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清代广东佛山古水道的经济文化意义

2018-11-09 09:21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528211
大众文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大富水道绅士

(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 528211)

“佛山向名季华乡,不知始自何时。至唐贞观二年,居人见塔坡冈,夜辄有光因掘地得铜佛三,奉于经堂即塔坡寺遂以佛山名乡”1.卷一《乡域志》佛山之名,相传于唐贞观年间在塔坡岗发现三座铜佛的典故。

佛山位于北纬22°58´30"—23°04´07",东经113°09´50"—113°10´30"之间。……距广州16公里。2.第3页清雍正始设立正六品佛山海防捕务同知,隶属广州府南海县。佛山堡属于南海县五斗口司(明景泰年间设)十堡之一,即佛山镇。在明代正统景泰年间,佛山内涌因“以涌堑为池,……令贼不能飞渡”3.卷二《水利志》立功,带来吉祥,促使黄萧养造反事件得以尽快消停,造就“忠义乡”之美誉,而后有了清朝康熙李侍问(失传)、乾隆陈炎宗、道光吴荣光、民国冼宝干四版《佛山忠义乡志》。

清代佛山堡地界据文献描述分为:东、东南、南、西、西北、北等六大方位,其中东、北两个方位是到达省城广州。

表格一3.卷一《舆地志》

一、佛山古水道简介

佛山古水道又称佛山堡水,由内涌、外河、边界、基围、窦、渠道等共同组成,3.卷二《水利志》北江支流在佛山境内的河流包括佛山涌、潭州水道(航道部门又称东平河)和平洲水道(登州和明窦是两水道的分界)。以佛山涌、东平河为广州与佛山两地的古水道边界。

据《佛山水利志·第一章》记载:“佛山涌,航道部门称佛山水道。……自沙口至广州鸦髻沙。……其中沙口至镇水窦称汾江河。2.第28页……西北江从西南涌分流后,一支向东南自紫洞至三山口止称东平水道。”2.第39页

明清时代佛山主要河道(佛山涌)流经:按涌自新涌口(古黄鼎司张槎堡,今张槎街道)入佛山镇,……至栅下文塔入海(东平河)。3.卷二《水利志》

佛山堡水首受紫洞水(禅城区南庄镇),东北流经沙腰卡(张槎街道沙口),屈东南经正埠(佛山大码头)分两派,北派北流为叠滘水(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派东南流为平洲水(南海区桂城街道)。4.卷四《舆地略》

佛山镇古河道称为:汾水、洛水。汾水原名分水,因厌恶“分”字的意义而改名为汾水。“分添水为汾,则以人情喜合,恶分,从汾则实寓,而名更浑雅也”。5.卷之一《乡域志》汾水是外河道,更为官河,有石闸为分流点,共分五段,并禁止占筑河道;洛水是内涌,大至在通济桥至石角围附近,又名古洛涌,包括栅下涌。3.卷二《水利志》

汾水由西、北两江从紫洞(南庄镇)、王借岗(今禅城区张槎街道)合流后分四个方向。东从石湾、澜石(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入东平河,西从黄鼎(南海区狮山镇罗村管理处)、街边(张槎街道),再从虫雷岗(南海区桂城街道),南从广州入海,退到神安(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注三山(南海区与番禺区交界),北汇珠江入海。3.卷二《水利志》

“此水……至佛山益深且广”5.卷之一《乡域志》因出口水量增多的缘故,佛山涌(市内为汾江河)成为西江、北江入广州的主要航道。此水道更流入顺德县甘溪,由五斗口至广州,由佛山石湾迳至南海石啃6.第76页,与南海顺德两县的桑园围相接。

佛山有涌段九十四号,渠道九条,六十一个公井。3.卷二《水利志》

表格二(内涌情况)3.卷二《水利志》

灵应祠左为崇正社学,右为流芳祠,前有渠道为旗带水,从城门头向西经山紫村到达,长四百多丈,共维修三次。

二、明清碑刻、文献所见水利工程问题与治理方法

佛山潦期,从清明节后开始,经过谷雨前,立夏、小满、芒种、夏至暴雨多,端午龙船水、磨刀水关帝降雨堤坝易溃,小暑、大暑、立秋后水患减少。“佛地三面距涌,环绕如带”、“斯窦不修,则潦水洊荡,积久必决。”3.卷二《水利志》可见抗洪抢险,疏通基围、水窦对于茅草、沙砖、木杆结构的房屋而言,异常险峻。因而古代水利工程对商贸农业发展,乃至税收、治安方面有重要影响,是知府、县知工作合格与否,甚至晋升调职的重要指标。清代以前,佛山无官署。位于佛山祖庙东侧的文魁阁即民间绅士富商组织——大魁堂,在本地水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文以水渠、河道为例,浅议佛山古河道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1.水渠治理

