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问
互联网企业,是许多求职者热衷的目标,也是诸多投资人追逐的风口。
面向未来,互联网人才的就业前景总体是好的,因为这个市场非常大,很多传统企业也都试图向互联网企业转型。当然,可能大众理解的互联网人才,是单指以计算机专业为主的高科技人才。狭义来说,这个界定并不错。但从广义来看,我觉得,所有在互联网企业的从业者,都可以称为互联网人才。虽然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人才一定绕不过计算机人才,但事实上,各种存在于传统企业内的管理、销售、客服、策划、运营等从业者,也同样存在于互联网企业,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高薪的软件开发人员。所以,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说,面对蓬勃兴起的“互联网+行业”,人人都有机会。
我曾经在生鲜电商的HR岗位工作多年,当然也在同类行业的传统企业任职过,两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前者的工作节奏非常快。快速、高效是互联网企业整体的鲜明标志。而为了达到快速与高效的目标,企业内部的协同性非常强,碰到问题,绝不会先来讨论谁应“背锅”,然后一步步走流程来解决;而是首先去积极处理问题,事后才出台制度化的解决方案。同时,快速与高效也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强度。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只要在互联网企业工作,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人的原因。因为在互联网企业环境打磨出的思维方式、抗压性、快速反应等通用职业能力,是非常不同于从传统企业走出的人才的。
很多人都希望去互联网公司工作,因为觉得这些企业才是代表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说,的确如此。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许多层面上实现了创新,好比商业模式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产品服务的创新,等等。同一行业的传统企业很可能已无法与之相抗衡。
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平衡地看到当下互联网企业的一些问题。客观地评价,目前整个市场仍然良莠不齐,有非常好的拔尖企业,但更多的是草根型小企业。很多小型互联网企业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更多只是为了获得几轮融资,创始人能快速套现。如果投身于这样的企业,员工还谈什么自我成长?而且,不少互联网企业因为对效率过度的执念,或是导致违法违规做事,或是透支员工身心健康。所以,求职者在择业时,大可不必一味跟风,而应对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有清晰的认识,对企业也要有正确地评估,尽可能将各种利弊得失考虑周全。
事实上,传统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相较于发展时间比较短的互联网企业,有着良好沉淀的传统行业会更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一张白纸的毕业生,我更建议他们在明确行业之后,首先去一家好的传统企业,而不是看似走在时代前沿的互联网企业。因为,在前者的环境下成长,只要日积月累踏实肯干,无论是个人的专业水平,还是对所处行业的熟稔程度,都会达到一个上佳水平。要知道,撇开那些实现颠覆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更多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是一种基于传统之上的二次创新,是手段的创新,而不是根基的创新。所以,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边界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而那些互联网企业常常会向传统企业寻觅核心人才。
相比于更加成熟的西方互联网企业,中国整体的互联网企业仍然在起步成长阶段。
如果你目前仍在传统企业,而计划在未来投身互联网企业,我给你的建议是,努力地在当下的工作环境中精进自己的专业。事实上,任何一位大众熟知的互联网企业家,他们都曾是各自传统行业的精英人才。基于对行业的深刻了解,再加上熟稔互联网思维,以至最后创业成功。
如果你已经身处互联网企业,而且是企业内的核心人才,建议你们拒绝浮躁、沉下心来做事。现在互联网企业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市场已经形成,但诸如科技、中高层管理等各类人才都非常稀缺。所以,各家公司为了吸引人才,以高薪从别家公司挖人。在这样的局面下,人心难免会变得比较浮躁。但单纯为了高薪就辞职、转换职业轨道,其实长远的危害性是不小的。很多人多年过去了,依然只是一个程序开发员,虽然开发经验不少,但对每一个涉足的领域都浅尝辄止,也缺乏管理、带团队的能力。
此外,无论你是一名互联网大潮中的创业者,还是一名从业者,都要遵守法律底线、心怀社会责任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职业素养。事实上,这条标准适用于每一位从业者,只是在当今的环境下,特别需要对互联网人敲响警钟。否则一定是抓芝麻、丢西瓜,为一时之利,失去了公众的信任,以及永续发展的良机。上月发生的滴滴顺风车女乘客遇害事件,再之前脸书为获蝇头小利出卖8700万用户数据,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小米科技CEO雷军曾说,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观念、一种方法论,用好这种方法论就能把握互联网的精髓。所以,无论你是否有意成为互联网大军中的一员,都值得来了解一番互联网思维。很有可能,这将开启你对未来如何更好工作的全新思考与行动。
I.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以用户为中心”考虑问题,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职场应用:一家企业的运营需要有用户思维,事实上每一位职场人同样也需要有用户思维。上司、下属、同事、客户,可能是很多人工作中的目标“用户”。能否在与人沟通中,言简意赅地表达观点,并愿意噤声倾听他人表达?为了使所在的团队更加团结、合一,是否愿意放弃一些个人的主观考虑,求大同、存小异?每个人都能从用户思维的自检中,发现一些未来可以改进的部分。
II.资源整合
诸多互联网企业的成功,都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更大的范围,将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好比,无论是滴滴打车还是优步都不拥有一辆车,而生意却超过任何的出租车公司。在线房屋租赁公司爱彼迎不拥有一家酒店,但业务却比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团还要大。
职场应用:你是否从资源的角度,来审视过你的职业、你的工作?想一想,在你的工作中,已然获得了哪些资源?再想一想,是否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整合创新?或许,你能重新发现这份职业的价值与快乐。
III.迭代思维
对于产品开发,拒绝一步到位达到完美。而是允许阶段性的不足存在,不断试错,在持续的改进中完善产品。苹果手机从1迭代至X,软件开发商不定期地更新应用功能,都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职场应用:每个人都应追求卓越,实现最后的10%,但这并不意味我们不能接受部分的改进。事实上,一个完美的结果需要很多次的改进才能实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运用迭代思维去工作,不仅能提高效率,还可以享受每一次进步带来的快乐,同时又能对取得下一阶段的成功保有盼望与动力。
IV.简约、极致
苹果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但其产品线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同样的,谷歌和亚马逊,他们的产品也没有多少。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互联网产品,都给人“少而精”的感觉。一方面,用户无须烦心各种选择;另一方面,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用户体验,他们都竭力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
职场应用:虽然当今复杂的职场环境,特别要求职业人具备复合型能力。但同时,若你能成为一个有着极致特色的人,同样为市场大大需要。与其具备十项60分的能力,还不如不断打磨精进,具备一项100分的能力。
V.跨界思维
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时候,已不能用单个行业来界定某互联网企业所涉足的领域。因为互联网企业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资源整合进行不断地跨界。同时,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完全不同赛道的两者,还可能成为竞争对手。例如,康师傅方便面最大的劲敌不再是统一方便面,而是外卖平台“饿了么”。
职场应用:未来社会的复杂程度,可能远超我们大脑的想象。工业时代分门别类的思维方式,在步入信息时代之后,将愈发受到挑战。面向未来,每个人都可能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跨界,拥有宽广的见识、丰富的人脉,能为自己的跨界之路提供基本而有力的保障。同时,运用跨界思维,想一想哪几类人可能是你目前“看不见”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