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妤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阳春 529600
手足口病的发生群体主要集中于学龄前低龄儿童之中,该病症属于十分常见的临床传染性病症,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有手部、足部、口腔、肛周出现丘疹等情况,严重病情会出现循环衰竭、肺水肿、肺出血、脑炎等,给治疗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危险,给家庭和患儿带来巨大的痛苦[1]。手足口病由于受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机体内部的感染标志物可能会存在急剧升高等情况,本研究主要就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糖方面进行临床检测,以此为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将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设为研究1组(40例),恢复期手足口病患儿设为研究2组(40例),同期选取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1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岁,平均(4.56±3.01)岁。 研究 2组中,男 24例,女 16例;年龄 1~9 岁,平均(4.69±3.12)岁。对照组中,男 25 例,女15例;年龄 1~10岁,平均(4.77±3.13)岁。 研究 1组与研究2组的手足口病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与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相符合。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所有手足口病患儿、健康儿童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640及配套试剂检测C-反应蛋白及血糖,使用双抗夹心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检测降钙素原。采集所有入选对象的清晨空腹血,采血剂量为5 ml左右,分别予以不同的检测方式和分析仪器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糖,检测仪器均经校准,显示仪器运行处于正常状态,按照操作规程实施检查[3]。
分析各组间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糖差异结果,比较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糖的检测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灵敏度即真阳性率,反映该指标检出患者疾病的能力,数据越大越好。特异度即真阴性率,表示该检查方法对没有患病患者的检出能力,数据越大越好。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1组患儿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糖水平高于研究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各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糖水平的比较(±s)
表1 各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糖水平的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降钙素原(ng/ml)C-反应蛋白(mg/L)血糖(mmol/L)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40 40 40 t研究 1组与研究 2组值P 研究 1组与研究 2组值t研究 1组与对照组值P 研究 1组与对照组值0.31±0.11 0.11±0.05*0.02±0.01 10.47 0.00 16.6 0.001 17.69±10.22 3.26±1.46*2.97±0.91 8.84 0.00 9.07 0.00 7.16±2.11 4.62±0.61*4.31±0.57 7.31 0.00 8.25 0.00
研究组80例患者中,降钙素原检测阳性25例,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32例,血糖检测阳性26例,联合检测阳性65例;40例对照组中,降钙素原检测阳性2例,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4例,血糖检测阳性3例,联合检测6例。
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各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度的比较(%)
肠道病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该病症主要发生于低龄儿童群体之中,大多以3岁之下的儿童群体常见,且以肠道71型病毒、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常见。手足口病会导致机体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并导致内部炎性反应,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手部、足部、口腔和肛周出现疱疹。本病会由于个体差异性产生不同的炎性反应程度,病情严重的患儿会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进而引发机体内部多器官功能障碍。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概率为36%,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的概率为10%[4]。由此可见,对手足口病患儿而言,予以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其可以有效指导患儿的治疗和预后。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是主要生成降钙素原的物质,也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临床诊断中,作为机体感染反映的重要指标,降钙素原临床作用价值加大,其会在机体发生感染时在血液大量合成并释放,因此,降钙素原会促进炎症的产生、发展。在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病情进展中,降钙素原的产生相对较早,与白细胞介素相比更早出现,因此,与白细胞介素相比,降钙素原对炎症的刺激更为迅速,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能够有效预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能对病情的危重程度进行判断,对预后程度进行良好预示[5]。除此之外,降钙素原还具有较强的提示感染能力,即使患者无发热表现,但只要受到感染,降钙素原就会随之增高,因此,降钙素原具有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早期性均相对显著的优势性。若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相对严重,则降钙素原会显示出较高的浓度。对降钙素原进行有效检测,对患儿及时进行临床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6-7]。
C-反应蛋白属于非特异性急性应激蛋白,是在IL-6刺激肝脏过程中产生的,能够作为检测早期手足口病的重要标志物。手足口病由于病毒感染致使机体发生炎性反应,而C-反应蛋白则能够有效提示手足口病的发生[8-9]。相关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检测早期手足口病的阳性率为43%左右,导致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患儿个体病情程度的差异性[10-11]。
对于正常人体而言,其空腹血糖浓度为3.9~5.6 mmol/L,若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则会引发血糖升高,应激下所致的血糖升高具有一定损害性,如紊乱体液平衡,可能引发患者发生昏迷、酸中毒等不良情况[12-13];损伤机体血管内皮,大大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性;损害患者的心脑组织。与恢复期手足口病患儿相比,急性期患儿的血糖值明显更高,且恢复期患儿的血糖值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与正常人群差异不明显,这也体现了检测血糖能指导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及血糖水平与恢复期手足口病患儿、健康儿数据相比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糖的检测阳性率比单一使用降钙素原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血糖检测的数据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资料显示,手足口病患儿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糖指标浓度与阳性率均比正常儿童数据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认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血糖检测能够为手足口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这也由此说明了此次研究结果是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由此可见,对手足口病患儿予以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糖检测,其阳性率较高,使用三项联合检测能够将手足口病患儿的诊断灵敏度有效提高,这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