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衡原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重难点内容,学生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化学教师应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尝试着总结了几点有关化学平衡原理的教学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巧,希望能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化学平衡原理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57-01
引言
化学平衡原理也叫“勒夏特列”原理,具体内容为:如果改变一些可逆反应的宏观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则该反应式的化学平衡会被破坏,并且朝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原理是高中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基础理论,也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尽管从内容定义上来看不难理解,但是学生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经常会感到困惑。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带领学生们吃透“勒夏特列”原理,并教会他们一些实用的判断技巧,培养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分析解決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综合能力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重视基础知识讲解,掌握化学平衡原理的内涵
(一)分析宏观条件变化促使反应平衡发生移动的本质
高中化学课本教材上的内容大多都是经过精心提炼而得,对于化学平衡反应的移动方向只给出了结论说明。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教材解析层面,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导致平衡发生移动的详细原因,例如:压强对化学平衡反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原有气体成分的浓度来间接实现的,因此,如果向某恒容容器中充入与原成分无关的气体、或者给容器升温时,并不会改变原有气体的浓度,故我们在分析问题时遇到这种情况不能直接套用课本上“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方向移动”的结论。教材中类似这种现象的例子很多,教师自身要吃透教材内容,才能带领学生们准确切入要点,分清主次要条件,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理清转化率和平衡移动之间的关系
转化率是指某一可逆化学反应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最终结果,与平衡的移动方向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在反应物质不变的情况下,平衡朝正方向移动,则转化率增大,平衡朝逆方向移动,则转化率减小。当加入其它物质时,则上述结论不成立,转化率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或者不变。我们在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时只需考虑当前条件对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以及外界条件对V正和V逆的影响,而判断转化率的变化时则需要从整个反应的结果来考虑。目前,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最常使用到的是“等效平衡”的观点,其具体内容主要可以包括为以下两点:一是,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减小;二是,平衡方向移动,但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向学生们详细的讲解。
二、培养学生们熟练掌握科学的化学平衡判断方法
(一)直接判断法
根据课本上对化学平衡的概念定义,当某一可逆反应的 V正=V逆时,我们可以说该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部分题目会涉及到反应物质浓度变化的计算,或者化学键的断裂等。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法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在实际反应过程中,当方程式两端的稀盐酸和氯化钙浓度数值不再发生变化时,我们便可以判断该化学反应式已达到平衡状态。
(二)其他判断法
1.恒容容器
当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进行时,如果气体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则我们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根据之前学过的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若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气体的总压强也没有发生变化,进而推断出气体密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
2.有色物质参加或者生成
在可逆反应中,如果涉及到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例如,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反应式中,二氧化锰为黑色,而生成的氯气则为黄绿色,当这两个物质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判断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根据温度变化
在可逆化学反应中,许多反应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如:
2Al+Fe2O3=Al2O3+2Fe
当该反应至于一个绝热体系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感受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平衡原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学教师应当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教学内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及时的补充说明,引导学生们逐步吃透化学平衡原理的内涵。同时,高中化学教师还应教会学生们一些常用的化学平衡判断策略,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其今后的化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一帆.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6(09)
[2]蒋涵羽.高中化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6)
作者简介:
王玮,男,1981年12月7日出生,河北省大名县人,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