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真复制技术体系应该具备的核心要素

2018-11-09 17:48唐小兴
今日印刷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复制品艺术品印刷

唐小兴

艺术原创作品的唯一属性,再加上优秀艺术家的稀缺性,决定了艺术品市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多数时期内是小众的,且“小众艺术”只能走入“小众生活”,在过往,这是常态。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接受藝术的熏陶,而古人真迹通常只能藏于各大博物馆之类“深宫”之中,名人名作通常只能在私人收藏机构或个人之间辗转,被“金屋藏娇”,其他人难有一睹艺术原作“芳容”的机会,而艺术品高仿真复制品让“小众艺术”有了走入“大众生活”机会,特别是高端艺术仿真复制品。

中国的艺术品高仿真复制行业历史悠久,其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始于古代书画临摹并传承至今。北宋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的名画,声名显赫,千百年来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统计到的现存临摹本有30多本,中国大陆藏10余本,中国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1本。各临摹版本的绘制者会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特征,对画作进行一定的二次艺术创作,并融入个人的想法,临摹品的艺术价值与原作相比,即便不可同日而语,但临摹过程与原作创作过程相差无几。一般都是最经典、优秀的精品艺术作品才可能受人临摹仿制,且数量极为稀少,与原作一样,属稀有之物。特别是经过历史的沉淀与洗礼的临摹仿品,一样弥足珍贵,像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即便是临摹仿品,当前依然属于国宝级别文物,普通大众难有机会探其庐山真面目。

木刻水印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品复制工艺,它以笔、刀、刷子、耙子、国画颜料、水等材料为基础工具,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为目的,采用此工艺复制的画作,兼具不少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与痕迹,其主要用于水墨绘画、彩墨绘画等以中国绢本、宣本以及中国传统造纸为载体的艺术品复制。以引工艺制作的仿真复制品的特性是最接近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作品效果的。木刻水印整个制作过程以手工为主,有勾(分版)、刻(制版)、印(印刷)等基本工艺程序,并结合刻、剔、掸、描等特殊技巧。一张版进行雕刻时一旦出错,整版报废,只能重新来过,且每套木刻版所能制作的复制作品数量有限,不能实现规模化艺术品复制。木刻水印这项技艺从古至今始终基于手工进行,木刻水印技师更是中国匠人的典型代表,能练就此手艺,非一朝一夕所能至。在当今中国能有机会、有能力承袭木刻水印此门手艺之人屈指可数,国家当前纯粹是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发展,难以满足规模化的市场需求。

传统胶版印刷,是时下规模化程度最大的印刷复制方式,针对胶版印刷在中国传统艺术品高仿真复制领域的应用领域,早期的日本二玄社(现已被雅昌收购)当属业界翘楚,由其整理编辑并出版印制了大量高水平的中国古代艺术精品书籍,民众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获得较高水平的、一般性艺术仿真复制产品,加速国内外精品艺术的推广普及。

传统印刷设备所制作的艺术品印刷复制产品主要以纸类承印物为载体,特别是一些特种类艺术纸,其在颜色、表面肌理等方面较为接近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创作载体,能表现中国艺术品所体现的那份含蓄、内敛的意境,纸张表面所具备的一定程度的粗糙度特征、肌理特征,在阅读的功能上,又能适于长期反复的精阅读,多数艺术家倾向于选择此类承印物作为出版自己画册的载体。在艺术品拍卖行业同样如此,嘉德、保利、佳士得、苏富比等全球十大艺术品拍卖机构,以绘画艺术为主题的拍卖图录,都采用特种纸为载体。

但是受限于印刷复制用的载体,印刷复制品终归只能进行一般性的艺术品仿真复制,效果很难达到收藏级别的高模拟仿真复制。在传统印刷复制载体中,最接近于艺术品原创作品材料性质的就是特种艺术类纸,相较于中国传统绘画用到的宣本、绢本等材质的物理特性,依然相去甚远。

为什么不直接以宣本或绢本为载体进行印刷?原因是宣本、绢本都不适于目前的单张纸胶版印刷设备。此两种绘画材质质感柔软,印刷机运行时,其整个承印物传输系统很难保证印刷复制过程所需宣本或绢本载体的连续供应,印刷颜色确认前的调色过程都难以进行,要想获得合格的印刷复制品,那便是“众里寻它千百度”。

