普通名词)而构成新词。在转变过程中,词性不变,词形有大小写变化,但语法功能变化了,词义得到了引申。这些普通名词都是由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影片名、商标名等)转变语法功能而来的。如:ohm(欧姆)来源于德国物理学家Georg Somon Ohm (1789—1854),因为他发现了物理学上的欧姆定律;mecca (圣地)源自沙特阿拉伯西部城市Mecca 之名;Clintonian(克林顿的,克林顿政策的支持者)就源自美国总统克林顿本人。当这些一般名词再次转变词性时,也属于语法构词的范畴。这与来自人名的典故构词不同。典故构词是词义改变,专名构词是词义引申,二者不同。

(五)语用构词规律解析

根据语用理据构成的词,是不同语境需要而临时构成词汇的方法,即临时性构词。根据具体语言使用的情景需要,通过词化、活用、模因、数字和符号化等临时构造出需要的“词”来表达意思,特点是“临时语境性”。这是一种难以收录进词典的构词现象。

1. 从句或句子词化词,即一个从句或句子临时充当一个词,这都是应景之需而构成的臨时词。这种“词”不管有多长,都具有“词”的功能,但他们都难以收录为词典中的“词”,他们只能用连字符临时连接构成临时合成词,在实际语言交际中十分频繁地充当“词”用。如:在句子They face a damned-if-they-do,damned-if-they-dont choice(他们面对着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的尴尬境地)中的damned-if-they-do和damned-if-they-dont就是临时用作形容词来修饰名词choice的。又如:Hey,Mr.Could-Kill-Me-in-One-Punch,How you doing?(嗨,你这个一拳就能打死我的家伙,怎么样啦?)句中的Could-Kill-Me-in-One-Punch充当名词用。这种由从句或句子临时合成“词”的用法表现了“临时性”和“应景性”的特点,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情感和幽默感。

2.模因词,亦称临时模仿词。模因是指“被模仿的东西”,是通过模仿传递的东西。如果模仿行为发生了,那就必然有某样东西得到了传递,而这东西就是模因。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轮 顺应论 模因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42页。模因构词是把不是词素的词或词的一部分当作词素来用,即仿照一种词的形式而构成新词,特点是义素强化、词形类推。而用作词素的词具有“应景性”“临时性”和“语境性”,也体现了模因的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忠实性的特点。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轮 顺应论 模因论》,第131—134页。吉益民:《网络变异语言现象的认知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01页。根据语境的需要,这些通过“临时模仿”出现的词,多数还未收录进词典,因而具有语用构词的特征。如:从hamburger(汉堡包,源自德语)一词中类推出 “-burger(夹心面包)”这个模因成分,由此而衍生出表示各种“夹心面包”的一系列新词:steakburger(牛肉汉堡包),cheeseburger(乳酪汉堡包)等。从instant coffee(速溶咖啡)推出模因成分instant(快速)后,由此产生的模因词有:instant tea(速溶茶),instant oats(速溶燕麦粉)等。这种模因构词就是把—burger和 instant分别当作“模因”成分使用了,而且能不断地根据语境需要构造出所需要的新词来。不同的是:—burger是后缀模因成分,instant是前缀模因成分。

这种模因词实际上包括了词汇学中提到的类推词、仿拟词、类比词、词素化词和析取词等的构词形式。它们虽然经过长期使用慢慢进入了固定用法,有些也收进了词典,但词汇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临时性”上,具有语用构词特征。而认为派生词和复合词是模因构词的观点,周聪慧:《英语新词构词的词缀模因探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第78—80页。则不妥。因为“语言皆具有模因性”,即所有构词都具有模因性,则模因词就失去了区别性和本真性的特征,提出模因词就失去了意义。况且复合词不具有强大的模因功能,派生构词中的词缀虽然具有模因能力,但这是已有的词缀形态,不是语境需要产生的“临时词缀”。而英语构词中把不是固有词缀的词形当做词缀来用,把不是固有构词成分的当做构词成分来用才是模因构词概念的关键。以上提到的“词缀成分”都是在临时语境下形成的,是不同语境下产生的“临时词缀”,体现了语用构词的特征。

