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巧手筑梦陇原 创新创业超越自我

2018-11-07 23:21
现代妇女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李梅秀英玫瑰

九月的敦煌,承载着丰收的欢乐与新时代的气韵,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首届妇女文化交流论坛系列活动之陇原巧手、巾帼特色产业联盟产品展示展演,在具有独特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的敦煌市月牙泉小镇如期举办。

木刻画、掐丝珐琅画、串珠小饰品、麻鞋、麦秆画、红军鞋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赏心悦目,玫瑰、草编、小杂粮、百合等丰富多彩的巾帼特色产业联盟系列特色产品美不胜收。

近年来,省妇联在陇原巧手、巾帼特色产业联盟平台建设上成绩斐然,陇原创新创业女性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她们的收获,充分展示了甘肃女性特色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承的创新成果。锲而不舍,滴水穿石,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的陇原姐妹云程发轫,事业欣欣向荣,实现陇原巧手品牌和巾帼特色产业联盟产品“聚人气、占市场、扩规模、增效益”的美好愿景。

郭娟:做“雅路人”自己的代言人

“努力从来不是为了超越别人,只为给自己一个交代。”没有信誓旦旦,没有豪言壮语,在踏踏实实地努力中,郭娟正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2011年大学毕业后,“80后”郭娟追随着爱的脚步来到了天水市甘谷县选择做麻鞋。郭娟说在河南上大二时,男朋友送给她一双甘谷老家的特产麻鞋做礼物,夏天的河南又热又潮,但是穿了这双麻鞋后一点脚汗都没有,非常舒适,这让郭娟初次对麻鞋有了特殊的感情。于是,在来到甘谷后,郭娟和男友开始创业加工麻鞋,并于当年年底成立了甘谷雅路人麻编鞋业有限公司。

同多数创业者一样,郭娟在创业初期倍感艰辛。没钱、没场地、没手艺,东拼西凑借了5万块钱在县城租了房子。就这样,“雅路人”由一个想法变成了一个企业。

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更新换代,郭娟深知这一点。从创业至今,也经历了很多产品的更新换代,仅仅是鞋底研发,就经历了麻底、防水防滑鞋底到现在的千层底等多个阶段。

公司创立初期,产品以拖鞋为主,拖鞋由于季节性较强,营销局限性大,经营一段时间后,市场反馈产品品种单一、款式老旧缺乏活力,这可急坏了郭娟。在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后,2014年,郭娟找来有麻鞋制作经验的“土专家”对产品进行创新,着力研发秋冬款式,到2015年,秋冬款的新产品就全面上市了,品类也由原来的夏季拖鞋扩充到秋冬款拖鞋、棉鞋、四季单鞋等,防水防滑的鞋底加上商务休闲的款式,即便是搭配正装也非常时尚,当时可以说是大卖。

舒适的、健康的、环保的就是美的,郭娟这种对美的独到认知始终贯穿在她的创新设计中。后来,在对市场调研时,有顾客反映鞋底还是偏硬。于是,她又请来麻鞋制作的能手研发千层底麻鞋。由于手工千层底鞋底制作相当麻烦,不仅耗时而且成本较高,所以经过将近3年的研发,直到今年6月份才上市销售。“千层底穿着更轻更软更防滑舒适,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再加上它是一种传统民间工艺,我们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发展与创新,使成品更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观念,文化和实用相结合,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对新产品的销售前景,郭娟充满了自信。

“很多人小時候都穿过妈妈奶奶亲手纳的千层底鞋子,就是这种对曾经的思念和情怀,赋予这双鞋子特殊的意义。我们计划通过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的合作模式,将千层底这种传统文化推广给外地游客。”着力打造旅游景区千层底产品并推广到全国各地,借此弘扬传统文化,是郭娟未来工作的重点。

“创新,就是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当很多人都是一个声音时,那就说明市场在这方面是有需求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市场需求提供商品。”郭娟在经营中一点点摸索着创新、前进,而后来市场的良好反应则是对她进步的最大肯定。

如今,郭娟的麻鞋借助淘宝、微商、实体店三种销售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收入。去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左右。在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雅路人”逐渐走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外贸订单已签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今年,甘谷县妇联着眼于扶贫,优先选在贫困村、人口聚集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布局建设“巾帼扶贫车间”。由于当地有草编麻编的自然优势,“雅路人”成为当地加工麻鞋“巾帼扶贫车间”合作企业的带头人。“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在甘谷县安远镇等地建了6个‘巾帼扶贫车间,吸纳300多农村妇女就业,其中贫困户有七八十户。”

