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卫东
【摘要】当前欧洲虽然出现了诸多具有“逆全球化”特征的现象,但从意识形态层面看,“逆全球化”还没有成为欧洲的主流;从政策层面看,欧洲还没有明确地以“逆全球化”为目标;从社会层面看,“逆全球化”思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欧洲的“逆全球化”还属于弱表现的“逆全球化”,其影响较为有限。
【关键词】欧洲 “逆全球化” 欧洲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56 【文献标识码】A
尽管人们对于全球化的未来、对于“逆全球化”是否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存有不同的认识,但“逆全球化”现象的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考虑到欧洲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的重要性,欧洲“逆全球化”的现状与未来走向,对全球经济形势、国际格局、国际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战后的欧洲,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南,以自由贸易与资本自由流动为基本手段,通过推动内部市场的一体化与外部的全球化,实现了和平、稳定与繁荣,全球化也因此成为欧洲的一种信仰。欧洲人普遍认为以市场一体化与民主普遍化为核心的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增长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正当全球化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很多欧洲国家措手不及,欧盟更是相继遭受了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危机、英国“脱欧”危机等多重危机,这些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对欧洲社会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接踵而至的危机,重创了欧洲的信心与行动能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一些欧洲国家发现,在现有的机制与框架下,其所面临的每一个重大危机或重大问题,都未能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欧盟成员国之间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存在着诸多重大分歧,不仅使得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且影响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团结。这种状况引发了民众对欧洲体制、机制以及精英阶层的普遍不满,并进一步激发了民众强烈的改革要求。
改革方向的选择取决于对欧洲面临的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现有制度与政策的认知。欧洲许多危机、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在普通民众的直观认识中,欧洲的很多问题都与全球化密不可分:欧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业开放与资本流动所致,恐怖主义危机、难民危机与人员的国际流动直接相关,经济和就业问题与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通过贸易与投资带来的竞争存在很大的关系。
既然全球化是导致欧洲出现多重危机的重要原因,那么“逆全球化”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欧洲如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都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方面,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世界经济也因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大潮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全球化的积极方面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导致了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进一步分化、部分地区失业问题加剧、恐怖主义蔓延、跨国犯罪增长等负面后果。对于本身充满内在矛盾的全球化,人们有两种选择,一是对全球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并在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球化;二是否定全球化,选择与全球化相反的进程,即“逆全球化”。
但是,除了明确的以“逆全球化”为目标的思想、政策与行动外,改革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不容易区分。到目前为止,欧洲虽然出现了诸多具有“逆全球化”特征的现象,但是,从意识形态层面看,“逆全球化”还没有成为欧洲的主流;从政策层面看,欧洲虽然出现了一些与全球化进程不符的政策与措施,但还没有明确地以“逆全球化”为目标;从社会层面看,欧洲社会虽然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思潮、行动、事件,但是“逆全球化”思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运动。因此,尚不能断定欧洲已经走向“逆全球化”之途。
“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逆向而行的一种现象,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出现、存在“逆全球化”现象,一个可行的办法是观察、评估全球化指标是否出现了反转。全球化具有多维度属性,包括经济、社会与政治三个基本维度,欧洲“逆全球化”的表现也应从这三个维度去观察与判断。这三个维度既具有相互关联性,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有这三个维度一致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特征,才能说明“逆全球化”大方向的确立,否则,只能说是在局部或部分事项上出现或存在着“逆全球化”现象。
第一,在社会层面,欧洲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与运动。2008年债务危机以来,很多欧洲人把批评的对象集中到全球化上,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而欧洲“逆全球化”社会思潮集中体现在民粹主义力量的兴起上。
欧洲民粹主义与“逆全球化”运动的外在表现体现在三个运动或事件上:一是欧洲社会普遍存在的反对难民与移民政策的现象;二是英国“脱欧”公投;三是批评现行自由贸易制度的不公平性。这三个方面,分别体现了欧洲不同社会群体对全球化不同弊端的不同关注。反对难民与移民政策反映了欧洲人对欧洲社会与文化受到冲击的不满与担心;英国“脱欧”公投表明了部分欧洲人重新重视国家主权,反映了国家主权观念的一种新回归;对自由贸易的不满则表明了部分欧洲人对自由主义理念的怀疑,以及他们对经济利益的关注。不同民粹主义的诉求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点是对超越国家边境与主权、以全球市场一体化为目标的全球化的不满。
