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甜
有人说孕期多思虑,想得越多对孩子越不好。然而,无知者才无畏,有知者才会在敬畏中一步步走得更好。当父母的,在不断思考中慢慢成长,是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课。
婚后几年,我和老公备孕不成功,各种怀疑与焦虑萦绕心头。无数检查轮番折腾下来,指标正常,却依旧没有消息。老医生说,怀孕这事关乎科学,却也格外讲究机缘,“你们这些高龄高学历高压力的女青年啊,想得越多越不容易怀孕!”
我一度疑惑,是不是思虑太多确实对生娃养娃是个沉重且不必要的负担?环顾四周,想得简单的确实都早早地抱上了娃,然后加入了催别人生娃生二胎的行列。逢年过节,老家抱俩娃的表妹递上莆田系不孕不育广告:怀不上?XX医院欢迎您;表舅妈忙不迭地传送着育儿经,说自己孩子养了3个,算得上是育儿界的一把好手;姨奶奶更是焦急,“二胎都放开了,你们这第一胎不能放弃啊!多子多孙才能多福气!”
终于有一天,机缘到了,我以为可以松口气了,却发现人生的修行才刚刚开始。
验孕试纸刚刚显示两道杠后没几天,我心血来潮想再试一次,结果试纸显示为单杠。“啥,难道是生化流产?”那一晚,我心如刀绞,辗转难眠。第二天一早,我便蓬头垢面地去医院确诊。医生看到化验结果说HCG正常,显示单杠的缘故可能是尿液浓度不够,或许是试纸本身有问题。
可是HCG虽然正常,但是孕酮不够,容易先兆流产,需要打黄体酮保胎。我急忙小鸡啄米一样地点头:“我打,乖乖地打!”黄体酮是油性质地,药液推进去了容易结块不吸收。那几日,我的功课就是不断用热毛巾敷结块青肿了的屁股。
等到孕酮指标正常以后,我开始了第一次产检,检查胎心胎芽的发育状况。做B超的医生皱一下眉头,我心头便是一惊一乍,生怕出岔子。
后来纠结的便是NT值、唐筛60%的准确率够不够保险,要不要直接做无创甚至狠心去做穿刺。孕前检查虽然让孕妇焦躁不已,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宝贝儿不健康那真是一辈子的事情。然后就是大排畸,检测胎儿发育的数值:头臀长、双顶径、股骨长、胎盘成熟度……我和宝爸两个原本医盲,愣是在一次次产检中慢慢自学成了半个专家。
僅仅是怀孕,我都战战兢兢,更别说以后要教育孩子,陪伴他成长了。为人父母,是最难修的一门人生大课,但好多人当了父母只需春风一度,连个考试都不需要,他们有当父母的生理条件,却缺乏当父母的敬畏心,自己都没活明白,便已担负了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卧床休息的那几日,我开始阅读发展心理学,关注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中国家庭对科学育儿和亲子教育的投入和关注仅仅处在初始阶段,难怪穷养的女孩缺爱,她们小时候自卑,长大后便把过度的关注放在儿子身上。也难怪太多的人自己不会飞却想下颗蛋等着蛋飞,把家庭和亲子关系弄得一团糟。
那位生了二胎的表妹从未做过正式孕检,唯一的孕期检查是在怀孕5个月左右时做了B超看胎儿性别,第二个孩子是生下第一胎之后不到3个月就意外怀上的,那时她的炎症还没好;那位宣称育儿经验丰富的表舅妈,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还讳疾忌医,天天用嘴嚼碎了食物喂外孙子;而那位宣称多子多孙多福气的80岁姨奶奶,在有了4个儿子N个孙子的福气下,在自己和老伴儿还能自理的情况下,被儿子们逼迫着卖了房分了家,搬进了郊区偏僻简陋的养老院。周末偶尔能去看望二老的,是他们曾经最不待见的亲闺女。
所以,生娃养娃这事,是人生必须慎重思考的一堂大课。总有人说,想得越多情况越坏。但事到如今,我不再觉得思虑太多对生娃养娃是个沉重且不必要的负担。无知者才无畏,有知者才会在敬畏中一步步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