3.生造词,即创新词,指不借助英语中现存构形成分而创造的新词,是出于应急之需或借助已有的词素成分临时构成词汇来表达意义的“词”。如:Nylonkong(三城记,指纽伦港三城),这个词来源于Ny(New York)、lon(London)、Kong(Hong Kong)的合并重组。还有meeja(新闻媒体)、ekistics(城市与区域计划学)、digerati(计算机行家)等都是生造词。这种根据应景需要临时造出来的词,虽然会成为被人们长期使用的词汇范畴,但都具有语用构词的特点。

4.数字词,通过阿拉伯数字来“临时”表达语义的词,即通过数字在语言生活中的语义延伸而产生的一种语用变化,是当前网络语言发展的结果。人们为了说话简略,快速表达意思,在短信、互联网上大量使用了阿拉伯数字谐音等语言现象来代替正式语言的情况。如:“404”在当今网络时代常常被用来表示“不懂行的人”:Shes 404(她不懂行)。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第297页。这样的数字词有字母与数字混合构成的B4N=bye for now(再见),有单纯数字式的241=two for one(谐音:一人两个),有利用数字符号形象的9-9=rolling the eyes(向上看)、6-6=looking down(向下看)等。傅轶飞:《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104—112页。数字词灵活随意,虽然可以快速而简便地表达语义,但却不具备固有词汇的形态,很难成为固定词汇收录进词典,它们只能在实际语言交际中充当“词”用,而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词”,因而具有语用构词特征。

5.符号词,根据英文字母符号的形状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情况来构成词汇的现象,一般是根据“文字理据”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第143—147页。构成的词。特点是英文字母形状与事物有一定的相似度,在特定的语境需求下构成了词。如:T-shirt(T恤衫)、T-square(丁字尺)就是根据物品的形状与字母形状相似的情况构成的词。这种构词虽有语用性特征,但可以进入永久使用的范围。而时下的网络符号用语大部分是临时用词,难以进入永久使用范围。如:用@home表示at home,用b表示be,用u表示you,甚至用!!!表示不耐烦时的情感。这些特殊“词”都具有临时语境性的语用构词特点。

五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英语构词法在分类研究上的各种混乱现象出发,根据造词法和构词法的一致性,确立了在词的“音、形、义、法、用”五个属性方面以造词理据进行构词分类研究的理论标准,从词汇形成的动态构词法角度对英语词汇构词法进行了重新分类梳理,提出了英语词汇发展和形成的五大基本构词规律研究框架:1.由语音演变发展构成词汇的语音构词规律;2.由词汇语义随時空变化发展构成词汇的语义构词规律;3.由词形本身结构变化发展构成词汇的形态构词规律;4.由转变词性或词类而构成词汇的语法构词规律;5.由情景表达需要而临时创造词汇的语用构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构词法进行了解析。而且把借词(外来语)一分为三。同时对词化词现象也按照构词分类框架进行了整理,对于语用构词中模因构词的特点和规律也进行了阐述,一些难以归类的构词现象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归类。虽然本文难以穷尽所有的构词现象,可能还有分类解析上的问题,但所有的构词现象都可以按照“词”的五个属性基础上形成的五大基本分类框架进行归类研究,这种分类研究框架可以比较全面、科学、合理地概括词汇发展的构词方式,也为构词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lexicology and morphology, the word—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rating rules of English words in development.But the current research still lacks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in it. Some wordformation phenomena are difficult to categorize, and some phenomena of word formation have not yet entered the reasonable research field.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s of word formation based on the criteria of words generative motivation and propose that the English wordformation can be classified as five categories:the phonetic word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word phonetic change, the morphological word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word morphological change, the semantic word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d semantic change,the grammatical word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d conversion, the pragmaticwordformation relying on the temporary situation need, which are possible to cover the general forms of wordformation in the hope of building up a general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English wordformation.

Keywords: English word—formation; motivation of wordformation;phonetic wordformation; grammatical wordformation; semantic wordformation; morphological wordformation; pragmatic wordformation

【责任编辑 龚桂明 陈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