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的心理探秘

2018-11-07 04:46林声
大自然探索 2018年11期
关键词:狗狗科学家大脑

林声

狗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但我们对狗狗了解多少呢?它们都在想些什么?科学家对此做了一些研究。

狗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因为它们拥有的能力可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在与人类共同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被驯养驯化,一些狼最终变成了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狗。我们想要知道:狗狗心里在想些什么?它们对人类、对周围世界以及它们自己了解多少?

超级狗单词量上千

看见狗主人与狗交谈,你可能会问:狗能听懂人话吗?狗是否会使用吠叫声、咆哮声、哀鸣声和呜咽声,或者通过尾巴摆动、身体姿势和耳朵位置变化等来与人类或者與同伴进行交流?

一些科学家认为,狗更多是对人类话语中的情绪情感表达做出反应,而不是能真正听懂、理解词语的意义,这就像我们看到别人在笑就知道他很快乐,看到别人皱眉就知道他可能在生气。

要想探索狗狗心理,就得有一种测量狗狗智力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有科学家突然意识到,要想知道狗是否真的有语言学习能力,可借用评估人类儿童智力的测试方法。于是,他们借用了《麦克阿瑟婴幼儿语言交际发展量表》。它不仅能测试幼儿本身的语言能力,还可通过动作来评估幼儿对语言(包括动作)的理解能力。当一个人伸出食指,指向某个物体的位置,这就是一个语言动作。我们通过看向那个方向或向那个方向移动,来表明我们理解了那个人所传达的基本信息。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考察狗狗是否能学会识别手势和单词意义。

有研究数据表明:普通狗狗可以学会识别165个单词和手势的意义,而那些特别聪明机灵的“超级狗”(在狗中约占2096)可以学会250个甚至更多的单词和人类手势。到目前为止,最有语言天赋的狗狗是一只名叫“追逐者”的狗,它的主人是一位退休心理学家。“追逐者”的词汇量达到了1000左右。更重要的是,“追逐者”能够理解简单句子结构所涉及的一些基本语法,并且似乎可从中推断人类所表达的意图。

对狗的测试表明,语言能力并非人类所独有,一些狗也拥有基本的语言技能。从这一点,我们可进一步推断并深入了解狗的思维能力。测试显示,狗的心智能力大致相当于2岁到2岁半孩子的心智能力。而像“追逐者”这样的超级狗可能相当于3岁孩子的大脑思维能力。研究发现:如果2~3岁孩子不能解决某个问题,那么狗也不太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一项训练对一个2~3岁的孩子不起作用,那么对狗来说可能也就行不通。

特别聪明机灵的“超级狗”甚至可以学会上千个单词。

聪明狗样样都能干

对犬类语言能力的测试提供了一种测试狗的智力的新方法。人类有语言,而且大多愿意用语言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例如,“现在开始上课了。”尽管如此,要想开发出一套可靠的人类智商测试题还是要花很大功夫。而对于像狗这样对吃东西比对课本更熟悉、更感兴趣的物种来说,要创建出一套适合的智力测试方案则困难得多。

2016年,科学家对68条博德牧羊犬进行研究。为了知道狗的认知方式与人类是否有相通之处,科学家对它们进行了6项测试。从人类的视角来看,其中4项测试是互有关联的,包括为它们找到食物设置各种障碍等,每条狗都必须克服这些障碍才能找到食物。第5项测试用来测量狗对数量的识别能力。例如,让它们在更多量或更少量的食物中做出选择。最后一项测试用来评估它们对人类姿势的理解和反应能力。例如,人类手指指向两个倒置烧杯中的一个,测试狗对人类手势的反应。烧杯下面是给狗狗的食物奖励。

研究发现,有些狗比别的狗更聪明。在某项任务中表现更好的狗,在另一项任务上也做得同样好,做选择时速度更快的狗做出的选择也更准确。这就证明:狗和人一样,认知能力在特质水平上是相互关联的。似乎有一种潜在因素对狗的认知过程产生普遍影响,这就是狗的综合智商。

这项研究中所有的狗都来自于农场,它们受过同样的训练,但同样的训练却没有让所有狗都具有同样的能力。和人类一样,聪明的狗能更快地学会新技巧。一条名叫“贝琪”的狗因其出众的学习能力而闻名,一个单词它只要学两遍就能掌握。只有狗中的佼佼者才有这样的成绩。

除了聪明之外,一只经过严格训练的狗必须听话,具有主动性和服从性。这些个性因素与测试表现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狗狗不愿意配合人类做一些测试,这也会给狗的心理测试带来麻烦。研究人员不能强迫它们接受智力测试,只能用食物来“贿赂”它们。

