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

2018-11-08 06:47陕玉娟
中小学电教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批判性纸质数字化

☆ 陕玉娟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引言

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报告》显示,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率达到了68.2%,相较于去年上升了4.2%[1]。阅读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自我提升的环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阅读更加便捷,其形态更加多元化。大学生表现出了对数字化阅读的浓厚兴趣,在享受数字化阅读提供的便利的阅读方式、海量的阅读资源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去学术化”、“碎片化”和“浅阅读”。从近五年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阅读方式日趋多元化的形势下,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将长期共存。尽管在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冲击下,倾向于纸质阅读的群体比例在逐年下降,但阅读纸质材料仍然是大多数成年国民青睐的阅读方式。在经历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的大幅下降后,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中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人较2014年略有增加[2]。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本文以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其在数字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寻解决方法,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理论研究与研究现状

通过阅读近几年文献发现,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对纸质版阅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极大兴趣。具体总结如下。

(一)数字化阅读的人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对纸质阅读形成挑战

按照阅读载体的不同,学者们将阅读方式分为了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和新型阅读方式——数字媒介阅读[3]。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阅读的场所、时间、媒介所受的限制越来越小,故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第12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近期发布,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其中手机和微信阅读的增长最显著[4]。

(二)数字化阅读存在众多不利因素

虽然数字化阅读发展迅猛,但是有很多问题,如过多“浅阅读”、阅读“碎片化”。其中质量不高是数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版权纠纷是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困惑,标准不一是数字资源利用的一大瓶颈,终端价格较高是数字化阅读的障碍。数字化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目的偏向知觉层面[5]。当前高校学生新媒体阅读过程中很少发生类纸质的阅读行为,阅读止于浏览,缺乏深思、理解、交流和创新;缺乏适合专业学术类的阅读内容和工具;阅读内容来源随意,有价值和精准资源少[6]。

(三)大学生对数字化阅读呈现出很大的兴趣

在和朋友聊天时,看看手机推送消息;晚上睡觉前,看看电子小说;上课的时候翻一翻今日新闻等等都是阅读随意性过强的表现。提及阅读,人们的脑海中出现的不再是单一的坐在图书馆中,拿着纸质版的书籍进行。而是咖啡馆、教室、宿舍都可以阅读,在早上刚醒来时可以阅读,晚上、下午、上课、课间都可以进行阅读。很多大学生表示,当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外,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想象力缺失,严重阻碍了创新思维发展。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患上了“网络依赖症”,对媒体的心理依赖加重[7]。

二、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

1.数字化阅读

本文从数字化阅读的载体(即阅读的客户端)出发,将数字化阅读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电脑阅读,即PC端,如数字化阅读实时新闻、杂志等等;二是手机阅读,如阅读微信推送文章、阅读在线小说等等。由于4G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手机愈发依赖,手机阅读正以很快的速度增长;三是电子阅读器,如用电纸书阅读书籍等等。

2.浅阅读

对于“深阅读”和“浅阅读”,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纸质版阅读就是“深阅读”,数字化阅读就是“浅阅读”。其实不然,我们判断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要通过阅读的内容。所谓“浅阅读”是指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不需要读者大脑深层次思考和加工就可以认知。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大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很多人选择的阅读内容,随意性较强、娱乐性明显。阅读的“浅”与“深”指的是阅读者对于阅读内容的浸润程度,与阅读目的、阅读者自身素养、阅读内容有直接联系,而与阅读载体形式并无直接联系[8]。

(二)研究思路

1.确定数字化阅读的概念范围

在学术界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概念没有统一定论,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查阅确定数字化阅读的概念。本文从数字化阅读的载体(即阅读的客户端)出发,将数字化阅读分为三种类型:电脑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

2.进行实证研究

确定研究对象后,初步预测数字化阅读的现状。之后设计调查问卷,从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阅读时长、信息检索渠道、内容选择、阅读频度、阅读目的等方面进行调查。收集调查问卷、文献研究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现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思路与流程图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的频率