在首届妇女文化交流论坛及系列活动上,全省优秀巾帼特色产业联盟负责人汇聚一堂,大家交流经验、创新思路。郭娟有了更明晰的思路,那就是把“巾帼扶贫车间”做得更实,通过“巾帼扶贫车间”的带动,切实解决贫困户的收入问题。

“只要我一步一步在成长,公司在成长,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收获。”郭娟坦言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努力,并希望未来自己在管理和业务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和长进。

现在,不管是在外出差还是旅行,郭娟都穿着自己设计的千层底麻鞋,她说自己就是“雅路人”的代言人。

高月菊:一双红军鞋,一条致富路

“红军鞋,红军鞋/红鞋要等红军来/千言万语记心间/穿上红鞋从头越。”在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流传着一首名叫《红军鞋》的民谣,它的背后,是历史深深回响,是那段壮烈往事最真实感人的印记。

作为土生土长的哈达铺人,高月菊对那段历史十分熟悉:“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上,打下了长征进入甘肃境内的最关键一仗——腊子口战役。经过两天激烈的浴血战斗,红军急需修整,便在哈达铺一带落脚。当地村民看到在街道上睡觉的红军士兵,逐渐放下了戒备之心。他们注意到有的士兵穿的是草鞋,有的甚至没鞋子穿。老百姓便纷纷为红军送上自己亲手做的鞋子,整个村子杀猪宰羊,支持红军长征。”

当年,高月菊的奶奶和母亲为红军送过八九双布鞋,那时候条件艰苦,奶奶和母亲是点着煤油灯连夜赶制布鞋的。这一美好而温暖的故事一直烙印在高月菊的记忆里,作为一种奇妙的向心力一直牵引着她。

1998年,手巧、勤奋、果敢兼具魄力的高月菊考虑再三后,和丈夫徐文林搭建了一间制鞋小作坊,这就是“哈达铺红军鞋厂”的雏形。当时的红军鞋作坊规模小,资金少,工人少,产量低。红军鞋的生产工序复杂,一双成品红军鞋要经过撑麻绳、搓麻绳、纳鞋底、做鞋面、裹底子等20多道工序。

高月菊说:“它的材料取于当地的一种麻草,经过精细加工,捻成线,用传统手工艺编织而成。红军鞋系列产品主要有:圆口鞋、草鞋、麻鞋、松紧布鞋、方口鞋、棉鞋、拖鞋等,另外还生产儿童、老年工艺品鞋。”

有志者事竟成,高月菊夫妻二人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一边挥洒汗水,一边向前走去,如今的红军鞋厂每天能生产100多双鞋子,不仅产量提升了,就连款式也增加到了六七种。位于红军鞋厂一楼的展厅内,雪白的墙面和墙上挂的红军长征的照片相互映衬。

在陇原巧手产品展示现场,展架上摆放着各种款式的红军鞋,特别是展架上的草鞋,是按照当年红军穿的草鞋样式制作的。一双草鞋承载了今人对历史的缅怀,更拉近了那段红色历史与我们的距离。

红军鞋如今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的纪念品,穿上它既能使我们追寻红军的足迹,缅怀先烈,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又能达到美观大方、柔和舒适、强身健体的良好效果。

目前,红军鞋厂年生产量近两万双,销路遍布新疆、西安、上海、北京等地,年利润达到70多万元。

高月菊夫妇是哈达铺镇有名的创业扶贫带头人。红军鞋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当地的贫困妇女和残疾人灵活就业。目前,红军鞋厂共招工40余人,其中有20余人是在家灵活就业,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同时鞋厂也为17名附近村里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便利,使他们通过做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丈夫徐文林说:“虽然他们身体残疾不能外出打工、干重活,但做起‘红军鞋来,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2015年,红军鞋厂被确立为陇南市“陇南巧手”省级示范基地,2016年注册了“红色巧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红色旅游地的特点,公司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走上了“公司+合作社+电商+贫困户”发展模式,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

高月菊说:“红军鞋传承的是红色文化,提升了游客的红色旅游体验感,是宕昌县重点推介的旅游产品。游客来哈达铺旅游,都愿意带一双红军鞋回去,在旅游高峰期,甚至会供不应求。红军鞋厂的建成,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将继续吸纳地方残疾人优先就业,以此回报社会。”

哈达铺作为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集镇,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成为红色旅游的重镇,红军鞋厂无疑将成为哈达铺红色旅游的重要一环。高月菊说:“希望自己能将红军鞋发展成哈达铺旅游的特色品牌,争取让红军鞋销售到更多的地方,以此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让那段美好往事能够不断传承下去,温暖每一个人。”