第二,在政治层面,欧洲政党政治的变化与部分政策调整呈现了“逆全球化”特征。在以代议制民主为基本政治制度的欧洲,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的变化必然反映到政治上,欧洲政治上的“逆全球化”表现实际上是“逆全球化”社会思潮在政治上的一种投射。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同时,带有反全球化色彩的民粹主義政党在欧洲逐渐发展。民粹主义政党是在欧债危机之后才开始壮大,并在不同国家相继取得成功的,这是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力量在欧洲政党层面的一种反映。一方面,欧洲传统的主流政党遵循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支持全球化,因此,当全球化受到质疑时,传统主流政党的社会基础也随之受到削弱。另一方面,一些欧洲民粹主义政党褪去极端主义色彩,代表新的反自由主义、反全球化的社会力量,并随着这些力量的加强而在政治上不断取得突破与成功。虽然民粹主义政党在欧洲还未发展到能够取代主流政党的程度,但是,他们力量的增强代表了“逆全球化”社会思潮在欧洲兴起并逐渐壮大的过程与趋势。
随着民粹主义思潮与民粹主义政党在欧洲的壮大,在应对各种危机的过程中,欧洲的很多政策也出现了新的调整,部分政策呈现了“逆全球化”特征,特别是在三个领域。首先是在贸易领域出现了新的保护主义倾向。当然,这并不是说欧洲彻底改变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取向,其只是在部分贸易政策调整上表现出了保护主义的特征。不过,这种保护主义不是采取传统的调整关税、限制数量等措施,而是采取新的“聪明的保护主义”策略,以欧洲利益为核心,在自由贸易规则中加入了新的能够充分体现欧盟竞争优势的价值标准,其核心目的不是推行贸易自由化,而是加强欧洲的竞争力。其次是在投资领域,欧洲的保护主义也在不断加强。欧盟正在推进的关于投资审查的立法就是试图加强对欧洲的保护,以削弱新兴国家的竞争力。新的投资审查法将赋予欧盟及其成员国更大的投资审查权,对于欧盟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欧盟可以以安全或公共秩序为由予以否决。最后是在移民政策领域,虽然欧盟仍在试图维持其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但是很多欧洲国家,比如法国、瑞典、芬兰等,都在收紧其移民政策,并考虑加强边境控制,赋予警察与安全情报部门更大的监督权,以防范移民进入中欧与西欧。综上所述,在政策层面,欧洲虽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也表现出了某些“逆全球化”的特征。
第三,在具体指标层面,欧洲“逆全球化”表现主要是全球化代表性指标的下降。根据瑞士经济研究所2018年1月公布的全球化指數,欧洲的全球化指数仍维持较高的水平。根据欧洲统计局及WTO的统计,2009年欧洲进出口贸易都急剧下降,2010年之后开始恢复,总体上看,欧盟对外贸易的表现较其他国家或地区好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从2012年到2016年,欧洲出口在增长,而进口却在下降,2013年后,欧盟的贸易保持了盈余的局面。这表明,2008年以来,虽然欧盟的全球化指标在某些时间段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欧洲的“逆全球化”表现尚不是很明显。
总之,从思潮、政策与指标三个维度来分析,可以发现,在社会以及政治层面,欧洲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现象,但在具体指标层面,欧洲“逆全球化”尚未产生重大后果。
虽然当前欧洲出现了某些“逆全球化”现象,欧洲的“逆全球化”运动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但是,“逆全球化”是否将成为欧洲一个持续的运动与政策方向,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从目前情况来看,“逆全球化”还不会成为欧洲社会思潮与政策的主流,欧洲全球化在具体指标上也不会出现重大倒退。基于此,目前只能对欧洲“逆全球化”的现有表现作初步分析。
由于当前欧洲的“逆全球化”并不是对全球化的全面否定,而是对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后果的一种应对。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出现“逆全球化”现象有助于对全球化的重新认识与反思,改革其弊端,使全球化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出发,充分发挥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包括欧洲在内的发达地区的“逆全球化”思潮与运动,将成为反思全球化的一股强大力量。这股源于西方自身的力量是西方国家所无法忽视的,这将为全球化改革提供一种新的动力。同时,欧洲等发达地区的“逆全球化”现象也有助于非西方地区探讨新的全球化模式,探索更为合理的全球化思想基础、政策与行动,从而使全球化向更均衡、更合理、使全球范围内各类主体都能受益的方向发展。从这两个意义上讲,欧洲出现“逆全球化”现象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欧洲的“逆全球化”现象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其一,在国际贸易上,欧洲“逆全球化”的发展将有可能进一步强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意识与政策。二战后,欧洲一直是贸易自由化的强有力支持者,而2008年债务危机之后出现的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各国竞相出台各种“聪明的保护主义”,从而最终影响全球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其二,在国际治理上,欧洲的“逆全球化”现象将使国家中心主义回归,从而影响国际合作与全球问题的解决。不论“逆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如何,它的一个思想基础是治理重心回归国家,这样一来,国际关系又将回归到现代国家的逻辑之中,而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需要的是国际机制。事实上,欧洲“逆全球化”的某些表现已经引起了争议,比如,欧洲贸易与投资领域的保护主义措施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批评与不满。当然,欧洲的“逆全球化”现今还处于初步阶段,仅存在于部分领域,“逆全球化”导致的国家中心主义回归现象还不是很突出。其三,欧洲“逆全球化”的发展将伤害欧洲一体化的未来。二战以来欧洲取得的和平与繁荣是建立在欧洲一体化基础之上的,“逆全球化”本身虽然并不直接针对、反对欧洲一体化,但是,在逻辑与思想基础上,“逆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是背道而驰的。尽管英国“脱欧”的原因是复杂多面的,但这一事件仍然可以被认为是“逆全球化”对欧洲一体化产生消极影响的一个典型事例。而一旦欧洲一体化受阻,欧洲国家团结与合作的基础也将受到削弱,欧洲的繁荣与稳定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从而可能最终影响国际和平与稳定。
总之,由于欧洲“逆全球化”的前景存在着不确定性,其影响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总体上看,弱表现的欧洲“逆全球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促进全球化的改革,而强表现的“逆全球化”将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从欧洲当前的“逆全球化”表现来看,其在程度与范围上,还属于弱表现的“逆全球化”,因而其影响还比较有限,尚处于积极与消极之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张红、张晓晓:《“脱欧”不打紧,还有“全球化”》,《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