据表1显示,有47.06%的学生表示“经常”会进行数字化阅读,有26.47%的学生表示“有时”会进行数字化阅读,选择“偶尔”进行阅读的学生比例是17.65%,选择“很少”和“从不”的学生比例分别是5.88%和2.94%。从上述的数据可见,大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的频率较高,这也是数字化阅读的内容丰富性、阅读便利性所造成的。

表1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频率

(二)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主要终端

在调查数字化阅读的终端选择的选项中,有91.18%的学生选择“手机”,41.18%的学生选择“笔记本电脑”,选择“平板”和“台式电脑”的比例都是11.76%。对于数字化阅读终端的选择,大家都倾向于手机。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在与互联网的相互作用下既携带方便,又能随时提供海量信息。

(三)大学生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时间段

在问及“平常在哪些时间段会进行数字化阅读”时,有52.94%的学生选择“不分时间段”,有38.24%的学生选择了“晚上”阅读,只有5.88%的学生选择“早晨”阅读,对于“中午时间段”,并没有学生选择。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时间还是具有随意性。其次,有部分学生选择晚上进行数字化阅读,在晚上,有的学生会处理手头的作业,这时,就需要查阅资料。其次,有的学生在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后,会选择数字化阅读来放松自己。

(四)数字化阅读内容选择标准

大学生在选择数字化阅读的内容时,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在调查这一项时,选项中设置了如下几个标准:内容要浅显易懂、内容要符合自己兴趣、内容有关生活小常识、内容有关明星八卦、内容有关本专业知识、内容篇幅较少。利用李克特量表,分为5级,分别是非常注重、比较注重、一般、不太注重、不注重。使用矩阵模型,让调查对象选择自己对此项标准的注重程度。调查对象对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注重等级为“一般”最多,为47.06%。对于内容符合自己兴趣选项,选择“比较注重”的人最多,为52.94%,在“有关生活小常识”一项,选择人数最多的是“比较注重”,比例为44.12%,对于“内容是否有关明星八卦”,有32.35%的人选择“不关注”也是该选项选择比例最高的选项(如表2)。

表2 选择数字化阅读内容标准的注重程度

(五)数字化阅读中,批判性思维的存在程度

批判性思维包括解释(理解与表达,归类)、分析(推论之间的关系、审查)、推论、说明(陈述推论)、自我校准(自我意识)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外在表现为求真、开放思想、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知识迁移等。

在该选项中,主要设计了对开放思想、知识迁移的调查。在问及“是否可以在不同情境下进行相关知识迁移”的问题时,有77.14%的学生选择“是”,而有22.86%的学生选择了“否”。能自己主动地思考阅读的内容,说明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主动阅读”,只有认真的思考阅读内容,才是真正的阅读。在问及“能否接纳阅读内容中与自己观点不同想法时”的问题时,对于选项“数字化阅读中,会对阅读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吗?”选择“是”的人数有72.43%,选项“否”选择的人数有27.6%(如表3)。

表3 数字化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

四、解决数字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内容不利于阅读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内容,大多为各大平台推送信息,此类信息的内容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文章内容过于浅显易懂。在阅读中,不用过多地去思考,也很少用到大量逻辑思维。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一味依赖“快餐文化”,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二是大学生所阅读的内容娱乐性较强,例如:女生护肤品介绍文章、明星八卦等等。长期汲取没有营养的文化,使得学生自身文化涵养得不到提高。

2.阅读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阅读内容的浅显易懂与较强的娱乐性,使得在阅读过程中很少用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去理解、表达、归类文章内容还是去推论文章中的关系、陈述推论结果,批判性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未得到锻炼。例如:好的文章会有好的观点,面对文章中各种关系,怎样系统地将其推论并整理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锻炼的过程。而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人云亦云。

