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动人文自高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情感表达问题

2018-11-10 03:08:30高宏
新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情商人教版习作

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 《文心雕龙·知音》中说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写文章的人大都因眼前事物触动情感而下笔写作,而看文章的人则通过文字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写文章者循情入文,阅读者是循文入情,二者思想碰撞的交汇点都关乎一个“情”字。

的确如此,缺乏情感的文字苍白乏味,读来如同嚼蜡,毫无意趣可言。小学生初学写作,情感缺失便是他们写作中的一大通病,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不谙技法,不懂如何表情达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涉世不深,不善观察,缺少深刻的情感体验所致。因而,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帮他们找到情感表达的正确方式。

一、“情”为何物

《礼记·礼运》中是这样解析“情”字的——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意为人的情感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人具有社会属性,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情感,这是人区分于动物的最大表征,也是人类文明得以不断进步的源泉。

我们常说某人冷漠无情,没有情感情义的人给人冷若冰霜之感,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没有“情”的文章同样如此,没有烟火气息,缺乏生机,自然也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那么,我们的文章所要表达的“情”究竟为何物呢?笔者认为,一谓情感,二为情趣。情感即我们在不同情境中产生的情绪与感受,情趣则是生活的艺术化、趣味化感受,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其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二、传“情”之方式

1.以内容传“情”。通过文章内容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为常见,但凡叙事类文章都可列为此类。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一文,文章通过小瑞恩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的过程,赞扬了小瑞恩的善良与执著,歌颂了他为别人着想的伟大情怀,让读者感慨万千。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中,作者通过描写五壮士宁死不屈的英雄壮举,将对五壮士的敬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引起了读者的深深共鸣。

2.以美文传“情”。文字是人们表情达意的载体,美的文字读起来字若珠玑,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浮想联翩而“情愫顿生”。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美文,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风光秀美的山水画,文章语言凝练,辞藻华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美不胜收,全文都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样的文章在小学课本中还有很多,如老舍的《草原》,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萧红的《火烧云》等。作者的文字或华丽,或平实,或生动,娓娓道来,于不觉中引导读者深入文本,感知他们描摹的情感世界。

3.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传“情”。古语云:“文以载道”。文章可以传递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情感状态。这样的文章俯拾皆是,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桥》与《金色的鱼钩》,以及《晏子使楚》《完璧归赵》等,这些课文都可归为此类,作者通过叙事,既把自己对主人公行为的情感态度表露无遗,又向读者无声地宣扬了人物精神的伟大与可贵。

4.以意趣传“情”。小学生习作应贴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习作要充满儿童生活情趣,不要老气横秋,一派成人口吻。所以,教师在命题的时候,不要盲目拔高,追求所谓的“立意高远”,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所在,投其所好,这样他们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写的都是身边事,说的都是心里话,这样的文章自然真情流露,充满情趣。

三、教学技法简析

1.教师引导。小学生对真情作文写法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授方法,还应多读范文,让学生借助范文了解表达方法,然后通过借鉴、模仿,最后掌握情感表达的正确方式。

2.情感体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情”,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设计情境,或观看影像资料、阅读范文,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充分体验情感的生成与碰撞。当学生有了深刻体会,字随情生便水到渠成了。否则,一味干讲,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拿起笔来也茫然不知所措,写出来则是“假、大、空”,索然而无味,何来真情可言?

3.交流碰撞。前面提到过,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情感,没有交流碰撞就没有火花。同样,在写作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同一命题,每人的立意选材都有所不同,看法与观点也不尽相同,在习作教学中,可设计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产生情感体验。既可触发灵感,又能拓宽思路。这样的交流碰撞在习作教学中可大胆尝试,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花一木皆关情,以情动人文自高。要想学生的习作充满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另外还要注重学生情商与观察习惯的培养。窃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生活中处处有真情,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而有的人洞若观火?究其原因还是情商与观察习惯的问题。

学生情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有赖于平素生活的养成,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外力的教育引导。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或生活因势利导,多启发、多引导,通过换位移情,让学生了解情为何物,增加感情体验,从而提升情商。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爱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爱观察、善观察的人情感大多细若发丝,这也是走向写作成功之路的必备条件之一。

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既要注重写作技法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三者,不可缺其一。

猜你喜欢
情商人教版习作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好日子(2022年6期)2022-08-17 07:15:38
低情商的6个原因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二则
领导文萃(2016年19期)2016-10-26 10:22:23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47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习作展示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