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首都档案事业发展的稀缺资源

2018-11-09 17:46程勇
北京档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全市人才

程勇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档案人才工作会议,为荣获领军人才、高级专家和业务骨干的139名同志颁发聘书。我们推动的档案人才“131工程”得到了市委的高度肯定,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崔述强同志,代表北京市档案局(馆)向当选的专家人才表示热烈的祝贺!

专家名录中的139名同志,来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既有潜心理论研究、培育档案人才的园丁学者,也有奋战在各单位工作一线的档案人员;既有从事档案工作二三十年取得不凡业绩的资深人士,也有拼搏进取、赶超前人的年轻新秀。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全市档案系统的杰出代表,是我们的骄傲,理应受到表彰和尊重。刚才3位同志结合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和自身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做了发言:梅佳同志坚守信念,张连星同志把中心工作与个人专长相结合,叶莎莎同志潜心专业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水平。他们的发言朴实生动、催人奋进,让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下面针对我市档案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实施档案人才工程刻不容缓

从2017年开始,我们启动了北京市档案人才“131工程”,即:选拔培养10名左右在全国档案系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30名左右在全市档案系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高级专家,100名左右在全市档案系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业务骨干,目的是以此为抓手,建立全市的档案人才库,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档案人才队伍,提升全市档案人才队伍水平。之所以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中一直处于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在前不久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要确立人才引领的战略地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以来,各地人才引进大战风烟滚滚:武汉对大学生买房八折,天津给人才落户指标,上海给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落户指标,北京也出台了吸引高端人才的系列措施。前不久,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魏小东部长说,北京已进入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形势越变化、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人才培养。李明华局长在全国档案局长会上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是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这一重要思想,要充分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

二是新时代的档案工作需要专业化的档案人才队伍。当前档案工作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变革:从接收保管纸质档案向接收保管电子档案,从管档案实体向管档案数据,从手工操作向信息化智能化操作,从档案资源分散利用向联网共享的变革。在2018年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的以“业务提档、服务升级、战略转型”为目标,推进档案基础业务提质升档,提升档案服务全市大局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档案工作战略转型,正是顺应这一变革的有力举措。而要完成这个目标必须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档案人才队伍,参与到各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中来,才能开创首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我市档案领域呈现人才需求的饥渴状态。虽然近些年来在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开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全市的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档案人员的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与首都工作标准、与全市档案工作提档升级转型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端人才奇缺。同时,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还不健全,人才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还不尽如人意,礼敬人才、推崇人才的措施没有落地,氛围没有形成,人才对档案事业发展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在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国家档案局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6名全国档案专家,其中包含31名全国档案领军人才。部分兄弟省市已经领先一步,比如,江苏省实施了档案人才“151工程”,即选拔10名首席专家,50名高級专家,100名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对象;湖北省实施了“十百千”档案人才工程,培养和选拔出全省档案系统高级专家10名、档案工作优秀管理者100名、档案业务技术能手1000名;还有四川省的档案人才“283工程”、浙江省的“115工程”等等。作为首都城市、首善之区,北京市的档案工作和档案人才队伍建设都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所以我们必须奋起直追,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和力度,力争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能够处于领先地位。

二、确保“131”工程落地见效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工作的体制机制,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今天我们评出了139名档案专业人才,不是说开完这个会,给大家发个证书就结束了,这只是一个启动仪式。实施“131”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怎么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形成选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这是今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各级档案部门的一项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一要明确培养工作的目标。总体上来讲,就是要把坚定政治立场,提高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创新精神作为培养工作的目标,同时根据各级各类人才的特点,制定分类培养目标。领军人才的培养要以提高宏观谋划和综合管理能力,发挥在各自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为目标;高级专家的培养要以开阔视野、创新思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目标;业务骨干的培养要以提高理论素养、提升实操能力为目标。

二要为人才成长创造优越的条件。“131工程”规定了市档案局(馆)为各级人才提供的优越条件:领军人才可以优先参加档案工作国际会议、档案学术交流活动,申请发起国际或全国性学术论坛、讲座,可以向市档案局申请科研经费开展档案科研项目;高级专家可以优先参加档案工作相关的国内会议、学术交流活动,申请发起全市性学术论坛、讲座,推荐进入高校为在校生讲课;业务骨干可以优先参加全市档案系统组织的业务培训、论坛、讲座、业务交流等活动,优先参加与各省区市档案部门学习交流活动,推荐参加市档案局(馆)立项的科研课题研究等等。目前,市档案局(馆)在外出调研、访问交流方面已开始落实,局(馆)将派出主要由专家人才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今年11月份在非洲召开的国际档案理事会2018年年会。新馆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会有很好的环境条件更好地推动落实。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也要努力为人才的培养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三要育用结合,切实发挥人才作用。人才选拔出来了,人才库也建立了,关键还是要把人才培养好、使用好。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要鼓励人才参与重大专项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发挥潜能、加快成长;我们将定期组织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以及跨国界的交流合作,让人才及时掌握前沿理论、开阔国际化视野;鼓励人才参加科研课题和项目研究,收获科技成果。要鼓励人才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不论是领军还是专家、骨干都要纳入我市档案系统教育培训的师资库,作为档案系统教育培训授课的老师,把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传授给其他同志。要发挥人才队伍的智囊团作用,今后市档案局(馆)每年要召开1-2次人才座谈会,听取人才对档案工作的建议,集思广益,为档案事业建言献策,为中长期发展规划出谋划策,为档案发展大计把脉问诊。

