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评估模式及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2018-11-07 11:42童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高校

童春燕

【摘要】课程评估作为专业评估的重要组成,是增加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就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评估的模式和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建立完整的课程评估模式、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网络化的课程评估方法,提高评估结果对教学的导向性。

【关键词】高校 课程评估 评估模式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13-01

随着我国高考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批次等录取方式上的改革,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可能相差很大。为了获得更多优质生源,各高校不断加强学校专业评估,提高专业竞争力,而专业是不同课程的有机组合,专业评估的核心是课程评估。

一、课程评估模式

课程评估是指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由评估目的和角度的不同,产生了多种评估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①泰勒的目标达成模式。②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③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④斯塔克的外观评价模式。

二、课程评估指标

高校课程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作为构建课程评估的基础,贯穿课程评估的各个环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通过查阅资料目前对高校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具体内容、分值计算等方面。杨永华提出课程评估指标的制定必须坚持发展性、多元化、全面性原则,使指标的量化结果为课程建设提供导向性。彭济根根据课程教学所涉及的三个主体对象,提炼出制定课程评估指标的六大要素。李昕将课程的定性评价转换为定量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建立课程评估链,完善课程评估模式

随着教育评估在我国高校的广泛应用,我国高校课程评估模式逐步形成了注重结果的目标完成性评估,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估和综合性评估。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倾向于采用综合性评估,认为能够更全面的把握课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但是,综合性评估虽然能对教学的过程和最终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监控,却忽略了对课程目标本身是否合理的评估。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各大高校掀起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带动教学计划的改变,专业课程的变动。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课程评估作为衡量课程教学情况的标尺,应该包含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的具体实施和课程实施效果几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估链。

(二)构建分层式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课程评估指标是课程评估目标的分解,是判定课程实施计划是否完成的依据,指标的建设影响着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设置指标体系的时候要考虑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可预测性和概括性,指标的设置要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反映当前的政策需求。

(三)建立网络化的课程评估方法 提高评估结果对教学的导向性

课程的实施从课程目标的确立到课程的讲授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涉及的内容多、时间长,要对整个课程的实施做出准确的评价,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就高校而言,每学期开出的课程少则一百多门多则几百门,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评估方式是每年选取部分课程进行评估,这样下来要把所有课程轮完,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和学生能力的不同,课程内容是需要随之进行调整的,这样的评估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并不能很好的指导课程。因此,需要建立网络化的课程评估方式,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校园、教学管理系统等信息化设备资源,将课程评估由特定时间的规定活动转变为实时性的常规活动,增加评估结果的可用性,提高评估结果对教学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苗永美,钱立生,胡庆森,金光明.高校课程评估研究现状与展望[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05):53-56+61.

[2]杨永华,林水强.高校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01):70-71.

[3]杨永华,谢鸿全.高校开展课程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08):80-81+101.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高校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