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发展,如何在学生公寓园区中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既是加强高校德育的重点问题,也是目前高校德育难题之一。
“‘书院制’来源于古代书院的名称,但在住宿管理模式上又借鉴了国外高校住宿学院制的学生管理新探索。”[1]书院制是建立一种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并承担学生思想品德、行为养成等方面教育的新型学生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以班级为基础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了以书院为单元的学习和生活社区。书院以学生公寓园区为载体,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养成教育,因其全人教育培养理念、复合能力培养内容、跨界交融培养方法,而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硬件与软件优势。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与教师人数的比例不断提升,尤其是学分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跨院系、跨班级的学习成为高校的常态,传统的固定某个教室学习的“班级制”概念慢慢弱化。因此,依托班级开展学生管理的传统“班级制”建设具有明显弊端,它也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由于公寓园区分管党建的教师分布于不同系别,学生与教师彼此缺乏深入接触,更不用谈思想上深度交流。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假若仅仅是局限在以院系、班级为单位,将不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特别是学生在公寓园区的思想、学习、内务等综合表现。其次,教师对学生缺少高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学生之间的组织也较松散,这给学生入党培养考察提出了进一步难题。最后,传统“班级制”下学生支部建设,由于学生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党建工作任务繁琐,往往存在某些支部组织生活匮乏,党组织未能为内部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认识提高提供相应平台。因此,探索书院制下学生公寓园区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党建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尤为重要。
学生公寓园区是学生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关系着学生成长成才,依托公寓园区,建立学生公寓党支部,关注学生的组织生活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后勤化变革,学生公寓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睡觉休息的场所,传统“班级制”下学学生的学习模式正随着学生公寓服务的完善逐步转移,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可以说学生在公寓园区学习生活的时间、空间也远远多于班级课堂学习,它已然成为是高校德育的主阵地。因此,高校需要改变“学生公寓园区”就是仅仅指“学生宿舍”的这一传统思维局限,树立学生公寓园区育人载体不仅仅指物质因素,还应该涵盖一切精神因素。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只有不断适应新情况,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以及凝聚力,才能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一,依托书院建设,有助于克服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下学校后勤部门“为学生提供住宿服务”这一单一功能,还有利于学生突破不同专业、院系之间交流的公共活动空间瓶颈。高校通过建立公寓园区党支部,发挥党支部团结、带领广大学生积极上进的组织核心作用,特别是通过设计别具一格的支部办公环境,通过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文化建设,加强和完善了学生工作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其二,学生公寓党支部作为学生工作重要的育人平台,是高校找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力的抓手。通过将书院学生党务活动与其他的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社团活动密切结合,将更有利于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克服学生公寓园区管理人员短缺,治理方法单一,服务功能有限等问题。
高校通过书院制建设,创新基层组织形式,通过成立学生公寓党支部,更加注重学生党员干部、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在社区管理、思想教育和志愿服务中的作用。高校把党支部建在书院,把高校德育阵地有效延伸到每一栋学生公寓,真正使到学生公寓党支部真正成为公寓园区的精神乐园。首先,通过创新基层形式,将公寓党支部与传统的以院系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相结合,使设置方式将更为科学。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公寓党支部的活动载体形式,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乃至整个学校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活力。最后,书院制下,大学生是公寓园区党务工作开展的主体。不同学生“跨专业背景的思维模式碰撞,彼此不同的兴趣爱好相互交融,将更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掌握不同学科交融的思考模式以及学习方法”[2],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通过以“书院制”为试点,推进学生公寓党支部建设。学校通过出台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书院建设实施方案》,先后挂牌成立了崇理、杏林、博达、日新等书院并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设立各书院公寓党支部,丰富公寓党支部各项活动,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校参与、全方位推进的工作格局,也进一步通过工作到基层,突出抓落实,切实提升了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和学生党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方面,完善组织架构。学校以“书院制”为试点,创建学生公寓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书院,做到一家书院一片公寓园区,形成科学管理的金字塔形的党建组织结构(如图1)。同时,党支部发挥中心枢纽作用,通过双向选择,为园区内每一间宿舍配备一名联络人员,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与纽带作用,实现了学生工作与学校党团工作的无缝对接。同时,增强了党委、团委的统领作用以及凝聚力。
(图1)
另一方面,在工作机制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公寓党支部建设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形成了学校党委办公室、学生工作部牵头,后勤、保卫等相关职能处室积极配合,各院系负责落实的领导体制。书院通过选派党建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化艺术特长的教师作为党建导师指导组织工作开展,挑选学习成绩好、道德品质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组成公寓党支部的骨干队伍,同时协同公寓后勤人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公寓党支部通过整合各种管理和教育资源,立足于党建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把支部对学生的影响力扩大到学生公寓园区的每个角落,通过将党员、发展对象、入党及分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学生公寓党支部文化建设中,通过不懈努力,培育学生全面发展文化素质。
