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梅
学校音乐教育要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真正从心灵上、精神上热爱音乐,并能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美。课堂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惑,作为音乐教研员我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音乐观摩教学活动发现了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还需要改进。
一、杜绝学生唱歌“喊唱”现象
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要求。小学生具有天真、热情、好胜的特点,高兴起来就会放开喉咙的大声演唱。有的老师就会错误的认为学生大声演唱就可以表达歌曲的情绪,所以让学生不知疲倦的一遍遍演唱。而这种“喊唱”是发声中的不良现象,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果长时间的喊唱教师不及时纠正,会导致学生声音嘶哑,严重的还会毁坏声带,“喊唱”也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歌曲的音准。由于喊唱的声音生硬,音色不统一,使学生很难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歌曲中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也难以表现出来,更谈不上声情并茂了。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学生的“喊唱”现象呢?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养成轻声演唱的好习惯,从呼吸训练入手,指导学生运用气息支持演唱歌曲,打开喉咙轻唱,对学生音准、节奏也要有一定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掌握了这种演唱基本技能,一定会很好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二、忽视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歌曲是唱歌教学中的基本内容,有些教师认为学会了歌曲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唱会了一首歌曲,并不等于把一首歌唱好了。那种单纯以教唱、机械学唱,以唱会一首歌为目的,不作任何情感引导的唱歌教学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逐渐使学生失去对唱歌甚至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与人的目的,歌曲教学的过程应该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的活动。唱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使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来提高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唱好歌曲应该在了解歌曲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能用正确的方法来表现歌曲,使学生唱之有声,歌之有情。歌曲的艺术处理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怎样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要对歌曲进行全面的分析,抓住歌曲的音乐形象,主题思想,确定准确的歌唱技巧,合理的运用力度、速度等表现手段和多样的演唱形式来进行演唱,以真挚的情感去引导学生。依据歌曲整体的艺术形象,教师从范唱到学歌曲的全过程随时要渗透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准确的表现歌曲,使唱歌教学更具有魅力。
三、音乐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但是也有一些问题令人担忧,一些青年教师对课标把握不准、没有深刻理解教学目标和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难点,以至于把一节音乐课上成音乐知识课或是技能训练课、还有的教师一节课运用了许多游戏、小练习,以至于课快要结束,学生连歌曲都没有学会,这些种种的现象,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更新教育理念、更是没有抓住教学的根本,作为教师对于每一节课的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知道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你要怎样教,达到了什么效果。这需要音乐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在音乐理论上的修养和认识。上好音乐课是每一名音乐教师的本职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质:1.要有坚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熟悉、把握教材。对教材、和学生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教学效果。2.提高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技巧,即演唱、演奏、技能。有的教师专业素质不全面,会唱的不会弹、会弹得不会唱,还有的教师在为学生范唱时,做不到边弹边唱,即使是能边弹边唱,伴奏的和弦也不和谐。在律动或是简单的舞蹈示范动作也不能完美的展现给学生,这些不足和局限,影响了音乐课的质量,也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做到能够生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表演表现能力,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让学生爱上你的音乐课。
总之、小学的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课和一些音乐活动教授学生掌握演唱、演奏、综合表演的一些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学校的音乐教育充分的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这是一个需要音乐教师付出艰辛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工具进行提前准备和策划。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打造優质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