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故事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笔者就数字成语中包含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简要的梳理归纳,希望能给同学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1.三纲五常: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2.三班六房:“三班六房”是明清时代府州县吏役的总称。三班指皂、壮、快三班,都是衙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书吏房。三班六房泛指各种官吏。
3.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该词原本指的是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现亦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
4.三生有幸:“三生”指前生、今生和来生,三世都比较幸运,形容极为难得的机遇。
5.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各种流派。
6.勇冠三军:三军在古代指中军、上军、下军,这里泛指全军,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形容勇猛到了极点。
7.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舍指九十里。
8.七窍生烟,“七窍”指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9.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四时八节泛指一年四季。
10.四时气备:“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四时之气都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
11.四书五经:先秦典籍,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五经”泛指中国儒家各种经典书籍。
1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分不清粮食,“四体”指四肢,“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13.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14.三从四德:封建社会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15.三旬九食:形容家境贫寒,十天为一句。
16.席卷八荒: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卷起;“八荒”: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四面八方:遙远的地方,“席卷八荒”形容力量强大,控制整个天下。
17.三豕过河:《吕氏春秋》有载: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日:“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三豕过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讹误。
18.三槐九棘:《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原指古代天子在外朝种槐树和棘,会见群臣时三公面向槐树而立,其余群臣立于左右九棘之下,后以“三槐九棘”喻指三公九卿。
19.三令五申:“三令”指一令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五申”形容再三地告诫。
20.五方杂厝:“五体”指两手两膝和头部,比喻心悦诚服或佩服到了极点。
21.六朝金粉:“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六朝金粉”指六朝时金陵奢靡繁华的景象,后也比喻妇女的仪容。
22.三更半夜:古代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
23.四清六活:“四清”指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分明清晰。“六活”指儒家礼、乐、射、御、书、射六种技能,“四清六活”指各种技能动作灵活。也用来形容能干机灵。
24.五脏六腑:“五脏”指脾、肺、肾、肝、心;“六腑”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五脏六腑”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比喻事物内部的所有情况。
25.三跪九叩:叩,叩头最敬重的理礼节,要三次下跪,每次下跪都要叩头三下。
26.六神无主:“六神”道教指心、肺、肝、肾、脾、胆六脏;“六神无主”形容心慌意乱没有主意。
27.五谷丰登:“五谷”指稻、菽、稷、麦、菽,泛指农作物。形容年成好,国家安宁。
28.三牲五鼎:“三牲”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也以猪、鱼、鸡为小三牲,“五鼎”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原形容供品丰富,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29.五方杂厝:“五方”指东西南北和中央,指四面八方的人聚居在一起。
30.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为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31.三皇五帝:我国古代把远古三个帝王和上古五个帝王合称为“三皇五帝”。“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皇”、“五帝”在不同的古籍中有不同的说法。
32.五子登科:《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后用“五子登科”形容功成名就。
33.七星高照:主要指福星、禄星、寿星、文曲星、武曲星、七政星、月老等能给中华民族带来大吉大利的大吉利之星。
34.并吞八荒:贾谊《过秦论》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八荒”,其实就是八方,即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35.六合时邕:“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邕:和睦,指天下和睦。
3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指的是古代神话里的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这八位神仙。传说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在人间惩恶扬善,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办法。
37.千钧一发:古代一钧约合三十斤;千钧:三千斤。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