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澳大利亚海军是澳大利亚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百年海军之一,是南太平洋地区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海上力量,被誉为“大洋雄狮”。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海军军事思想不断发展,军事力量不断壮大,再加上澳大利亚经济繁荣对于海上航线的依赖不断增强,澳大利亚已经不满足在南太平洋的头等军事强国地位,而是瞄准地区军事大国和海上强国的目标。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海上力量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与美国等盟友加强联系,努力提升海军实力。一旦其实现2017年发布的《海军造舰计划》,澳大利亚海军将成为亚太地区仅次于中日的第三支海上力量。
澳大利亚海军成立于1911年7月10日,成立之初拥有1艘战列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2艘潜艇和相当数量的保障及辅助船艇。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其海军作战力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参与对德作战后,澳大利亚海军与新西兰海军相互配合,将德国海军赶出了南太平洋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澳大利亚海军在英国的扶植下迅速发展,先后装备了新型巡洋舰、护卫舰、扫雷舰、登陆舰等大中型军舰,作战能力大幅提升,为保卫澳大利亚海上交通线和支援盟军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派出多艘军舰参与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海上作战经验。
1980年代后期,澳大利亚海军加快了现代化进程。“阿德莱德”級护卫舰、“安扎克”级护卫舰、“卡尼姆布拉”级两栖登陆舰、“柯林斯”级潜艇等一系列新型作战舰艇先后服役,大大提升了澳大利亚海军的作战能力。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深刻认识到自身在造舰工业上的不足,没有自主研制大吨位主战水面舰艇的能力,而是开展了一项名为《新水面作战舰艇》(New Surface Combatant , NSC)的计划,希望通过积极采购西方军火市场上现有的舰艇,搭配澳大利亚自行开发的作战系统,并根据需求来选择装备,最后再转移到本土建造,提高本土造舰能力。其中,“安扎克”级护卫舰、“霍巴特”级驱逐舰、“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等舰艇便是澳大利亚积极与西方造舰业合作的产物。
2000年12月,澳大利亚出台2000年国防白皮书《防务2000:我们未来的国防力量》,该白皮书详细阐述了澳政府未来10年的防务战略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型装备的研制采购计划。2001年8月,澳大利亚出台了《21世纪的澳大利亚海军》发展规划,希望尽快提升海上快速作战能力、支援登陆作战能力和区域防空能力。按照规划,澳大利亚分3个阶段发展海军,第一阶段是2015年前的海军部队,称为“现有部队”,武器装备新旧兼具,部分老旧装备准备退役;二是2015年前的海军部队,称为“增强舰队”,老旧武器装备全部退役,部分舰艇得到升级改造,包括防空驱逐舰在内的部分新建装备服役;三是2025年前的海军部队,称为“未来舰队”,所有新装备全部服役。
2009年5月,澳大利亚发布2009年国防白皮书《2030年军事力量——在亚太世纪里保卫澳大利亚》,白皮书中提到了要全面更新澳大利亚海军军事装备。根据白皮书计划,澳大利亚将逐步淘汰老式潜艇,并购买3艘新型驱逐舰和8艘新型护卫舰。此后,在澳大利亚《2013年国防白皮书》和《2016年国防白皮书》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海军建设,逐步替换老旧舰艇的计划。
