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盼盼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药学部,辽宁丹东 118000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涉及到临床各个科室。近年来,抗菌药物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及药源性的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多[1]。相关统计显示,每年数十万人发生ADR,抗菌药物所致ADR多见,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ADR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2017年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抗菌药物所致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参考。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各临床科室呈报的所有ADR报告,从中筛选出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共计103例。
回顾性分析103例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与年龄)、涉及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等4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我院103例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中,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94岁之间,各年龄段均有ADR发生。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女性患者,ADR多发生在≥61岁的老年患者(表1)。
表1 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例)
ADR涉及的抗菌药物共计8类,18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包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其次为喹诺酮类(表 2)。
抗菌药物所致10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发生率居首位,口服给药引发的ADR发生率极低(表3)。
抗菌药物所致103例ADR报告中,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主要涉及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反应,所占比例最大,发生率排名也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方面的损害,局部反应和循环系统损害发生率相对较低(表4)。
表2 抗菌药物品种的分布
表3 抗菌药物用药途径的分布
表4 ADR中临床表现的分布
从性别分布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与国内学者梁河等[3]研究报道一致。Shepherd等[4]连续8年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ADR,并且较严重,原因尚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从年龄分布情况看,21~40岁最不易发生抗菌药物ADR,说明该年龄段患者身体各项功能较为正常。老年患者的抗菌药物ADR发生率最高,其原因主要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发生减退,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发生很多改变[5]。老年感染患者具有3大特点: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程长、死亡率高;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大[6]。因此,必须重视老年患者的ADR监测,针对特殊人群,临床中应引起重视,重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引发ADR居首位,与国内诸多研究报道一致[7-9]。头孢菌素类属于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安全性高、应用广泛、品种众多等方面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倾向性,而ADR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具体品种也与临床医生经验性用药有关。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抗菌药物品种,医院管理部门应重点控制使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菌药物ADR发生与用药途径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因为这种给药方式的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没有首过效应,对机体刺激较大,加上诸如注射液pH值、不溶性微粒、内毒素、杂质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ADR的发生[10]。所以临床选择用药途径时,不应单纯追求静脉给药起效快,还应兼顾静脉给药ADR发生率高的问题。提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秉承“能口服,勿静脉”的原则,以减少ADR的发生。
抗菌药物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临床表现为各种皮疹和瘙痒等方面的过敏反应症状,消化系统反应次之,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1-13]。分析原因:一方面,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过敏反应最明显,容易引起注意,呈报的不良反应例数也最高。而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他类型的ADR在临床上难于观察,呈报例数少。因此,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更应细心观察,以避免严重ADR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发生ADR的临床表现与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相关。过敏反应多与患者敏感体质有关,针对这类ADR,在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同时做皮肤过敏性试验,有助于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率。抗菌药物应用前期皮肤试验存在假阴性的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应保持警惕,同时科室应常备严重ADR抢救性用药,保障应对严重ADR发生的情况,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针对消化系统ADR,需警惕伪膜性肠炎的发生,严格控制抗菌药物长期使用。
目前,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ADR发生的问题普遍存在,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4]。疗程长、滴注速度快等为主要不合理因素。有很多学者[15-17]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因素和ADR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不合理用药各因素与ADR发生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程度,其结果均证实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ADR的发生率中,不合理用药为重要可控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注意使用疗程、控制药物滴注速度等方面因素,以降低ADR的发生概率。针对特殊人群,医护人员往往忽视其机体变化,药动学和药效学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的特点,经常按正常成人用法用量给药,容易发生ADR,故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近年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明显增多,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也逐年增加。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务工作者对ADR监测工作及意识的加强;②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患者对ADR的认识加深;③ADR监测相关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呈报者提供了方便途径;④盲目追求新药、广谱药、联合用药,导致ADR增多。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所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开展抗菌药物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意义重大。通过对ADR的分析评价,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规范用药行为,有效降低ADR发生率,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