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梨树叶螨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18-11-09 12:01李宇慧郑婷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技术梨树

李宇慧 郑婷

摘 要: 在广西桂林市对梨树叶螨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桂林市梨树上主要有3种叶螨发生为害:苹果小爪螨、东方真叶螨和比哈小爪螨。防治上,释放天敌可有效地控制叶螨发生。化学防治抓住3个关键时期:第1次为5月梨果套袋前,第2次为6月梨果膨大期,第3次为8—9月采收结束后。冬季清园修剪结合使用石硫合剂可有效地降低虫源基数。

关键词:梨树;叶螨;发生规律;防治技术;桂林

中图分类号:S436.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37

近年来,桂林梨树上的叶螨发生越来越严重并逐渐成为危害桂林优质梨的一个重要害虫。叶螨在梨树上的发生,不仅会使梨树叶片失绿,严重的还会造成大面积的落叶,既影响了当年梨树的产量和梨果的质量,也影响了次年花芽的质量。

1 叶螨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1.1 苹果全爪螨

1.1.1 形态特征

雌螨:体圆形,背部隆起如半球形。背毛粗大,着生于显著的毛瘤上,共26根,除前足体第1对背毛、肩毛、骶毛、臀毛较短外,其它背毛较长。雌螨外骶毛的长度约为内骶毛的2/3。肛侧毛2对。足I爪间突爪状,其腹基侧具3对与爪间突爪呈直角的针状毛,其长度与爪间突爪近于等长。

卵呈葱头形,顶部中央有一根刚毛。夏季卵橘红色,冬季卵深红色,表面布满纵纹[1]。

1.1.2 生活习性

苹果全爪螨以越冬卵在树冠外围枝条背面、果台、枝杈等处越冬。在春季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为害,雌螨喜在叶正面为害并产卵,卵产于叶脉两侧,尤其以主脉两侧居多,嫩叶上则产卵于叶背。幼螨、若螨和雄螨多在叶背活动、取食;行动活泼不吐丝结网。叶片被害严重时有吐丝下垂习性,以借此转移。进入6月中下旬后,卵期缩短,繁殖快,虫量倍增。同一世代各虫态并存,世代重叠严重。6—7月高温季节迅速繁殖,为害加重。10月份后随气温下降逐渐进入休眠越冬。

1.2 东方真叶螨

1.2.1 形态特征

雌螨:体椭圆形,沿体缘有黑色小斑点紫红色。背毛刮铲状,顶端膨大,有粗绒毛,着生于小突起上,共26根。背毛短,不超过横列间距。第2对背毛彼此相距较宽。背毛长度不同分布地常有变异。肛侧毛2对。足I跗节爪间突和跗节爪均退化,只余2对粘毛。足I跗节有12根触毛和5根感毛。

雄螨:体呈菱形,桔黄色。背毛形状和长度与雌螨相似。足I长度超过体长。阳具末端与柄部成锐角弯向背面,其顶端圆钝。

卵圆形,扁平、单产,多产于叶脉两侧[2]。

1.2.2 生活习性

东方真叶螨多以雌成螨在翘皮裂缝、枯枝落叶等隐蔽场所越冬, 或是以卵在枝干上越冬。主要为害叶面,静止时躯体贴附于叶片上,四足平伸,受害叶呈灰白色小斑点,严重者全叶枯黄。发育起点温度是11℃,在18~30℃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的发育速度则缓慢。该螨1a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在5月下旬—6月中旬;第2次在9月中旬—下旬,以第1次高峰螨口数量最大,危害最重。其短期内可导致叶片变色。