施秀英:让苦水玫瑰走向世界

作为土生土长的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人,施秀英一直都在与这片她最熟悉的土地打交道,漫步于乡间,行走于地头,一片片玫瑰如锦绣铺地,千万朵蓓蕾绽放枝头,暗香浮动,七彩绚丽。

起初,施秀英并未对玫瑰产生兴趣,只是单纯地爱着它表面的美。一次偶然的机会,施秀英在外出差时,朋友们都向她谈起“苦水玫瑰精油”,并夸赞不已。“当时我就想,作为苦水人,我怎么不知道家乡的玫瑰竟然有那么大的名气,苦水玫瑰精油真的好吗?回去我一定要了解一下。”施秀英说。

回到家乡后,施秀英立即找了一些“苦水玫瑰精油”试了试,效果果然不错。她当时就萌生了从事“玫瑰精油”研发的念头。经过一番考察调研之后,施秀英联系到复旦大学的科研机构进行玫瑰产品的研发与测试。“我当时对我们产品的定位非常高,目标就是国际市场,所以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为严格。”施秀英自信地说。

自信与开阔的视野逐渐为她打开了门路,而成功背后的艰辛一路都伴随着她。玫瑰基地建立之初,施秀英驾驶着大型拖拉机在地里翻耕、犁地,与村民沟通合作,村民逐渐被她说服,愿意出租土地;外出展览展销时,她找客商、实地考察企业厂区,千方百计签订单;夜半时分,她还在灯下一次次审视着手中的玫瑰花瓣,寻找大自然赋予其中的奥秘,那种遗留在手中的余香,常常让她陶醉。“玫瑰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它是大自然对我们慷慨的馈赠,你只有去真心爱它,它才会为你回馈一些意想不到的神奇与美好。”在施秀英心里,苦水玫瑰不仅仅是一种花,它更代表着苦水镇那片深厚的土地所哺育的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

从小在玫瑰地畔长大、受玫瑰浸染的施秀英,对玫瑰深怀感情。她记得小时候走过地埂时常常随手摘几瓣玫瑰,捏在手里搓几下,因为玫瑰花瓣油份很大,总会把手指浸染成玫瑰红。可她高中毕业后在外经营绿化苗木时,常常听到“苦水玫瑰由盛变衰”的谈论,回乡时她揪上一大把玫瑰花,手里搓半天也只有极少的汁液。

这是她遇到的一大难题。想起小时候父亲非常喜欢种植玫瑰,她便去咨询,父亲说:“以前地里施的是农家肥,玫瑰油性大,如今地里施化肥,时间一久,土地板结,导致玫瑰缺乏营养,品质下降。”

施秀英听取父亲的建议,在玫瑰田里施鸡粪。她去给玫瑰基地找鸡粪,200元一袋,却只够1亩多地使用,而她从村民手里流转租用了1450亩地,鸡粪供不应求。她灵机一动,在玫瑰地里放养起鸡。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放养鸡不仅吃虫吃草,还食用掉落的玫瑰花瓣、玫瑰叶子,变成了“玫瑰鸡”。在玫瑰花期之外,施秀英将加工玫瑰花瓣所剩的玫瑰花粉末加入饮水设施里,给鸡饮用,“玫瑰鸡”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鸡汤清香而俏销市场。鸡粪还田,自然施肥,形成了“种玫瑰+放养鸡”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这让施秀英惊喜不已。

在红、黄、白等众多色系玫瑰品种中,施秀英培育出了独树一帜的褐玫瑰新品种,花蕾呈褐色,这种新品种耐寒抗旱,香型独特,产量、精油萃取率及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高出普通红玫瑰一倍,价值翻番。

经过一番打拼,施秀英创建了甘肃皇家玫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竭力打造全产业链的玫瑰产业,与清华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出玫瑰花冠茶、玫瑰花蕾茶、玫瑰精油、玫瑰清油皂、玫瑰鸡、玫瑰鸡蛋等系列产品。

同时,施秀英于2013年组建了永登锦绣玫瑰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下设基地,在永登县周边适宜种植玫瑰区域扩大基地规模,辐射到苦水镇费家湾村、大营湾村和武胜驿镇奖俊埠村3个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这些土地都是通过流转租用农民的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成玫瑰产业基地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2014年至今,施秀英多次参加各地的农产品交易会,并赢得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客商的赞誉,签订了国际大订单,将永登苦水玫瑰打入了国际市场。

