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超
肩手综合征为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肩部活动受限,同时患侧肩部出现疼痛,手肿痛。部分患者会出现手部肌肉畸形和挛缩、萎缩,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和正常生活[1]。脑出血后肩手综合征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无特效药和统一疗效、判定标准。现阶段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7例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7例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43~75岁,平均(57.94±5.12)岁,病程34~91 d,平均(41.24±4.60)d,左侧患病24例,右侧患病19例;观察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2~76岁,平均(57.53±4.91)岁,病程35~92 d,平均(42.27±3.24)d,左侧患病23例,右侧患病21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出血患者诊断标准,同时经CT确诊,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为患者摆放好患肢;告知患者翻身过程中避免出现牵拉;多鼓励患者进行握手锻炼和上肢抓握训练,体力允许的患者可进行上举训练;冷热水交替浸泡,确保冷水温度最低10℃,热水最高为40℃。浸泡顺序为:先浸泡患肢于热水内10 min,之后再进行冷水浸泡10 min,每天至少进行3次。共治疗4周。
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药和针灸治疗。其中针灸治疗主要于患侧肩前、外关、曲池、肩、肩、阳池、合谷,采用无菌针灸针穿刺,以有穴位酸麻为标准留针。艾绒搓捻成团,于针柄点燃,留针30 min,1次/d。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主,组方:地龙、桂枝各9 g,黄芪29 g,赤芍、桑枝、鸡血藤、伸筋草、当归各14 g,甘草5 g煎服后取汁400 mL,1剂/d。共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痊愈:关节疼痛逐渐消失,同时患者可达到正常活动范围,水肿基本消失,手部肌肉萎缩消失;显效:关节疼痛有显著减轻,活动有轻度受限,水肿大部分消失,肌肉萎缩有好转趋势;有效:关节疼痛出现好转,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患肢依旧有水肿,手部肌肉萎缩较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肌肉萎缩加重[2]。
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和疼痛程度。主要测量上肢运动能力、手腕运动能力、关节活动范围几个方面;上肢功能测量采用简化版上肢功能测评量表(Fugl-Meye),测量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和活动范围,得分越高活动能力越强。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用10 cm评分尺测量,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3]。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87例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 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临床疗效采用率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X2检验;患肢功能、疼痛程度采用(±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程度和疼痛程度比较(表2) 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和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手腕关节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程度和疼痛程度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程度和疼痛程度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上肢运动能力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 手腕关节运动能力 疼痛程度对照组 43 20.01±5.21 5.56±3.21 21.21±1.21 6.23±1.02观察组 44 24.12±5.14 10.12±4.12 24.14±1.02 2.25±0.78 t值 3.704 5.750 12.222 20.47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脑出血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概率较大,多发于治疗后1~3个月,该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4]。Ⅰ期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疼痛,患侧手腕、手指出现肿胀、表皮温度升高,治疗不当会持续发展,最终发展到Ⅲ期则为不可逆阶段,此时患者手部功能将完全丧失[5]。
Ⅰ期肩手综合征中医分析为“痹症”,为风痰阻络、肝肾阴虚、气血瘀滞,痰血瘀滞于经络表面所致[6]。温针治疗兴于明代,为古老且年轻的治疗方式,有温通经脉,通气活血之功效。在改善局部血流、消除肿胀、松解粘连上效果显著,同时也有刺激穴位的作用[7]。本研究针灸治疗中主要于手阳明、手少阳经络内7穴位:肩穴属手阳明经,可治疗上肢不遂和肩痛不举等症状;肩属手少阳腧穴,可治疗肩臂不遂和挛痛;肩前穴和肩穴、肩穴相互联合施针可疏通经络,通络止痛[8];曲池为手阳明穴,可祛风通络,治疗手臂肿胀和不遂;外关穴属手少阳内通心包经与阳维脉络相互交汇,多用于治疗上肢功能障碍;阳池穴可止痛消肿,主要为手腕疼痛和肩臂疼痛;合谷穴可醒脑调气、开窍通调。诸穴施针可益气活血、止痛通络、疏筋活络。补阳还五汤为治疗中风后遗症常用方剂,可影响脑组织代谢、改善血流,降低血黏度[9]。黄芪可升阳补气,调节患者体内血管;地龙为通行经络之药,舒筋草可消肿止胀;鸡血藤有通经活络,活血通络的功效。调和众药,依症加减最终可益气活血、消除通痹[10]。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中药、针灸联合治疗可提升疗效,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和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手腕关节运动能力评分都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针灸联合治疗不仅可提升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同时也可减轻患者自身痛苦。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出血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痛苦,提升上肢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