雍正时期广州知府宋玮的《修浚旗带水记》3.卷二《水利志》,是本地士大夫与值事(推测为祖庙大魁堂士绅)在灵应祠、旗带水渠的谋心尽力之作,当时以庙租(祖庙)、集资题名、沙田地租等方法,筹集银五百八十两耗费于人工、建材,解决河渠堵塞的问题。当时在科举发榜时竣工落成,也是宋玮等官员用心良苦,用以昭显北帝水神的灵应。

而清末冼宝干的《重浚旗带水记》3.卷二《水利志》中说,旗带水流经七里塘至地藏庙,因民屋强占、大量树木残枝、旧瓦碎石堆积十几处影响渠道流通而聚集士绅去修复此渠。

两篇浚通记的共同点:一是强化本地民间信仰的道义,树立灵应祠权威;二是善行由广州府或南海县高级官员和名门绅士倡议执行;三是本地优秀官员撰写事后题记。

而复清浚旗带水淤积,开复栅下文阁水道,使佛山镇所有河道内外畅通。这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多由本地著名绅士梁世澂(为候选布政司梁应琨之子)筹办。此些人物义行之传记,多可见于民国版《佛山忠义乡志·人物志六》。

2.河道治理

“商贾以为财源”3.卷二《水利志》佛山的河流对于商贸巨镇而言,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因此疏通清理水道河道、保障河运畅通,是当地士绅商贾们的责任之一;官府注重河道水运的税收情况和沿岸的治安问题,这些是官衙门运作的核心利益。税馆设置在河道流经区域,更有管理户籍地契,纳税交粮之经济作用,如汾水铺正埠码头等;“制府阮宫保(作者注两广总督阮元)师行部,舟过佛山,登岸阅视”3.卷二《水利志》,可便于督抚等高级官员及军队巡游检查,而官兵与绅士以河涌为界,管理沿岸居民,控制匪民,可谓一举多得。“行舟利涉,农田深耕”、“依(佛山)涌作堑,贼卒败退”3.卷二《水利志》,浚通河道既可商运农耕受益,又维护当地治安,防范民众造反事件再次发生。

故佛山的士大夫们从嘉庆朝起至宣统年间经常修浚佛山涌。

佛山河道水利方面的碑刻因朝廷默许,省城总督巡抚授意,本地文武四衙门督制,名流士绅捐赠,百姓皆可辨识,故具有较大的社会宣传教化功效,值得参考研究。故以碑刻为例,介绍佛山疏通河道水利的经验。

表格三

3.清河局的来历

同治光绪年间,佛山镇绅士梁应坤、李应材设立清河局,应官府指令,测量河道,立碑划界,后因经费不足,修复佛山下游平洲双树夹银河、三山木盘口两河,未修完而停止。3.卷二《水利志》

4.挖沙筑坝的技术与意义

从本地绅士梁姓绅士《梁孝廉尔煠清沙策》3.卷二《水利志》及后按中可见,当时水道清沙的工业技术方法:重点的水道用艇捞沙为主,每个重要险段估计水情,筑坝截流,挖沙泥,建水车、挑沙厂,购置国外鍫沙机,拆临近河边商铺的违章搭建等。

官府策略:督抚设立佛山河公所,明令禁止危害水道的行为,验收堤坝,官方渡船运送工具材料,允许商人在淤沙多的地段开砖窑、建沙砖厂。

除沙方法:挖深坑,筑土基,埋沙泥屯田,修基首事胡杏取所剩余的石头拦筑坦边,田地才保证固定。之后有购地堆沙(如前文海口栅下文塔之沙田一案),并收为佛山义仓,日后为官收田租。

弊端:在道光之后的清理河道中,捐赠虽多,但用财挥霍不到位,监督管理无能人。

捐款方式:官员、绅士开会,经费由督抚公库、广州知府、南海县知及佛山镇文武四衙门、绅士商人共同捐款。在祖庙灵应祠求神占卜后开工。完竣仪式是白马祭杀,北帝神像巡河道。

效果:道光年间两条河道(沙口沙腰,鹰嘴沙与瓜步)都耗时近半年,河沙才彻底除尽。督理清理河道的秦文光绅士晋封为官员,其他参与清理河道挖沙之人士也都被督抚核证,记录在册。