研究狗的智力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作为人类健康研究的模板。因为在研究人类的学习认知能力如何与诸如健康、痴呆、寿命和生物适应性等相关方面,狗是一个很好的参照模板。由于狗的检测结果不会受到吸烟、酗酒和毒品这些流行病学的主要杀手的影响,而且,狗也会患上人类所患的包括糖尿病、痴呆症在内的一些疾病,所以,对狗的认知能力的研究对于探索人类健康奥秘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狗比别的狗更联盟,在某项任务中表现更好的狗,在另一项任务上也做得同样好。

狗狗玩耍也讲“游戏规则”

我们都看到过狗狗们在一起嬉闹的场景。它们在玩耍时看起来就像是疯了一样,疯狂地摔跤、撕咬、追逐、翻滚……反复不停,直到几乎站不起来为止。它们的打斗似乎是以随机和不可预知的方式进行的。随机性是狗狗们互相玩耍的一个标志。

其实,狗狗们自己知道如何玩乐。在它们的滑稽动作中,有着对游戏公平性的深刻理解。尽管嬉戏中的狗狗们在形体、大小、速度和力量上都有很大不同,但它们在一起却玩得疯狂、放纵、开心,甚至玩得不计后果。它们四处飞奔、翻滚、撕咬,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尽情玩乐中,它们几乎不会发生真正的冲突,也不会真正受伤。研究表明,狗狗们的游戏升级为真正攻击的概率只有0.5%。狗狗们为什么会玩得这么疯狂?这是因为狗的大脑非常活跃,处理信息快速而准确,即使在快速奔跑中也是如此。

通过研究狗狗们的游戏,科学家探索它们对于公平和互信的理解。大量研究发现,狗狗们在游戏中体现了公平游戏的四个基本方面:先询问对方意向、坦诚无欺、遵守规则和犯错就认错。狗狗们在玩耍时会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读懂其他狗的行为和意图,确定对方是否只是想玩耍,而不是要打架。

仔细研究狗狗们的玩耍就会发现,狗狗们很清楚如何告诉对方“我想和你一起玩”。它们会使用一系列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弓起身子、伸出爪子、接近对方,接着迅速后退,假装向左然后向右走,然后笔直跑向某个可能的玩伴。当狗狗弓起身子、蹲伏在前肢上,或再加上吠叫和摇尾,这是在向同伴表示:“对不起,我咬你时太用力,弄疼你了。让我们继续玩吧!”

狗和其他动物都知道,必须公平玩耍才能玩得起来。那些更大、更强壮、更有支配力的狗也会通过角色转换和自我克制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游戏中占上风的狗往往率先进行这种角色转换。这种行为通常不会发生在真正的攻击中。玩耍时占主导地位的狗会在地上打滚,而它在真正的搏斗中是不會这么做的。

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是:非人类动物是否也有心智?即动物是否知道其他同类的想法和感受?是否知道其他同伴也可能有一些与自己相同或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它们是否可以预见和了解同伴可能的行为?

狗狗想要知道另一条狗是想跟它玩耍、打架还是交配,就需要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每条狗都需要密切关注其他狗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并用这些信息来预测对方下一步可能会怎么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狗狗可能也有一种心智,而对狗狗玩耍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它们在玩耍过程中还可能有揣摩对方意图的“读心术”。如果没有同感和互信,玩耍就无法进行。大多数狗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当公平准则被打破时,游戏也就不再能进行下去。

狗脑与人脑有相似

狗会用与人类类似的神经通路保持一定自控能力,抑制脱离游戏的冲动或破坏与玩伴关系的行为。它们的这些行为方式与人类很相似。事实上,社交游戏是幼儿学习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虽然狗的大脑容量只有人类的十分之一,但对于行为的控制却几乎是以与人类同样的方式进行的。

有科学家煞费苦心地训练了许多狗,让它们顺从地接受磁共振成像扫描仪检测,容忍研究人员给它们戴上耳塞以阻挡会导致不安的机器噪音。让它们在必要时保持绝对安静,坐着不动。在它们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让它们对科学家向它们发出的各种指令做出反应。这些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狗的大脑功能,精确定位狗在各种行为状态下激活的神经通路。

科学家训练狗对去或不去的手势做出反应。在它们不得不抑制想要嗅探眼前诱惑的冲动时,观察它们大脑中发生了什么。抑制某些反应是人类大脑皮层额叶的一项功能。狗的大脑总体积大约有一个柠檬大小,它们的大脑额叶很小。人类大脑额叶负责包括抽象思维、计划、决策等很多功能。人类大脑额叶占据大脑的三分之一,而狗的额叶只占大脑的十分之一。

研究发现,狗的大脑额叶中有一小部分在主动抑制作用下会被激活。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大脑的活动水平与狗在抑制测试和其他自我控制测试中的行为表现一致。科学家发现了狗普遍存在的一种自我控制行为特征,这也是构成狗的不同性情的一个因素。