四要形成人才梯队。要尽量创造条件让领军人才成为全国档案管理、学术和科研领域有影响力的核心人才;让高级专家成为在全市档案系统业务水平、学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坚人才,并成长为领军人才的后备人选;让业务骨干成为具有丰富档案工作实践经验,在工作一线取得突出实绩的精英团队,并成长为高级专家的后备人选。

(二)建立健全人才宣传机制

市档案局及入选人才所在单位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加大对入选人才宣传报道的力度,重点宣传档案人才的专业特长、突出业绩和重要成果,提高人才的业界影响力和专业话语权。我们将在市档案馆新馆设置专门场所,对入选人才的业绩、事迹进行展示,在全市档案系统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和舆论环境,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档案人才、支持档案事业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使人才的能量得到尽情释放、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业绩得到广泛认可。

(三)建立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这次选拔出的领军、专家和骨干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分层考核机制。

对入选人才实行动态管理。退休、调离档案工作岗位或不再从事档案学研究的人员,自动退出人才库;经查实,有政治问题,违法违纪行为,道德失范,弄虚作假行为者,淘汰出库;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调整出库。对入选人才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调整。考核包括综合考核和日常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学术成就、工作业绩等方面。根据考核评估情况,每两年开展一次人才库调整,及时增补业绩突出、符合入选条件者进入人才库。下一层次人才中,工作成绩突出者,经评审合格,将纳入上一层次人才库。

各位手中的聘书上都标明了两年的聘期,这本聘书既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激励。大家不要认为拿到它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要把它当做鞭子,激励自己不懈努力,不断上进。

三、专家人才要当标杆、做表率

新形势蕴含新机遇,新起点要有新作为,面对首都档案事业提档升级转型的全新发展时期,我对本次入选人才提几点希望:

一要勤于实践,做重点工作的担当者。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全市档案工作“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档案馆要建成新馆,同步筹办《档案见证北京》《走进档案》《北平解放70年》等一系列高质量档案展览,大力宣传档案文化;要落实已经出台的《关于在搬迁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过程中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世园会等重大活动、城市副中心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完善档案法规制度体系,研究《北京市档案法规体系建设方案》;适应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归档模式,制定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办法等,这些重点工作都需要在座的各位群策群力,在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中大显身手、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中建功立业,要在推进档案基础业务提档升级、推进档案工作战略转型这些重大工作中信念如磐、意志如铁、敢于担当、勇往直前。

二要勇于创新,做档案事业的探路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档案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要时刻关注国际、国内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动向,立足本职,潜心研究、谋求突破,在各自研究领域内力争多出成果、出一流成果。要在树立“大利用”观,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方法上下工夫,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满足领导决策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文化需求;要创新宣传方式,探索开发档案文创产品、制作微电影、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平台,扩大受众,增强效果;要站位高远,创造性地开展战略转型期的档案工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档案工作,解决战略转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人才面临的课题。大家要跳出自身研究领域条框的限制,认真研究国际档案信息化前沿理论、研究国家信息发展战略,加强策略研究和科技创新,集中攻关,形成创新型、实用型科技成果。李明华局长在全国档案局长会议上曾提到,成都网上直播档案抢救修裱,吸引众多网民互动;辽宁针对电子档案异地异质备份问题的探索实践等都是互联网时代创新性的工作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多搞创新型研究、多出创新型成果,大力推动成果转化,切实为档案工作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要乐于奉献,做后备人才的培养师。在座的各位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排头兵,为档案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值得敬仰。我们更要自觉地、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要把好经验、真本事传授给年轻人,多给他们教育、帮助,引导他们尽快健康成长。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探索培养导师制度,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让领军人才、高级专家成为业务骨干和其他年轻同志的培养导师,通过专家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学术水平。要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让年轻干部在日积月累中熟悉业务、丰富经验、增强本领。要在重大工作中培养,专家牵头开展的一些重大科研课题、学术业务交流活动,今后可以多吸收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能力提升,丰富人才库的后备人选。

时代呼唤人才,档案事业发展更离不开人才。各位专家人才和业务骨干都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业务提档、服务升级、战略转型”为目标,以服务全市大局工作为出发点,忠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努力适应新形勢、新任务、新要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首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时代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全市人才
人才云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