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8-11-09 09:05晁翠薇刘秀丽
关键词:预防性妇产科腹部

晁翠薇, 刘 燕, 刘秀丽, 高 苏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产科, 江苏 徐州, 221002)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医院感染,可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1]。妇产科术后感染多为手术切口感染,由于解剖部位特殊性,若不能及时处理,会增加继发败血症、宫腔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的风险[2-3],影响预后和生存质量。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是提升妇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4],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39例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口感染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于妇产科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139例。患者年龄23~74岁,平均(46.20±7.34)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80±0.61)年;手术类型:剖宫产术98例,子宫切除(子宫全切或次全切)6例,子宫附件切除28例,卵巢囊肿切除5例,异位妊娠病灶清除手术2例。术后合并切口感染8例,切口感染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合并切口感染者术后4~10 d切口处就出现不同程度红肿热痛,伴脓性分泌物溢出,11例患者伴不同程度发热。按术后有无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8例和非感染组131例。

1.2 方法

感染确诊患者手术切口分泌物涂片行细菌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住院时间、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感染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手术切口感染及病原菌检查

术后合并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5.76%。送检标本细菌培养检查结果显示,共检出病原菌10株,分别为铜绿假单细胞菌3(30.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40.00%)株、大肠埃希菌2(20.00%)株和鲍氏不动杆菌1(10.00%)株。

2.2 手术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n(%)]

2.3 多因素分析

以术后切口感染为因变量,将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7个变量设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3 kg/m2、手术时间>120 min、合并基础疾病、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是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妇产科手术切口部位特殊,大多为下腹部切口,接近下腹部、耻骨及外阴,若手术部位微生态平衡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又因手术创伤、护理措施不当、医源性、外界环境、内源性因素等影响,均可能导致切口感染[5-6]。尽管医院消毒隔离措施日趋完善,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和操作技术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妇产科经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仍然值得高度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合并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5.76%,略高于相关文献[7]报道,可能和研究患者年龄分布不同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其器官功能衰退,导致身体抵抗力较差,加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增加了医院感染风险[8-9]。此外,陈宏等[10]研究还提示老年患者术前还可能存在营养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手术侵袭范围之间存在交互关系,护理人员应重视营养风险评估。除年龄>60岁和合并基础疾病外,体质量指数>23 kg/m2、手术时间>120 min、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是妇产科经腹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质量指数>23 kg/m2的超重或肥胖患者,因脂肪组织是相对缺血的组织,对感染有易感性[11],且术后若缝合不当或因不恰当使用电刀导致脂肪液化,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12]。

由于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医生的手变得湿润,手术范围的环境适合细菌生长,同时切口暴露时间过长增加了与细菌接触风险,而术中对切口的触摸与拉牵,进一步加深了切口损伤。此外,手术时间延长导致围术期出血量增加,术后切口清洁度较差,暴露组织出血、血肿,易受到各种外源性刺激,导致细菌增殖,引发感染。还有研究[13]报道,由于急诊手术准备时间相对仓促,备皮无菌操作执行不到位,也可能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目前,对于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观点,本调查结果显示,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居多,针对腹腔感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单一或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患者切口免疫力,降低感染。但抗菌药物滥用、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和多联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增加细菌耐药风险[14]。

3.2 护理对策

妇产科经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从多个层面实施感染预防措施。患者因素方面,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及时加强营养支持,针对原发疾病积极治疗,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防御功能。对于肥胖患者,术中应慎用高频电刀,避免反复切割组织及对脂肪组织出血点盲目电凝止血。缝合前仔细检查出血点,缝合腹膜后生理盐水冲洗已经被破坏的游离脂肪颗粒。对于切口张力较大的患者,进针部位可适当远离切口,针距适当放宽,以缓解切缘压力[15]。此外,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护理人员术前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耐心介绍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等,解除患者疑虑,提高治疗信心。

从手术因素角度考虑,应严格执行手术室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手术台次,缩短接台等待时间;规范手术护理路径,严格术前备皮和术中皮肤消毒操作;要求手术者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尽量保护切口,减少手术暴露时间;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准确传递器械;巡回护士掌握各种线路管道连接方法。此外,手术器械的灭菌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环节,应加强手术室与消毒中心供应室的合作,完善手术器械准入、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监测、储存、发放环节[16],进一步提升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

对于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病原体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手术切口有轻微感染,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手术医师应掌握妇产科切口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不良反应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使用原则[17],合理选择单一或联合用药。

医院层面应建立和落实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流程,科室可以通过成立感染控制小组,组织学习和交流,运用品管圈、“5S”管理等理念,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应对措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腹部切口感染。

猜你喜欢
预防性妇产科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