2017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发布了首份《海军造舰计划》,提出未来30余年投资890亿澳元(约664亿美元),建造新型海军舰艇和潜艇,逐步更新海军舰队。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总计投入约500亿澳元(约383亿美元),在南澳奥斯塔船厂逐步完成12艘新型潜艇建造,维持水下作战优势,首艇计划于2022-2023年开工建造。二是推进新型驱护舰建造,2030年后形成更强大的水面作战力量。目前澳大利亚正在实施3艘“霍巴特”级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建造计划;还计划投资350亿澳元建造9艘护卫舰替换“安扎克”级护卫舰,预计2027-2030年服役。三是2018年投入30~40亿澳元(约23~30亿美元)开始建造12艘新型近海巡逻舰,替换“阿米代尔”级巡逻艇,提升近海安全监视及打击非法活动的能力,维护海上安全,预计2030年左右完成全部建造工作。澳大利亚海军造舰计划的出台,系统规划了澳大利亚海军未来发展规模,在打造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同时,为舰船工业提供稳定的投资和造舰业务,推动舰船工业平稳、自主发展。
“大洋4000”项目防空驱逐舰被命名为“霍巴特”级驱逐舰,其是以西班牙海军现役的F100型防空导弹护卫舰为设计原型。澳大利亚海军计划建造3艘“霍巴特”级驱逐舰,其中,首舰“霍巴特”号于2012年9月6号铺设龙骨,2015年5月23日下水,2017年9月23日正式服役。2号舰“布里斯班”号预计2018年服役,3号舰预计2020年服役。该型舰全长146.7米,舰宽18.6米,吃水4.9米,满载排水量6 350吨,最高航速28节,在18节航速下续航力达5 000海里,舰员205人。
在总体设计方面,根据澳大利亚海军需求,“霍巴特”级驱逐舰在西班牙的F-100型护卫舰的基础上增设了舰艏推进器,以增强在港湾地形的灵活度。更改烟囱顶部外形以改善流体特性。改善船舰在极端气候(炎热或酷寒)的作业能力,包括在澳大利亚南部接近南极区域的恶劣风浪气候地区。在舰载武器方面,“霍巴特”级驱逐舰舰艏配备有1座MK-45 Mod4型 5英寸62倍径舰炮,在舰炮后方是8组共48单元的美制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标准”-2远程防空导弹。根据澳大利亚海军规划,未来“霍巴特”级驱逐舰还将装备“标准”-6防空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此外,该级舰还配备有2座4联装MK141反舰导弹发射管,可填装8枚射程278千米的鱼叉反舰导弹,以执行远程水面打击任务。同时,“霍巴特”级驱逐舰还可搭载1架MH-60R反潜直升机,以执行反潜任务。在指挥控制系统方面,“霍巴特”级驱逐舰安装了“基线”7.1型宙斯盾舰载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从而拥有较强的区域监控能力,能够指挥编队内所有舰队的对空、对海、反潜以及对陆多维作战。“标准”-2远程防空导弹在宙斯盾AN/SPY-1C(Ⅳ)型无源相控阵雷达制导下,可拦截杀伤160千米以外的来袭飞机和巡航导弹。此外,加装11号和16号数据链后,“霍巴特”级驱逐舰还将拥有海上协同作战能力,使得澳海军舰艇可与盟友的舰船和飞机共享传感器数据,并将所有实时数据集成在作战人员的一体化态势图中,从而将扩大舰艇战场空间感知能力。
总体来说,“霍巴特”驱逐舰基本满足了澳大利亚海军的需求,但是与亚太地区的052D型、“阿利·伯克”级、“世宗大王”级以及“金刚”级驱逐舰相比,其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在研制初期,“霍巴特”驱逐舰采用的是“基线”7.1型宙斯盾系统,但是在签订合同建造时,宙斯盾已经发展到了“基线”8型,目前“基线”9型宙斯盾也已经装备美军。因此,为了保持“霍巴特”驱逐舰的先进性,提升澳大利亚海军的整体水平,澳大利亚海军计划在2020年升级宙斯盾系统,其还提出了 “大洋4000” Ⅱ项目计划,以建造更加先进的新型导弹驱逐舰。
“大洋5000”项目——“猎人”级护卫舰
目前,澳大利亚海军现役的护卫舰主要是3艘“阿德莱德”级和8艘“安扎克”级护卫舰。其中,“阿德莱德”级护卫舰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佩里”级护卫舰,澳大利亚海军共装备6艘“阿德莱德”级护卫舰,其中前4艘由美国建造,后2艘由澳大利亚自行建造,目前前3艘已经退役。“安扎克”级护卫舰是由德国设计,以MEKO-2000为基础,采用模块化技术建造,是一型以反潜为主的多功能护卫舰。澳大利亚海军认为,未来全球半数以上的潜艇将在澳大利亚核心利益区活动,而“阿德莱德”级和“安扎克”级护卫舰日益老化,无法满足反潜的未来需求,因此提出应建造新一代反潜护卫舰。
