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才
不久前,美国威胁将退出《中导条约》的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哗然,仿佛世界被带回了美苏冷战时代。结合华盛顿新一轮“退群”威胁的措辞和背景,预测未来形势发展,其实也大可不必悲观,保持相对乐观的理由始终存在。
美国目前只是扬言要退出《中导条约》,但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化为现实,尚需要考察美国的全部真实动机,摸清威胁言辞背后有没有虚张声势。美国认为俄罗斯和中国的军备军力发展损害了美国的利益,需要通过重启中导武器加以应对,退出《中导条约》则可以给俄中施加压力,进而榨取战略利益。但是,一定要完全抛弃曾经来之不易,且还在发挥实际正面效应的裁军协议吗?恐怕未必。以美国领导人惯于喧宾夺主、漫天要价的行事特点,退出中导的真实企图可能是订立新的限制军备条约,从而约束俄罗斯的战略进攻能力,同时顺便拉中国入约,削弱中方“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能力。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能否采取进一步的接续措施尚有待观望。事实上,从退出条约到研发、生产和部署战略核武器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美国还需制定新的计划、拨款和法律程序,注定会受到诸多限制。那么,美国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军工刺激吗?此前的军事政策导致美国在中东陷入被动,对阿富汗的战争没有终结,当前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对美国未必有利。同时,其他国际阻力也不容忽视。欧洲盟友协助美国遏制俄罗斯可以,但若要再次把自己变成俄罗斯导弹瞄准的对象恐怕还真难情愿。在亚洲,若执意要在盟国建立或增加新的核武器部署也绝非易事。“萨德入韩”事件引起韩国国内矛盾激化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在盟友国家普遍反对美国退出中导的声音不绝于耳的背景下,即使倔强如特朗普,接续推进自己军备竞赛的计划也难免要有所顾忌。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实际能否引发怎样的军备竞赛也还两说。在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关系深度发展、威慑手段不断多元化条件下,大国对于战略对手的进攻姿态会否同步跟进难以断言,不同的反应也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战略后果。俄罗斯可能坚持对等反应,且已率先申明要与美国保持战略平衡的原则立场了。中国更多地表示对可能导致军备竞赛后果的担忧,反对美国单方面退约,反对《中导条约》多边化。在核武器上,中国与核超级大国之间从来没有达到过战略平衡的水准,未来也不必有这样的选择,更不会跟进大国的军备竞赛。
最后,一份乐观的预期或许可以寄托在美国国内的理性和反对声音上。特朗普挑衅国际秩序“底线”的言论和做法,这一次在美国国内未必能行得通。因为把其他大国逼进角落,逼迫到必须要扩大核武器库和进行恶性战略竞争的地步,这明显不符合美国的安全利益。美国人民但凡不失理性就不会答应,特别是本次中期选举后,重新掌握了众议院控制权的民主党,也一定会以各种形式加以阻止。因此,美国扬言退出《中导条约》不难,但真正完全退出未必容易,▲
(作者是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