为发挥党员宿舍的示范引领作用,公寓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划分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示范岗,为所有党员发放工作牌,并在每一间党员宿舍都挂牌,大力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支部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都必须要切实履行“宣传员”“信息员”“安全助理员”“服务员”四个角色(图2)。
(图2)
其一,做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员”。公寓党支部通过定期组织红书漂流、研讨会,组织学生对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讲,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学校重大决定、及时传达到每个同学,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改革发展中来。公寓党支部有专门的活动室,公寓党支部通过调研,为学生订阅广受同学欢迎的党建报刊以及相关读物,便于在活动室中为学生定期开展各种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
其二,做好学生心理、思想动态的“信息收集员”。公寓党支部扎根公寓,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等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开展走访宿舍,及时调研掌握学生心理、思想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将手上掌握的数据及时反馈给公寓党支部的指导老师,同时也利用支部下设的调解委员会有针对性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个性化调解服务,将学生的矛盾化解于无形,提高学生工作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
第三,做好公寓园区的“安全管理员”。学生公寓党支部是高校公寓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的纽带,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干部与公寓后勤管理人员协同到公寓园区各楼层宿舍开展安全巡查,协助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学生公寓党支部通过将说教式教育转变为亲身体验并积极参与,成效显著:讲文明、讲礼貌的多了,不文明行为少了;按规定办事,遵守纪律的多了,违规违纪少了;宿舍和居住环境整洁的多了,脏乱差少了;健康向上的活动多了,整夜上网的少了;满意的多了,埋怨的少了。
最后,做好热心帮助同学的“服务员”。联系同学,服务学生,帮助同学解决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困难是公寓党支部的学生干部的重要角色。一方面通过定期在校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计算机维修、推拿按摩为同学们带来真正实惠;另一方面,通过支部信箱,定期收集学生关于学校的各方面的建议,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意见的落实和解释工作,真正地服务学生。
组织生活体系是公寓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核心。完善组织生活体系是提升公寓党支部执行力度的重要保证。参与志愿服务是考验大学生奉献精神指标之一,也是党支部培养学生党员的重要手段与实践载体,是公寓党支部党员组织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各公寓党支部通过以志愿服务为引领,把志愿服务作为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成长的全过程,将组织生活体系精细化落实。
首先,传承志愿服务文化。学生公寓党支部积极开展先进学生党员干部进公寓,引领学生公寓志愿服务的新风尚。截至目前,学校注册义工近两万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90%以上。学校各书院通过引导学生党员干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培育学生为民务实的奉献精神,深入营造浓郁的志愿服务文化。从“服务基地”的拓展到“品牌项目”的创建,再到“星级义工”的评比,促进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
其次,提升志愿服务内涵。一方面,公寓党支部通过“党建知识进社区”等活动,在关键节点和重大节假日组织广大同学开展学习讨论,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出台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重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争做合格党员”活动实施方案》,每年“七一”期间在全校党员中开展“重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争做合格党员”学习讨论活动。另一方面,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和共同进步。比如,结合每年深圳读书月,学校推出“阅读经典 感知文化”读书月系列活动,举办“礼敬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等14个主题活动,精彩纷呈,让每位师生在活动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同时,公寓党支部积极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积极通过深化志愿服务内涵,提升学生党员的实践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学校共组建公寓式科技创新团队28支,使得党建工作与学生志愿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深化党员的在科技创新团队中的领头羊作用。
第三,创新志愿服务形式,通过开展谈心活动,以“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帮扶学生健康成长。比如,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学校全面推进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混编教学和混编住宿的管理新模式,通过学生党员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打破单一民族学生“小圈子”的封闭状态,促进各族学生打开眼界、融入集体、共结友谊,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最后,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各公寓党支部依托书院沙龙、书院讲堂、书院文化节等活动,提升学生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每年,各书院合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近300次,学生参与人数近2万人次。
学校把“学生公寓党支部”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作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重要平台,实现了从单一服务同学到思想引领和服务同学的转变;实现了从唱响“有困难找学生公寓党支部”到建设成学生精神家园的转变;实现了由“百名先进”进公寓到根据学生需要全员进公寓的转变,使“创建学生公寓党支部”成了全员育人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