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山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18-11-07 07:18信建华蒋小菊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5期
关键词:盆系石炭系远景

蒋 琛,信建华,蒋小菊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湖南 长沙410116)

1 矿床概况

牛头山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是根据“湖南省区域内1:20万区化异常”发现的矿床,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在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矿工作,在地、物、化等面积性工作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矿产检查,工程揭露等工作。对该地区矿床特征进行了精确研究,发现钨锡多金属矿脉(体)7条,其中矿区内4条(Ⅰ-Ⅳ),矿区中北部外围3条(Ⅴ-Ⅶ)。

图1 勘查区区域地质图

矿床成因为接触带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因此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同时指明了找矿标志,分析了找矿远景及后续探矿方向,对该矿区后续找矿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矿床区域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三叠系盖层构造层,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及浅海—滨海相碎屑岩地台型沉积建造(图1)。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特征

牛头山地区分布的主要地层为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泥盆系上统孟公坳组(D3m)、泥盆系上统孟公坳组(D3m)、石炭系下统马栏边组(C1m)、石炭系下统天鹅坪组(C1t)、石炭系下统石蹬子组(C1s)、石炭系下统测水组(Cc)、石炭系下统梓门桥组(Cz)及燕山早期花岗岩γ2(1)115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1)及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为区内主要赋矿层,

2.2 构造特征

矿床区内褶皱构造以复式褶皱构造为主,发育有天塘复向斜、铺前背斜、观音寺向斜、马头庙倒转复背斜等。该组褶皱皆成向西凸出的弯曲弧形,并为次级平行褶皱所复杂化。

2.3 岩浆岩特征

勘查区位于大东山岩体北缘及其外接触带。大东山岩体可分为早期中深成岩和晚期补充侵入岩(后者规模较小)。其岩性主要为斑状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岩体与泥盆系上统-下石炭统地层均呈侵入接触,接触面一般倾向围岩。岩体内蚀变作用主要有云英岩化、钠长石化、硅化,另有轻微绿泥石化、绢云岩化、高岭土化等。岩体的外接触变质带比较发育,变质晕宽一般为200m~500m,常为矽化、矽卡岩化、大理岩化和角岩化。

2.4 围岩蚀变

勘查区内与成矿较密切的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其次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云英岩化、大理岩化、绿泥石化等,分带较明显,由矿体中部往两侧,蚀变强度逐渐减弱,以矿体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2.5 矿体特征

经过前期工作,基本确定区内矿床类型,为接触带矽卡岩型,及个别盖层残留体或陷落体锡多金属矿(该类型规模有限,工业意义不大)。目前共发现矿(化)脉7条,矿区内4条(Ⅰ-Ⅳ),矿区中北部外围3条(Ⅴ-Ⅶ),矿(化)脉特征分述如下。

(1)接触带矽卡岩型矿脉

Ⅰ号钨矿脉:分布于矿区南部岩体外接触带,为隐伏岩体隆起与围岩接触交代所形成,WO3品位0.06%~0.41%,平均品位0.17%。

Ⅱ号钨(铋)矿脉:产于矿区南部岩体内接触带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钨矿体厚4.44m~5.31m,平均厚度4.88m,WO3品位0.22%~0.66%,平均品位0.46%;铋矿体厚度1.62m~2.39m,Bi品位0.21%~0.23%(BT3中)。

Ⅲ号钨矿脉:位于矿区南部岩体接触带,走向近北东东向,倾向346°,倾角76°;暂为单工程BT4所控制,矿脉厚1.13m;WO3品位0.17%。

图2 TC2揭露的Ⅰ号矿脉

图3 BT4揭露的Ⅲ号矿脉

(2)盖层残留体或陷落体锡多金属矿

Ⅳ号锡多金属矿脉:位于于矿区南东部荒洞一带,为残留的碳酸盐盖层与岩浆岩接触交代作用所形成。经物探工作推断,矿体走向延伸30m~40m,倾向延深10m~15m,矿体规模小,工业意义不大。