临摹、木刻水印、传统印刷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要么是数量不能满足,要么是质量达不到。微喷技术的出现及其本身技术与配套材料技术的迭代更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收藏级艺术仿真复制品的市场痛点。微喷技术的开发,早期主要是为了实现以数码打稿替代传统印刷打稿方式,缩短产前出稿的周期,并为印刷企业降低成本。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微喷技术与艺术品高仿真材料的结合衍生出了“艺术微喷”这个新艺术品形态。同时优秀的原创艺术品通常价位较高,难以为普通人所接受,与民众对艺术欣赏愈发强烈的需求相矛盾,艺术品高仿真复制产业应运而生。

当然,构建一套完整的艺术品高仿真复制品产品交付体系,单靠一个“艺术微喷”技术模块是远远不够的,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技术是一个系统,它的构建必须要具备如下核心要素:

1.构建艺术品数据采集体系

在艺术品高仿真复制行业,很难找到数据功能齐全的第三方专业数据采集服务提供商,企业通常必须自主建设这样的能力。艺术品数据采集体系主要由立体扫描系统、数字摄影系统组成,建立专用的数字摄影棚,并研制一套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操作标准。

2.研制艺术品高仿真复制色彩管理系统

从事高仿真复制业务的企业多数基本沿用传统印刷的色彩管理标准体系,但复制材料的独特性,决定了传统印刷的色彩管理标准并不能实现最佳的高仿真复制结果,需要单独建立专用的ICC色彩特性文件,引进适用设备、仪器和软件,建立艺术品高仿真复制的色彩管理系统,色彩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可以保证颜色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传递。

3.开发高仿真复制材料

开展高端艺术品高仿真复制,必须使用与艺术品原作同类型材料,否则不管颜色效果还原得多么逼真,始终是不能完全表现艺术品原作的艺术效果及魅力。行业的材料通常涉及4种材料的开发,分别是宣纸、绢丝布、油画布和美术纸。技术开发内容涉及纸基选择,涂布药水开发,涂布方式选择,背胶纸选择和覆被胶水等方面技术开发,并对复制材料进行严格的表面强度测试,表面纹理检查,耐水性能测试,打印墨水开发,复制品耐光测试,复制品防氧化性能测试等。开发出的复制材料必须要满足以下两项指标:一是优异的喷墨适应性,不会出现起皱、掉粉、墨水扩散等问题;二是表面纹理必须和绘画用材质的纹理保持一致。

4.开发高仿产品表面处理技术

高仿产品表面处理技术开发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或开发适合于油画表面特点的凝胶材料;二是以何种技术方法把这种材料运用于油画类复制品表面,要求该技术能够完全再现原作的笔触和机理,忠实再现原作的油画颜料堆积感和凸凹感,让油画类复制品能够完全再现原作的神韵,同时增加复制品的储藏年限和色彩稳定性。

5.构建高仿真复制的图片存储管理系统

图片存储系统的建设要求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标准性原则,要求系统的建设符合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对艺术品图片的描述标准;②扩展性原则,要求系统具有极强的克扩展性,为将来业务的发展,留下足够的扩展空间;③可升级的原则,随着技术的进步,确保在系统不做大的变更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可预见的平滑升级。

6.构建图片数据安全监控系统

高仿真艺术品可以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一是应用于收藏级的高仿真艺术品市场;二是用于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和珍贵藏品保存和制作旅游仿真书画产品;三是高档装修市场。应用于收藏级的高仿真复制品都是限量级的复制品,复制品的生产数量必须严格控制,以保护艺术品授权者和收藏者的利益,在复制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图片数据不外泄。因此在复制品生产的各个工序,需要安装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严格监控复制品的数量和质量。

历经长期的市场选择,基于“艺术微喷”技术的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技术体系及与原作同类材料的高仿真复制方式,已经成为当下艺术品高仿真复制市场的绝对主角。

首先,它解决了逼真度这个技术难题,若不依赖于专业的科技手段进行鉴别,其整体效果上能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作为原作的代表进行展示,发挥文物保护功能;其次,生产效率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化制造,并且成本相对不高,填补了因艺术作品价格高昂而产生的市场空白,使艺术得以更普及化和广泛化,能真正践行“艺术属于人人”理念,配合国家提升民众艺术欣赏水平的战略,艺术高仿真复制品也成为大众走近艺术金字塔的一个形象“窗口”。

猜你喜欢
复制品艺术品印刷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博物馆该不该使用复制品替代文物展出?(下)
书画收藏,该如何对待高仿复制品与赝品
把心交给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