早在2009年,澳大利亚在《2009年国防白皮书》中提出,要发展比“安扎克”级护卫舰更大、反潜能力更强、雷达更先进并可搭载先进直升机的未来护卫舰,项目代号“SEA-5000”。此后,在澳大利亚《2013年国防白皮书》和《2016国防白皮书》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建造9艘新一代护卫舰以替代老旧的的安扎克级护卫舰。2015年12月,澳大利亚时任国防部长玛丽斯·佩恩宣布启动澳大利亚未来护卫舰和近海巡逻舰的竞争评估程序,参与竞争的公司主要有英国BAE系统集团、意大利造船金融集团、西班牙纳凡蒂亚集团、法国DCNS集团(现更名为法国海军集团)、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以及日本三菱重工集团6家公司,竞争异常激烈。2018年6月29日,澳大利亞时任总理特恩布尔正式宣布,英国BAE系统集团获得未来护卫舰项目合同,未来护卫舰被命名为“猎人”级,由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莱德的ASC造船公司建造。
按照目前的计划,澳大利亚海军为建造12艘“短鳍梭鱼”级潜艇将花费360亿美元,也就是每艘潜艇的造价高达30亿美元,超出了防务专家最初估计的最优价格的两倍。除了价格昂贵外,设计建造周期也较长,是否会出现和“霍巴特”级驱逐舰同样的服役后技术落后问题,也不可预知。如果出现该问题,未来澳大利亚海军将不得不频繁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大洋1180”项目——德国OPV-80型巡逻舰
目前,澳大利亚海军执行巡逻任务的主要是13艘“阿米代尔”级巡逻艇,长56.8米,艇宽9.7米,吃水2.7米,标准排水量300吨,最高航速25节,在12节航速续航力达3 000海里,艇员21人。其主要任务是实施和平时期的侦察;在近海水域执行海上巡逻和应付行动;实施战争之外的其它行动,保护國家海上利益等。
2009年5月,澳大利亚在其国防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了“大洋1180”项目,该项目要求建造新型模块化多用途巡逻舰,新型巡逻舰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但主要执行边界水域巡逻、水雷战和水文调查任务。新型巡逻舰将替换澳大利亚海军现役的“阿米代尔”级巡逻艇、“休恩”级猎雷舰、“卢因角”级海洋调查船等舰艇。原计划建造20艘,采用统一设计的舰体平台,搭配不同功能的模块化任务组件,以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
2013年,澳大利亚政府在其年度白皮书中又重新界定了“大洋1180”项目,该项目将采购12艘功能单一的新型近海巡逻舰,用于替换现役的“阿米代尔”级巡逻艇,而原方案中被替换的“休恩”级和“卢因角”级舰艇将获得延寿改装暂不退役。新的采购案明确选择现成的舰型设计并采用国际公开招标。
2016年年底,经过数轮评估,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德国吕森造船厂和荷兰达蒙造船集团进入最后竞标阶段。2017年11月,凭借文莱海上部队实际使用的良好口碑,德国的OPV-80方案中标,采购合同价值超过35亿澳元。按照澳大利亚的要求,全部12艘OPV-80巡逻舰将由澳大利亚本土造船企业承建,其中首批2艘交由澳大利亚南部海港城市阿德莱德的国有ASC船厂建造,2018年开工。剩余10艘同型舰将交由位于西澳大利亚帕斯市南部亨德森奥斯塔造船厂建造。根据德国吕森造船厂官方透露的数据,OPV-80巡逻舰长80米,宽13米,吃水3米,最高航速22节,标准排水量1 486吨,可搭载56人。
按照澳大利亚海军的发展计划,2030年,澳大利亚海军将拥有新一代的巡逻舰,其近海作战和海上巡逻能力将大大提升。同时,新型巡逻舰也可以更好地配合澳大利亚政府开展执法、捍卫领海主权和保护专属经济开发区资源。
到 2030 年,澳大利亚海军将会脱胎换骨,以“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霍巴特”级防空驱逐舰、“猎人”级护卫舰、“短鳍梭鱼”级潜艇以及新型巡逻舰为支柱,组成新型水下突击群、两栖攻击群、防空反导作战群和近海防御群。澳大利亚海军将建立一支武器装备现代化、作战能力多元化、部队组成精干化的现代化海军,为其在南太平洋地区政治角逐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保障。同时,其还将成为一支具备防空、反舰、反潜、陆战等多维作战能力,人员规模适中、精干多用的现代化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