2.6 矿石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及矿石类型

(1)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主要有白钨矿、锡石、黄铁矿、褐铁矿,次有少量方铅矿、泡铋矿、自然银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石榴子石、透辉石、电气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等。

(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具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晶粒一般比较粗大。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星点浸染状构造。

(3)矿石类型

本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接触带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

3 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3.1 地球物理特征

在勘查区内开展了双频激电剖面测量工作,圈定6个幅频率异常,编号为M1-M6。采用激电扫面、充电法、对称四极测深等手段,对矿区东南部岩体内Ⅳ锡钨矿体的分布范围进行了测定。

其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侵入形成的矽卡岩多金属矿化,有进一步工作意义。

图4 Ⅳ号锡钨矿体充电法异常图

3.2 地球化学特

共圈定12处土壤综合异常(AP1-AP12),异常总面积约4km2。异常总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于大东岩体接触带,主要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石炭系下统-上泥盆统灰岩中,次为岩体内接触带黑云母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中;异常元素组合主要有 :W、Sn、Bi、Mo、Pb、Zn、Ag、Cu等,异常强度高、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各元素异常相互吻合性好;在AP2、AP9、AP10异常区追踪找矿,发现7条钨锡多金属矿(化)脉,异常与矿(化)体对应关系良好。各异常特征及解释推断。

3.3 水系沉积特征

由于区内曾有稀土开采活动,为了解稀土元素异常,在矿区岩体分布区(约4km2)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共采集34件水系沉积物样品,分析镧(La)、铈(Ce)、镨(Pr)、钕(Nd)、钬(Ho)、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铒(Er)、铥(Tm)、镱(Yb)、镥(Lu)、钇(Y)等15种稀土元素。

4 找矿标志

(1)工作区覆盖强烈,土壤异常为找矿良好标志,W、Sn、Bi、Pb、Zn、Ag等元素出现强异常,一般可发现矿(化)体。

(2)铁帽是找矿的直接标志,有的铁帽中钨达工业品位。

(3)矽卡岩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矿区已发现的矽卡岩均含矿。

(4)岩体接触带是找矿的有利部位,已发现的矿脉(体)大都位于岩体接触带。

(5)现场冷提取分析是找矿的良好手段,当土壤中Cu、Pb、Zn总量冷提取在100×10-6以上时,可能存在钨锡多金属矿化。

5 找矿远景分析

区内具较大找矿远景的地段主要是矿区南部岩体接触带,其次为矿区北部半冲岭-桐木湾一带;矿床类型主要为接触带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

5.1 矿区南部 (皂角山-烂泥塘一带)找矿远景评价

土壤异常特征明显。发育4处规模较大的土壤异常(AP9-AP12),异常总面积约1km2,沿岩体接触带呈近北东向带状分布,元素组合齐全,有W、Sn、Bi、Mo、Pb、Zn、Ag等元素异常;强度大多为Ⅲ级,异常浓集中心明显,相互吻合性好。

综上所述,矿区南部皂角山-烂泥塘一带岩体接触带具较大找矿远景。

5.2 矿区北部(半冲岭-桐木湾一带)找矿远景评价

发育AP1、AP2(北部)土壤异常,AP1异常元素组合较单一,主要为W,强度Ⅱ级,面积约0.2km2。AP2(北部)异常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长约1100m,宽60m~140m;元素组合主要为W、Ag,次有Sn、Bi、Cu、Pb等;W、Ag异常强度分别为Ⅲ、Ⅰ级,W峰值大于200×10-6,W、Ag异常吻合性好。

根据区内大东山花岗岩出露特征,该地段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根据该地段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异常特征分析,认为具有一定找矿远景。

猜你喜欢
盆系石炭系远景
大同石炭系煤高灰半焦浮选脱灰研究
四川盆地奉节地区上古生界古隆起特征及地质意义
浅析涞源县大黄峪钼矿成矿远景
如何通过红领巾寻访活动让队员理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东昆仑阿克楚克塞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川西地区中部存在泥盆系—石炭系吗?
——一个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推论
云南麻栗坡新厂冲-西畴兴街一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北地区ST3井泥盆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海之圣 财富论坛畅远景
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解剖石炭系内幕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