“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施秀英来说,她的花香就是家乡那花团锦簇的玫瑰,正如她所说:“我只是想把老祖宗传下来的玫瑰花家业传承发扬,把我们几百年历史的苦水玫瑰做大做强,打造成国际交流的品牌,以花会友,传播友谊。”

李梅:把大自然的蓝披在身上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这是《诗经·小雅》里对草木染的描写。染料取材自山川大地,借助自然本身的力量,顺应四季变化,依照节令时令。而以板蓝根叶子做染料,纯棉白布料就可以“幻化”成带有迷人蓝色印记的枕头、提包、围巾乃至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如果印染时用细棉线扎出任意形状,那么每一件作品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纹理,这便是中国传统工艺——蓝染的魅力。

作为灵台县皇甫谧文化旅游发展公司经理的李梅,对这一古老而迷人的传统工艺情有独钟。

“现在的服装设计普遍以数码印刷为主,这让我感觉过于单一,我比较热衷绘画,也喜欢印染等传统手工艺,蓝染似乎是注定要遇到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梅迷恋上了蓝染,走上了艰难的蓝染“复兴”之路。

“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其工艺中又有蜡缬、绞缬、夹缬等花纹的印染。蓝染的原料是采自深山里的板蓝根叶子,将这些蓝草放在染缸里发酵制靛后用于布料的印染。‘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说的就是这种工艺。”李梅说。

两年前,受婆婆的影响,李梅接触到了蓝染工艺,这种工艺在多年前的灵台地区非常常见,老一辈人大都会这一工艺,加之灵台种植着大量的板蓝根,这便有了天然的地理资源优势。既然爱就去学习、钻研,李梅乐此不疲。

2017年10月,李梅赴南通大学参加了教育部文化部举办的蓝印花布非遗研习班。通过3个月的学习培训,她掌握了蓝染特性以及染色技艺,以蓝色美学家居产品设计为主题,设计制作出一批以蓝染工艺为主的现代设计应用产品。她将蓝印设计成饰品、挂件、包包、衣服、鞋子、家居家纺等,很受人们青睐。李梅告诉我们,她做的工艺品已经参加了兰洽会及崆峒文化旅游节,蓝染工艺品在展会上深受观众喜爱,送去兰洽会的展品被抢购一空。

关于蓝染制作的具体流程,李梅介绍说:“首先,将蓝草茎叶放入容器里,加水发酵数日,叶片中的蓝靛素释放,使水变成蓝色,之后捞出蓝草。通过打靛形成蓝靛泥,再配以米酒、麦芽糖等辅助剂搅拌后成染液,把经过构思、设计、制作好的布料放入染缸中染制,再捞出晾干。”

“我们都管染缸中的蓝色泡沫叫‘蓝宝宝,因为染缸中的还原菌就像孩子一样,是需要 ‘养的,可以通过观察 ‘蓝宝宝来判断染缸的活性。需要染布料的时候,喂点米酒,搅拌一下,它就 ‘活了过来,然后开始工作。但是染完之后,要让它们休息一下,不能总叫它们工作。”李梅像呵护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制作环节。

虽然从事古法蓝染手工技艺劳神费力,但李梅仍然坚持传统的天然植物印染,漫步展览馆,看到各种蓝印花布工艺品和充满水墨风情的挂画,仿佛回到了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这让李梅沉醉不已。

李梅说:“蓝染是我们古老的技艺和文化,如果以后只能在博物馆欣赏,那这门技艺就死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它重新活过来,重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护民间文化遗产,要着眼于健康地延续其生命,匠人就应该让自己的手艺创造出现代价值,而突破与创新是创造现代价值的关键,培养传承人是核心。”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蓝染古朴厚重的色泽和奇妙玄幻的变化。“把传统的东西变成最时尚的元素,正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李梅说,“蓝染等植物染织工艺耗工耗时,但经济效益未必高,所以在传承中难免出现断代,我们现在就希望能够将蓝染产品延伸扩展至各日用品类别上,进一步提升它的经济价值,同时宣传蓝染技艺的独特魅力,这样才能让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在陇原巧手产品展示现场,李梅将她琳琅满目的蓝染作品呈献给八方来客,向全国各地的来宾展示了一道古色古香的视觉盛宴。对她来说,前方路长,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超越,她将以敏锐的才思勾勒出一幅幅拥有陇原特色的蓝染作品,让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越走越远,越来越斑斓。

猜你喜欢
李梅秀英玫瑰
玫瑰飘香
玫瑰(外一幅)
同期听力(六)
与女老板一夜情却去扫厕所,走不得留不得行凶潜逃
起码还有工作
秘密
李梅,加油!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
玫瑰金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