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分析

2018-11-08 08:28李丽群吴细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易损易损性脑血管

李丽群 吴细香 汪 荣

江西省铅山县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西铅山 334500

心、脑血管意外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造成。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无疑是造成缺血性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故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尤为重要[1-2]。相关研究显示,斑块的稳定性主要由斑块的成分及形态特征决定,与动脉斑块的大小无直接关系[3]。而彩超检查可较好的掌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部位及形态学特征,为颈动脉斑块类型的判断提供依据[4-5]。本研究选取我院的8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彩超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脑血管意外相关性的临床效果,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方法。现对本研究内容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9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脑血管意外发生分为观察组(发生脑血管意外)和对照组(未发生脑血管意外),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 例;年龄 59~79 岁,平均(67.96±8.75)岁。 观察组男23 例,女 17 例;年龄 59~80 岁,平均(67.98±8.7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颈动脉超声确诊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②窦性心律且心率稳定者;③近期未发生冠脉管壁损伤者;④颈动脉图像质量符合要求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②冠脉内植入支架者;③明显窦性心律不齐,且药物治疗无法控制者;④心脏搭桥手术者;⑤并发肾功能不全、先心病、继发性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者;⑥重度心衰者。

1.3 方法

采用PHILIPS-EO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斑块扫查,并选择频率为5~12 MHz的线阵探头。患者保持呼吸平静,取去枕平卧位,对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实施二维超声扫查,观察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形状、数目、回声等,之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检测斑块区域,密切关注颈动脉及斑块内部的血流变化情况。正常图像特征表现为有较低回声分隔的两条平行亮线间的区域为颈动脉内中膜的超声表现,且内膜表面完整、光滑,厚度<0.8 mm。内中膜增厚则表现为颈动脉分叉部厚度≥1.2 mm,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 mm。颈动脉斑块可通过斑块回声特点进行区分,其中斑块表面不平、粗糙,斑块表面缺损长度及深度均不超过2 mm,溃疡边缘以较低回声为主要表现,斑块处表现为火山口样缺损为溃疡斑;斑块局部回声增强,后方声衰减或声影出现明显为硬斑,其中窄底硬斑表现为颈动脉和斑块附着处基底窄,附着处基底宽为宽底硬斑;隆起厚度超过1.3 mm,颈动脉壁表现为局限性不均匀或均匀弱回声、低回声,有连续性轮廓回声在表面为软斑;内膜回声不光滑,偏心性或局部隆起增厚1.3~2.0 mm。其中扁平斑和宽底硬斑为稳定斑块,溃疡斑、窄底硬斑、软斑为易损性斑块。

1.4 评价指标

记录彩超检查的两组患者溃疡斑、硬斑、软斑及扁平斑情况,统计稳定性斑块及易损性斑块情况,并使用Pearson检验易损斑块和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中彩超共检出斑块49个,观察组共检出斑块63个。观察组中溃疡斑、软斑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宽底硬斑及扁平斑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稳定斑块及易损斑块分布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稳定斑块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易损斑块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 2)。

表2 两组稳定斑块及易损斑块分布情况的比较[n(%)]

2.3 易损斑块和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血管意外和易损斑块成正相关(r=0.394,P=0.000)。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发生与颈动脉斑块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多由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斑块性质决定,以颈动脉斑块脱落为常见因素[6]。通常情况下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是斑块稳定性的决定因素,而由于易损斑块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其脱落风险更高,更易发生脑血管意外。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直观、无创、可重复性的检查方式,可掌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评估易损斑块的稳定性,为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供依据。

颈动脉斑块具有多种病理类型,且不同病理类型的斑块具有不同的超声声像表现[7-8]。同时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否与斑块的主要病理特征相关性较高,而斑块的声学特征与病理特征亦有较高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彩超检查发现不同的斑块类型,观察组溃疡斑、软斑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宽底硬斑及扁平斑所占比例较低,提示彩超检查可有效区分颈动脉斑块类型。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加之颈动脉位置表浅,可对斑块位置及大小做出准确判断,更加清晰观察斑块表面溃疡及内部出血情况,明确斑块钙化、脂质等其情况[9]。由于软斑内部有脂核部或血栓,斑块质地较为松软,且表面多有较薄的纤维帽,故其稳定性较差,其在彩超检查中表现为有粗糙或光滑的表面,有局限性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弱回声;扁平斑表现为表面光滑,有局部增厚或隆起的中等回声。溃疡斑表面纤维帽不完整,造成斑块局部组织缺损,表面粗糙,易形成血栓,且脱落后可造成远端血管阻塞,彩超图像表现为有粗糙的表面,边缘缺损,出现稍增高或降低的回声;由于硬斑多为纤维化或钙化的质地,较为坚硬,一般很难发生脱落或破裂,故其彩超图像多表现为明显增强的局部回声,且后方声衰竭或声影[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易损性斑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经Pearson分析易损斑块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成正相关,提示彩超检查可通过判断斑块类型,预测脑血管意外发生。宽底硬斑及扁平斑属于稳定斑块,以纤维帽较厚、脂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及底部有明显钙化为典型病理特征,具有较好的斑块稳定性,不易发生破裂及脑血管意外[12-13]。而溃疡斑、软斑及窄底硬斑属于易损斑块,以大脂质核和新生血管为主要表现,仅有薄纤维帽或无完整纤维帽,且有出血或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在斑块内,引起斑块裂隙,促使斑块破裂及脱落的可能性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一般情况下,硬斑多为钙化或纤维化质地,斑块的稳定性较强,不会发生破裂或脱落,但在血流剪切力的冲击作用下由于窄底硬斑基底部过窄,造成血管栓塞,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14-15]。

综上所述,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成正相关,彩超检查可有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评估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易损易损性脑血管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及CT的诊断价值分析
基于受体易损性评估的区域环境风险应急管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通信机柜地震易损性分析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直升机易损性指标分配与实现方法研究
基于GIS与AHP法的岩溶塌陷易损性评价及其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探究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及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