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 栗继祖 林健|文
煤矿生产中,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就是辨识和确认高危险性的危险源。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发生,还能做到一旦有事故发生,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将事故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而在危险源辨识工作中,因为事故隐患种类多样,各大组织(如欧共体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对危险源分类也不相同,所以往往会出现太过于关注某一类危险因素,而容易忽视了周围的其他危险因素,也就是在危险源辨识工作中出现的聚焦错觉。
聚焦错觉的发生是员工在辨识危险源时,由于过分关注某一事物而产生的认知偏差。危险源辨识中,过于看重某一项危险因素,如因为极毒物质危害性较大,在测量有毒物质时,便会按照危害性的大小而从心理上给出关注程度,导致相对危害性小的有毒气体被忽视或不被重视,进而容易低估整个工作环境的事故发生概率。
聚焦错觉的产生原因可以从外在和内在两个因素探讨,外在原因包括危险源种类多、工作环境差、员工之间的相互干扰等。内在包括自身原有认知范围、注意力、惰性心理的催动、情绪状态、其他错觉(如视错觉、听错觉等)的相互作用。
某煤矿进行安全检维修作业 图片源自百度
煤矿工作环境复杂而且不安全因素较多,井下重大危险源有:危险物质(如瓦斯、煤尘、顺槽和工作面以及采空区自然发火煤层、水、一氧化碳、炸药、雷管等);顶板事故(如掘进巷道经过松软的煤层、流沙层、地质破碎带和遇复合顶板,采煤工作面遇顶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老巷、过煤柱、过陷落柱或冒顶、托伪顶、复合顶板开采等);设施设备(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采掘生产系统等设备的老旧、磨损、故障);工作场所(采掘工作面、火药库、采空区);人的不安全操作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为危险源的种类多样,导致在辨识和确认过程中,存在认识偏颇、安全认识以偏概全等。再加上煤矿特殊的工作环境,如光线不明、噪声、湿度、空气流动等,以及人为的员工之间动作干扰、指令不明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辨识工作更加困难。
首先要明确,聚焦错觉明显的表现形式为过分估计或放大焦点事件,夸大其作用,而低估同时存在的其他事件。而之所以会夸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自身原有认知,从而在遇到新工作时,受原有经验的影响,对新事件存在的新危险沿用老旧的知识来判断,导致危险源辨识不全。再有就是自身注意力,员工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多项工作或者多种事物上,也就造成了只对个别事物的聚焦,对周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忽视”。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探明,为什么员工会单对某一类事物进行聚焦关注?是由于事物的稀缺性和极为重大性。事物稀缺导致员工受好奇心理影响,会多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在其中;而事物的极为重大性,则表现为大的危害性和大的联系性,这一点在煤矿生产中,指的就是事故隐患,危险因素越高,员工越会加注更多注意力,又因为注意力的有限,导致周边其他危险源辨识不到位,从而会影响事故发生概率的估算。
从内部视角出发是将注意力聚焦于事件的特定属性上,并根据以往的认知和印象做出判断;从外部视角出发,是将本事件视为许多个相似事件集合中的一个例子。在危险源辨识中,对一项事故隐患的发生概率如果是基于相似危险源发生概率的数据统计,则是从外部视角进行考虑的;如果是基于从隐患本身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来考虑,就是内部视角。也就说,内部视角是试图寻找判断和辨识事物自身的特点;而外部视角则寻找与预测事物相似的一个整体的信息。但是在危险源辨识中,即便存在相关的统计信息,人们对于这类信息的注意通常也不足,或者说仅仅依靠已有的数据而不对事件本身进行探究,这样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准确。相反如果采取内部视角,个体则更容易受到所预测事件性质的影响,产生聚焦错觉。因此在事故隐患排查和时,内部和外部两种视角都要采用。
从上文可以看出聚焦错觉的产生是对某一事物过于关注,因此就需要对员工采取情感平均技术和焦点化训练,对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出现的聚焦错觉进行矫正。
情感平均技术要求员工回想最近一次在排查事故隐患时,对相似的隐患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和情绪以及倾注了多少注意力,回忆当时的心理和身体感觉。然后再令员工汇报此次排查时的情绪波动和兴奋感觉,回答相比于最近一次是处于平均水平,还是高于或是低于平均水平。使员工构建出对判断事故隐患的生动、鲜活的平均化表征,试图以此来减少员工产生聚焦错觉的可能。
因为聚焦错觉的产生原因就是对特定事物的聚焦,所以通过进行去焦点化训练,操纵个体对焦点以外的非焦点事件或因素的关注,从而减少焦点事件对人们认知判断和情绪的影响。而进行去焦点化有两种方法:一是时间——权重日常事件设计(日记法);二是具体事件设计。日记法是让员工们想象并预测特定的某一天, 考虑一些日常工作内容中可能花费的时间以及作业的流程。使员工意识到在未来其他危险源存在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聚焦于判定危险这个笼统的名词和当前这项事件上。对于具体事件设计,之前有学者给出的说法是考虑预测事件对生活其他方面的影响程度。而在煤矿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特指将某项危险因素安插到其他工作环境中,估算其事故发生概率,这样就能使一项危险程度较小的因素得到较大的权重,使得员工在排查此项危险因素时,能够从心理上多给出一部分注意力。
同一项危险源不止交给一位员工去辨识,而是进行双人或多人轮番检测。在一人对一处工作面检测完毕后,再由另一人重新检测,重要注意,第二人检测前,不能获悉前一人检测结果。虽然会加大管理成本,但是却保证了排查事故隐患的准确性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煤矿工作井下战线长、范围广、环境特殊,为了对整个煤矿工作面的危险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体掌控,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就要重视危险源辨识。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聚焦错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聚焦错觉的产生与聚焦的程度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想要完全消除聚焦错觉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积极的引导,将员工的聚焦进行平均化,通过去焦点化技术,不断减少员工因各方面引发的消极情绪。明确要识别的某项危险源的情感效价、性质,考虑好员工自身的习惯和文化差异以及当天的心理状态、情绪,尽可能地矫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聚焦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