另,同治十一年,绅士梁应琨在清丈河道方面由独特见解,比如在《清丈河议》3.卷十四·人物志六提出“夹岸筑堤种树,利交通,保河身”,但却停办,不能执行。他对佛山行商意图浚河刷沙说,官河由居民占筑太久,河道变细,每年到头都是刷洗河沙,只要一天堆积违建,就无法河清沙浚。下令沿河铺户各拆去三四丈,由自己的商铺做起,上千商家同天拆卸河道违建,十日内做好。

5.修堤筑围

堤与围混称,称基围。堤是沿河修的单向大堤防,围是圈闭的小堤围。8.第16页二者互为转换,缺一不可。

佛山基围分为大富乡南北两个大围,内外两个围。外围是存院围,过石角围(附有隔沙小围),后接内围观音围,还有四埠。3.卷二《水利志》

大富南围包括:隔田乡、石湾中窑、下堡、魁岗堡、沙岗、澜石乡、深村堡、石啃。北围属大富堡大富乡,包括:王借岗起,至沙口绕而北,有大窦和细窦,称为孖窦。潦期到来时,南围在佛山下游,受灾比北围轻。嘉庆年间,大富围水患,祖庙淹没近一半台阶。还有沙岗围,永安围,镇安围等。

存院围七堡,大富围为重要,北围时有崩缺,南围少见崩堤。水位上涨时,预备木桩、栅杉、土沙袋。及筑窦设闸,防窦闸漏水,小的堤围则要加高土培的厚度,越高越牢固。3.卷二《水利志》

康熙时因修基要越界摊派经费,省布政司衙门勘明,以佛山堡距存院围距离远,一直没有无修基围的责任,不应摊派修堤费用。有明确的公函指示,更有碑刻记录在案。遇到洪涝危险时,各堡可以报到祖庙绅士聚会商议的大魁堂,由大魁堂尽力资助。详见后文《禁修基越派碑记》解读。

表格四

还有绅士梁世澂(梁应琨子)光绪年间集资重修石角、永丰、维则、栅下等埠基围,围内居民到民国期间一直依赖此工程。可见于民国版《佛山忠义乡志·人物志六》。

6.水窦防方法

以张槎大窦为例,新涌口的大窦为出东平河的佛山门户,只能在秋冬水道干枯时修筑此窦。平时将基围加高,这样潦期时,水窦比基面低数尺,加强水淹时闸力,才能预防倒灌而入的问题。水窦闸门宜用柚木,自动开关。3.卷二《水利志》

三、佛山古水道的经济案例与处理经验

1.疏浚河涌与入海口沙田的案例分析

广府地区的沙田多为由珠江水系的天然有机肥泥、浮生物堆积,经过佃户人工墩围而成。广州边海诸县,皆有沙田。……故购沙田者争取沙裙,以沙裙易生浮沙,有以百亩而生至数百亩者,边海人以沙田而富。9.地语51-54页汾水为流经佛山市区的主要水道,“流沙积日浅,而至张槎渐深”5.卷之一《乡域志》因流沙多,沿岸多沙田。

道光元年,佛山文武官员、地方士绅集资捐款洋银九千九百多两,意图清浚河涌,但因经费不足,剩余十五段未通。直至道光五年,入张槎海口的栅下文塔及炮台一带即文阁前北坦田(今禅城区张槎街道海口村附近)有四段曾因蔗围“匪民”唐应昌强买霸占,而由南海县令按照当时地价(田价银四百七十两)要求绅士吴泰来(祖庙大魁堂义仓职员)等人,重新收购此段,并由南海县派官兵监督,雇人深挖,限期修通,并连同周边石路、埠头永作官方地盘为官路、官埠(码头)。以后每年绅士吴泰来等人必须按时在佛山灵应祠(今佛山祖庙)交银税和粮食,守卫此段河涌之潦期,不得私占河道。若唐家族人来捣乱,全权交由绅士吴泰来依法处理,详见《清涌碑示》、《文阁前北坦田照》。在次年五月的《禁搭盖占筑涌河官埠官路碑示》中指出,佛山绅士及蔗围村民在此段可停船艇,但沿涌居民永不得乱搭乱建,淤塞交通,若是违抗,一旦查出,严厉追究责任。

