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细胞亚群水平探究对行消化内镜糖尿病患者实施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的意义

2018-11-08 07:25:14释艳华谢华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亚群预防性消化

释艳华,谢华琴

(1.襄阳市中心血站,湖北襄阳 441021;2.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湖北襄阳 441021)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质量减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4]。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受到病毒感染,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β胰岛素细胞,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高血糖等表现[5-7],长时间的高血糖还会对机体各种组织的功能产生影响,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8-10]。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消化系统会出现异常,比如消化系统分泌的相关激素紊乱,临床中常需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消化内镜观察,然而消化内镜的感染控制与管理一直是临床中的难题[11-13]。随着护理技术与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人类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实施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临床中的感染症状,然而从T细胞亚群水平角度对于机制的研究尚属空白,特别是对于实施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对行消化内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感染情况的影响[14-15]。因此,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数据和标准,从T细胞亚群水平探究实施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对行消化内镜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解析预防性免疫护理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的效果,并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行消化内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40~80岁;(2)性别不限;(3)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患者;(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3)恶性肿瘤患者;(4)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者;(6)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有精神异常及不愿合作者;(7)肺部感染患者;(8)心脏功能不全患者;(9)受过严重外伤及手术患者;(10)慢性感染患者。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免疫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每组100例,免疫护理组实施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基础护理组实施基础临床护理。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基础临床护理 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适当运动,叮嘱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进行血糖监测,落实健康教育,按时检测患者体温,观察患者感染和并发症情况,针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1.2.2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 在基础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免疫护理组患者应用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即以患者的免疫水平,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的一种全新护理方式。定期采集患者空腹血,检测CD4+比例、CD8+比例、CD4+/CD8+等免疫细胞水平和IgA、IgM、IgG和IgE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根据免疫水平给患者服用相关药物,及时调控患者的免疫水平,特别是T细胞亚群水平。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提前预估患者免疫失调的各种因素,提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性降低患者出现免疫失调的概率。

1.3观察指标 早晨抽取5 mL患者的空腹静脉血,通过荧光标记法对CD4+和CD8+进行荧光标记(荧光标记试剂盒购于美国Sigma公司),随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对2种细胞数量进行计数。将收集的血液,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和白细胞。将血清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试剂盒混合均匀后,平衡20 min,最后通过酶标仪在450 nm条件下进行读数,测定患者IgA、IgM、IgG和IgE等免疫球蛋白水平。

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行消化内镜后的尿路感染、皮肤囊肿感染、脓性指头炎情况。尿沉渣检查显示白细胞>10个/HP,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细菌计数≥105/mL即诊断为尿路感染[16]。皮肤囊肿即皮脂腺囊肿,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变软、皮温升高、疼痛、化脓[17]。以手指末节掌面的皮下化脓性感染诊断为化脓性指头炎[18]。

2 结 果

2.12组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与基础护理组比较,免疫护理组CD4+比例明显升高,CD8+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与基础护理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与基础护理组比较,免疫护理组Ig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IgM、IgG和IgE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基础护理组比较,*P<0.05

2.32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后感染情况比较 与基础护理组比较,免疫护理组患者尿路感染、皮肤囊肿感染和化脓性指头炎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后感染情况比较[n(%)]

注:与基础护理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消化系统会出现异常,临床中常需进行消化内镜观察,侵入性的操作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消化内镜检查操作不可避免地会损伤组织的黏膜、免疫及正常菌群等多个屏障,破坏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使其充血水肿,有利于致病菌的侵入,最终引发各个系统感染。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比其他患者往往更容易发生感染,其感染率约高出健康人群的2倍以上[19]。明显的感染,尤其是在药物治疗不规律的情况下,反过来引起血糖波动、难以管理,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20]。对行消化内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预防性应用或滥用抗菌药物会破坏人体微生物平衡,造成菌群失调,从而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21]。当前临床针对行消化内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仅给予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血糖及糖尿病教育等基础护理手段治疗,其预防继发感染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糖尿病患者接受消化内镜后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一直是临床中的难题[11-13]。

本研究中基础护理组针对行消化内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手段正如文献[11-13]所涉及的方法,给予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血糖及糖尿病教育等。糖尿病患者存在潜在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基础护理方法未能充分评估患者免疫水平,仅仅针对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了预防性护理措施[22],不能从患者感染的源头来预防感染,因此常规的基础护理方法在预防糖尿病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后的感染具有局限性。

本研究中免疫护理组在基础护理组方法的基础上,首先对于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证明接受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患者,相比于基础护理组患者,CD4+比例明显增高,而CD8+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主要分为CD4+、CD8+两个亚群,其中CD4+代表T辅助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协助B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活性。而CD8+代表T抑制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降低毒性细胞对机体的影响。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即在对T细胞亚群水平的深入了解下,根据临床的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采取措施增进机体的自身免疫调控,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情况。与基础护理方式相比,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从机体感染和免疫的机制入手,即从源头上有效抑制感染病情,因而表现出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此外,对于患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证明接受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后的患者Ig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接受基础护理患者,而IgM、IgG和IgE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接受基础护理患者(P<0.05)。这表明采取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后,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更高,能更有效应对感染,从而缓解消化内镜后感染的临床情况。此外,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与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同步,两者同时发挥作用,减弱病毒感染的侵袭。

同时,研究表明实施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后,免疫护理组患者接受消化内镜后,尿路感染、皮肤囊肿和化脓性指头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基础护理组(P<0.05)。表明通过从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角度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糖尿病患者接受消化内镜后的感染率,而感染率的降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预后及对治疗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数据和标准,证明实施预防性免疫调控护理后,行消化内镜检查糖尿病患者CD4+比例明显升高,而CD8+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明显升高,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并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亚群预防性消化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祝您健康(2022年2期)2022-01-14 16:43:15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小布老虎(2017年4期)2017-08-10 08:22:40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22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