和人类一样,狗的神经反应也有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狗的行为和性情有关。自我控制往往比较难。一只狗在被扫描测试抑制嗅闻冲动的过程中一路吠叫,但它最终还是克制住了这种嗅闻冲动,直到科学家发出测试结束的信号。

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让科学家获得了关于狗大脑活动的大量信息。研究表明,狗的大脑在很多方面与人的大脑相似。科学家认为,生理过程的相似性表明了内在主观体验的相似性。这至少表明,狗的心理活动比科学家之前认为的要丰富得多。

科学研究揭示:对大脑结构和认知功能的了解,是理解狗狗心理的关键所在。动物大脑中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与人类大脑中的这种关系类似。因此,狗狗很可能也有一种类似的主观体验。

狗儿独特的心理体验与人类不同

尽管狗的神经系统十分复杂,科学研究还是揭示了狗狗的心理体验与人类心理体验的本质区别。

当我们想了解狗的心理活动时,我们本能地求助于拟人化,想象动物的想法有点像我们自己。但通过对人类与狗这两种物种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后表明,这种相似仅仅只是一种粗略的相近。其区别主要在于:狗运用敏锐的嗅觉来构建它们认识世界的图景,而人类首先是视觉生物;狗的大脑遵循的是标准的食肉动物模式,优先处理感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精确和快速的行动,而人类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发挥着包括语言功能在内的无与伦比的思维能力。

人在一生中会将成千上万的面孔形象保存在记忆中,而狗要记住的是成千上万种气味。在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上,狗与人类也有不同。人类的大脑不仅会不断回顾自己与他人曾经的关系,还会想象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狗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鼻不闻,心不烦”(类似人的“眼不见,心不烦”)的心态。狗狗及其主人在感官和认知上的差异表明:狗狗对这个世界的瞬时体验,与人类把现实、过去和未来结合起来的体验有很大不同。狗狗们似乎完全活在当下,既不会“思过去”,也不会“想未来”。

狗狗的社交智慧源自它们的野生祖先——狼。狼生活在一个协调良好的群体中。它们不仅要有效地与群体中其他个体沟通,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读懂其他成员的肢体语言来预测其他成员的意图。狗继承了狼的这些基本的大脑构建模块,而驯化过程在改变这些模块的同时,也融合了它们承继于狼的解读他人肢体语言的天赋。理解人类的身体语言对于那些拥有相当高的情感智力的狗狗们来说是很容易的,不过这种解读能力有时可能不那么准确。

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的信念驱动是这样的:与我们互动的人能考虑到我们的想法,并且他们也清楚我们知道这一点。而狗的社交智力似乎是由更简单却很有效的过程驱动的。它们会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过去曾发生过的类似情况进行比较,但它们不操心也不期待未来,并以这种简单而超然的思维方式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

狗狗真的会内疚吗?

2011年,一位狗主人将一段狗的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还自信满满地冠之以“狗会内疚!”的标题。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他回家后发现,装猫粮的袋子空空如也,而两只猎犬正蹲在旁边。一只金毛猎犬平静地躺着,似乎问心无愧的样子。另一只名叫丹佛的黄色拉布拉多犬则蹲伏在角落里.眼睛低垂,似乎表现出非常“内灰”的表情。狗主人对丹佛似乎知道自己过错的表现非常惊讶:“是你干的?”丹佛紧张地摇了摇尾巴,然后又做了个鬼脸。“你知道规矩,回狗屋去!”于是,这条狗乖乖地回了狗屋,给自己关了“禁闭”。

这段视频很快引发了大量评论。从那以后,“狗狗会羞愧”的说法变得流行起来。世界各地狗主人都在网上张贴他们的宠物狗因“不良行为”而愧疚战栗、并承认自己所犯错误的照片。但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我们所看到的狗的内疚表情其实根本不是一种负罪感。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让狗主人禁止他们的狗吃某种可口食物,然后让主人离开房间。当狗主人不在时,科学家将一些狗的食物拿掉不让狗吃。而有的狗则被允许吃。当主人回来时,他们被告知他们的狗吃了或者没有吃(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如果主人们认为他们的狗犯错,就会训斥,狗就会出现内疚表情。但那些没有吃过食物的狗如果受到主人训斥,甚至会比吃过食物的狗更可能有内疚表情。科学家因此认为:狗的所谓内疚表情很可能只是一种顺从反应,而并非是真的犯了错误。但狗的这种反应是有利的,因为这样能减少狗与人类的冲突。

有研究表明,过多训斥和惩罚可能会使狗感到困惑,从而导致它们产生焦虑,最终可能伤害狗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为保持人与狗之间的良好关系,科学家建议养狗人“将诱惑带走”——将垃圾筒的盖子盖好,把鞋子放进壁橱里,把小猫咪的零食藏起来……如果你的狗闯了祸,应该反省的也许是你自己。

猜你喜欢
狗狗科学家大脑
假如我是科学家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
狗狗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失踪的狗狗
狗狗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