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丽娟
摘要:当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已经深入教育领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微课出现,微课,也叫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其主题明确、内容短小、学习方便等特点,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教对新课改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微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学习的方式将不受时空的限制,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应运而生,教育部门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投影仪、计算机、交互电子白板、PAD等设备在学校的投入和使用,使教师能够制作和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现在大部分高中生都有移动智能设备,使得他们学习微课更加方便。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微课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
一、高中历史微课的优势
(一)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高中历史微课的制作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某一问题或某一教学环节而进行的,目的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或解决这一问题。主题明确,目标突出,内容精炼,能够集中说明某一知识点或解决某一问题。不仅在学习内容上,还可以针对不同成绩的学生,成绩好的可以拓展研究,成绩不好的可以补充基础知识。
(二)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我们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高中历史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对学生具体历史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高中历史微课形式灵活、内容短小新颖、方便随时随地观看学习的特点,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地点。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互助共享、共同提高
高中历史微课的实施需要借助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来实现,学生还可以在观看微课时在网络上共同学习、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学习困惑。这种共享不仅是高中历史微课资源学习的共享,也可以是高中历史微课制作过程的共享。好的高中历史微课,往往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独特的视角、真实的学习层次需求是一个好的高中历史微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支撑。
(四)提升高中生历史学习的效果
当前的国情是很多高中都是大班或者超大班进行教学,每个班40-60人,学生的历史成绩参差不齐,而历史教师配比又少,学生多教师少,教师的教学任务就重,教师往往只能讲授大部分能接受的知识,造成历史成绩特别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没有提高,高中历史微课恰好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历史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制作相应的历史微课,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由于高中历史微课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反复观看,这就便利了没听懂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来复习巩固,从而达到帮助高中生提升历史学习效果的目的。加之,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层次比较高,对历史的求知有更高的需求,微课用时短、目的性强、利用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观看,正好符合了高中历史教学课程补充、知识拓展的需要,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影响高中历史微课发展的因素
(一)教师数量少任务重,微课开发制作费时多
当前的普遍情况是大部分高中的历史教师配比都非常的少,有的教师甚至跨年级上课,教学任务特别重,经常还要参加培训,教研,或者是应付于各种检查。使得一线历史教师能够自主利用来学习、制作历史微课的时间极其有限。要制作好一个精美的历史微课,从构思设计到制作加工直至完成需要耗费历史教师大量的心血和时间。
(二)微课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
微课的后期制作需要使用很多专业的软件,如:片头片尾修改、画面效果调整、字幕添加显示等这一环节,需要历史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熟练使用、操作相关软件,而事实上并非每位一线历史教师都能轻松应对,部分年长的老教师对此尤为困扰。
三、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引进年轻教师,加强各方合作
教育部分学校多一些历史教师的指标,多招一些年轻的历史教师,他们在本科、研究生阶段已经开始了解和学习微课的相关理念和技术,同时教师人数的增加,相应的减轻了教学负担。这样就能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制作微课的实践。另外学校还可以让历史教研组以专题的形式来制作微课,人多力量,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分配,实现历史微课的高效开发。
(二)搭建微课平台,建立分享机制
搭建功能完善、方便操作、具有评价管理功能的微课平台对于微课在高中的运用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功效。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能够方便地上传微课,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在线学习微课,教师之间可以交流心得经验。师生之间也能互相探讨学习,达到真正的智慧教育。平台的搭建意味着分享机制的创建,打破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在分享和交流中高中历史微课才能有效的运用于教學实践中,才能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赵国忠,傅一岑.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