3.阅读时随意性过强,阅读质量不高

网络便利了阅读,使得大学生们进行数字化阅读的场所、时间、内容都不受限制,随之而来的是阅读的随意性。阅读随意性过强,使得大学生忽略了阅读的质量,不再关心是否掌握了阅读内容,阅读质量进而下滑。现在许多大学生被“三屏(电视大屏、电脑中屏、手机小屏)”包围,读屏式阅读泛滥[9]。

4.阅读内容偏离专业,知识碎片化

面对自身专业有关的许多内容,学生们都“敬而远之”。大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除了来自于教师的教导,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专业书籍的阅读。当专业书籍的阅读达到一定数量,专业素养也就随之提升。

(二)解决方法

1.学校要加强引导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是学校,而在学校中,图书馆作为阅读的主要场所及引导者,在学生进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应当多加引导,让学生对于数字化阅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数字化阅读的趣味竞赛,在学生们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培养数字化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素养;学校也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员组织知识讲座,给学生们讲解有关数字化阅读的知识,对于学生们的数字化阅读有着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引导者,学校应该为学生准备系统的、优质的数字化阅读资源,以便学生们下载使用。在平时,应该对教师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多接触数字化阅读的知识,从多方面了解数字化阅读,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体验阅览室,完善图书馆阅读的网络环境,提升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的管理水平[10]。

2.学生应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对于数字化阅读,学生自身要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数字化阅读作为学习和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对于我们的个人素养提升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应用。在校园中,不乏沉迷于电子小说而无法自拔者。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兼成年人,难道这些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利害性吗?只是他们对于数字化阅读的便利性和海量的娱乐性信息失去了“免疫力”,大学生应头脑清楚地认识到“数字化”只是一种途径,而非目的。在选择数字化阅读内容时,应从自身专业需求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多去进行一些“深阅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而系统的信息检索技术是学生获取文献资料的重要工具,检索技术的“短板”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会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11]。数字化阅读素养是新媒介时代公民的一种必备素养,可以概括为是一种在数字阅读中能通过合法方式快速高效地获取、辨别、分析、利用、开发信息的素养[12]。

3.数字化阅读平台应当做出调整

当今社会,数字化阅读平台发展最繁荣的莫过于推送新闻和电子小说。数字化是新时代的学生们的需要,超文本工具为学生们的阅读提供了便利,也使他们改变了以往的思维,理解超文本的内容的思维方式[13]。作为数字化阅读的平台供应商,应当整理、放置一些具有学术性、正能量、“深阅读”的内容到平台上。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让广大阅读者慢慢适应上述的阅读环境。数字化阅读平台的内容安排和功能实现方面可以做出改进,注重内容趣味性、知识系统化、提倡“深阅读”等等有力的措施。“内容上细化,进行分类处理。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要阅读的内容,提高阅读上的趣味性和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14]。”在推送的内容中,除了系统性、趣味性,还要兼顾学术性,更要提倡正能量。电子书上下游产业市场领域交叉、各自为政,导致内容平台缺乏统一管理,制约了共享开放的平台建设[15]。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继续积极推动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内容平台建设,鼓励内容与平台对接[16]。

五、总结

步入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信息领域,阅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数字化嬗变被学术界视为第三次阅读革命[17]。数字化阅读的出现,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有利也有弊。一方面,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吸引了大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享受科技与网络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值得反思。大学生活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

数字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朝夕之间并不能解决。需要从阅读平台、学生自身、学校引导等多方面寻找解决方法。只有辩证、理智地看待此问题,才会有较理想的阅读效果。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流方式。优质的阅读内容、强大的阅读平台、有力的外界支持、高校自身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等都是大学生有效阅读的前提和基础[18]。信息时代早早就已来临,它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上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随着网络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也开始考虑怎样才能正确的使用它为自己创造便利以及财富价值,其中,数字化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信经过人们不断地探索,我们会渐渐掌握使用“数字化”的最佳方法。

猜你喜欢
批判性纸质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