由此可见,当时河涌重要地段,由两广总督、南海县令、佛山同知等官员指派地可靠方绅士购入田地,将地契与户口(堡、图、甲)收归管理。绅士随后每年交纳钱粮,并由官兵镇守、绅士测量划界,才得以修浚河道与道路。而此地,日后成为佛山义仓(官府赈灾储粮)的沙田(河沙堆积的人工肥田),收益归佛山官府。

2.修复存院围与各堡地界的案例分析

《禁修基越派碑记》3.卷十七乡禁志讲述康熙末年,南海县知宋玮(后为广州知府)奉广东巡抚令,处理佛山大富围南北二围居民,谈昌期,请隔壁数堡、几个乡协助修通基围的重要事件。目的是防水患、保卫田禾,大富围内业户自应按各家的亩数出工修固堤围。佛山等堡违反规定,抗拒协助修围。南海县知回复巡抚,以往的案例是:适合各县各堡独立修自己的堤围,犹如南海、番禺两县不能互相越过县界共同修堤围;若各堡一同修堤围,日后可能有纷争。以往只有一个堡修堤围的地方,这次退缩不参与,以往各自修堤围的堡,此次强迫参与,则修堤速度停滞不前,彼此推诿。王借岗为水流南北分界点,水流为侧入大富围,而且大富堡内山川复杂,属于外河,不能全部淹没每个堡的田屋池塘。大富堡的基围,比其他基围高厚,而抗洪能力加倍强大。

南海县所议以定章程,由广东大宪(总督巡抚)批示,奉命遵照南海县知调查评议执行:1、大富堡内以往不帮修的各村,及最近位于居中的土炉堡,均应协修;2、隔壁大江堡,虽有基围但数量少,且离大富很近,每年帮修,应比土炉堡酌情减少三分之二经费人力;3、张槎、佛山、魁岗、深村各堡,皆有各修之基,且离大富围较远,不应协修;4、各堡之民,凡购买大富基内之田土者,亦应照田均帮,不可以自住的地区远离大富堡为借口不帮忙。

此碑文说,限文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初二日为起点,到三日后结案上报,不得有违政令。正巧与前文表格四中,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初六日《存院围基图碑记》互为参考,当时大富围士绅与巡宰牵头测绘存院围图的水势、堤坝、地界,随后与文武四衙门、两社绅士,本地八图户籍村民,向巡抚总督上访。

3.河岸工厂与阻塞水道案例分析

乾隆四十九年的《禁设硝厂碑》3.卷十七乡禁志,记录当时李润汉、冯焕承未经批准将高要县的硝厂擅自搬到佛山栅下(东平河口)的位置,引发佛山绅士商户联名控告,由广东巡抚、布政司查证,将硝厂迁回高要。原因有五点:1、煎硝导致淤泥堆积,河道变窄,洪涝时期易溃堤;2、此处淤积,削弱河道运输能力,旱季粮食谷船要绕道而行,影响百姓三餐;3、商贾以栅下码头营生,若是水道浅塞,各省来佛山的商贸航运受阻,乡间渡轮生意萧条,影响民众生计;4、此处蓄水泄洪,应多疏通,硝厂易造成外河淤塞,对田间禾苗不利,更增加水患,不宜于水利;5、硝厂易导致炮竹铺走漏私售,有安全隐患。尽管硝厂的股东冯焕承在栅下东平河已购买李氏的实田三亩三分,盖此厂房,也不被同意。此事从当年9月至11月,以官府要求收回炉灶,硝厂搬回高要县,才得以解决。

四、总结

本文简介佛山地界、古水道的缘来及其构成,以用地方志《舆地志》《水利志》《乡禁》以及现存的碑刻等资料,意以展现清代时期佛山水利工程和涉及的经济案件情况,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的治理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当下问题。

注释:

1.道光《佛山忠义乡志》.

2.《佛山市水利志》[M],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农机水电局编,广东南海系列印刷公司,佛山报社电脑印务中心,1990年10月.

3.民国《佛山忠义乡志》.

4.清郑荣等人修:《南海县志》:清宣统二年刊本.

5.乾隆《佛山忠义乡志》.

6.顺德地方志办公室点校:《顺德县志》[M] .卷三《舆地略》,1993年6月出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7.《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

8.罗一星.《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M] .1994年12月出版,广东人民出版社.

9.清屈大均撰.《广东新语》[M]卷二《地语》,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大富水道绅士
“逐孔延时爆破”在西江“龙圩水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背 娘
“传销帝”狱中“遥控”骗人遭起诉
小穴位 大健康
奇怪的封闭水道
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
绅士的衣橱(A)
像绅士一样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