1.3 比哈小爪螨

1.3.1 形态特征

雌雄螨外观较柑桔红蜘蛛体型略小,背毛细长。

雌螨:体宽椭圆形,活虫暗红色。背毛26根,其长超过横列间距。肛侧毛1对。足I跗节爪间突的腹基侧具3对针状毛。足I跗节双毛近基侧有4根触毛和1根感毛。

1.3.2 生活习性

15~35℃之间均能完成世代,25℃是最适温度。高温有利于该螨种群的增长,随着温度增加,平均寿命变短,平均产卵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卵多产于叶背面叶缘锯齿边上及附近。当温度大于34℃时,叶正面卵及成螨较少,而叶背面密布。4—5月开始发生,5—6月种群数量开始激增,到7月份该螨田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适宜条件下,该螨能大量发生,密度大时,每叶达200头以上,在叶片正反两面为害,导致叶片枯萎脱落,严重减产,果实品质下降。有研究表明该螨能导致作物减产17.46%[5]。属于暴发性叶螨。

2 梨树叶螨在桂林地区发生的特点

2.1 气候对梨树3种叶螨发生的的影响

通常桂林5—10月日均温最高33℃,最低20℃,非常适合叶螨的迅速繁殖甚至爆发,发生为害。桂林年均降水量1359~2001mm,是广西3大多雨中心之一,春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4,年均相对湿度73%~79%。在这样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受害梨树叶片极易遭受病害侵染,导致病害大发生,严重的会造成落叶。

2.2 3种叶螨卵孵化特点

田间观察,3种叶螨夏天卵的孵化时间多在晴天的中午及下午气温较适宜时。孵化后的幼螨立即转到叶背面取食为害。不同的螨卵的孵化时间存在差异。

2.3 3种叶螨的食性观察

3种叶螨均为多食性,除了为害梨树以外,还可以为害柑橘、山楂、枇杷等多种水果以及蔬菜、花卉、杂草等。酢浆草是叶螨主要的中间寄主之一,果园人工除草后往往会生长大量的酢浆草,为叶螨提供了避难所,成为梨树叶螨重要来源地,是梨树上叶螨大发生的原因之一。

3 防治方法

3.1 生物防治

叶螨的天敌有捕食螨、食螨瓢虫类、肉食蓟马、花蝽类、草蛉等。适时释放捕食螨,可以有效地控制叶螨发生。捕食螨的释放时间为叶螨平均2头/叶时,选择晴天的傍晚或阴天时释放。释放后的1~2d如果下雨较大,应补充释放。叶螨天敌的抗药性较差,广谱性杀虫剂如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往往会大量杀死天敌,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3.2 农业防治

冬季及时修剪病虫枝,刮除主干和主枝上的老翘皮,及时清园,清除落叶、枯枝、老翘皮、杂草并带离果园烧毁或深埋。在冬季休眠期或初春萌芽前喷布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要抓住3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第1次为5月梨果套袋前。此时气温适宜,叶螨数量开始上升。预防和防治的药剂宜选杀卵和杀若螨的药剂,如5%尼索朗2000倍液、1.8%阿维菌素5000倍液、24%螨危5000倍液;第2次為6月梨果膨大期,是叶螨为害的第1个高峰期,此时所用药剂要兼杀卵和成若螨,如5%尼索朗2000倍+15%哒螨灵1500倍、24%螨危5000倍液+1.8%阿维菌素4000倍;第3次为8—9月采收结束后。果实采收后树势较弱,树体抗性较差,叶螨易大发生。防治所选药剂有24%螨危5000倍、1.8%阿维菌素4000倍、20%螨死净3000倍、73%克螨特2500倍等。喷药要均匀周到,尤其是叶面叶背树干枝干以及地面杂草都要全面喷到,以提高整体的防治效果。防治时注意药剂轮换使用,每种药剂每年只能使用2次,超过2次则叶螨易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乔丽霞.苹果红蜘蛛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23):23.

[2]孙绪艮,刘振宇,周成刚,等.东方真叶螨对大叶黄杨危害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6,22(5):29-30.

[3]周成刚,张卫光,乔鲁芹,等,东方真叶螨的生物学特性、有效积温及发生规律[J].林业科学,2006,42(5):89-93.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技术梨树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