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运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建议

2018-11-06 04:49蔡欧晨彭传圣
水运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水运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蔡欧晨 彭传圣

【摘 要】 为更好地协调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消耗,国家对新时代水运行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要求,基于对我国水运业发展历程的调研与政府相关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分析,提出我国水运行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包括环境与生态系统污染容量进一步改善、能源利用进一步加强、空间承载力进一步提高、人口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等4个方面。建议:国内外因素影响下水运环境生态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应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并提升全球环境生态治理参与度;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极大改变能源利用模式,应鼓励新能源和新技术在水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恶化及港城争地等问题或会加剧我国港口退出、搬迁及整合,应结合各相关要素加强国家港口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已深刻改变现代物流体系,进而影响人口资源在水运行业的就业配置,应加强相关发展趋势研判并预作准备。

【关键词】 水运;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

0 引 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效已开始激发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本质变化。这种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其中一项是重点解决过去粗放式发展方式过度损耗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而导致很多地区居民对于美好人居环境的需求及未来发展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中提出多项具体举措。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行业,水运在其中扮演内外贸运输支柱的角色,是我国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我国水运行业发展至今,其巨大的市场体量对世界贸易和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向至关重要。在新时代新要求下,研判我国水运未来发展趋势,预先谋划该行业未来合理占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宏观规划和对策,将对我国经济的全局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1 新时代对我国水运行业发展的要求

在全国上下空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十九大报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和水运行业发展提出3个新的发展理念: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同时,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在旧有经济发展模式下,水运行业依靠规模效应、占用众多资源且集聚大量劳动人口的简单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变水运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共享、智慧的方向发展。

(2)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水运行业作为连通各地区经济运转、促进各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必须转向绿色、低碳、高效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环境、资源和生态重点保护及自身条件脆弱的地区。十九大报告首先将长江流域作为该发展模式的实践样板,希望对长江辐射区域形成联动效应。

(3)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化发展至今我国对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格局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經济战略。水运在积极推动我国贸易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在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以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相关产业的对外开放度。

2 我国水运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趋势

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根本是经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是当前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损耗与未来资源环境承载潜力间的审慎权衡。在不破坏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清洁、低碳、高效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我国水运行业近40年来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世界前十大港口独占其七、航运大国地位愈加稳固的成就,支撑了我国多年位列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外贸格局,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水运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耗费了我国区位优势地区大量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在环境与生态系统污染容量、能源利用、空间承载力和人口资源配置方面积累了错综复杂的问题。水运发展为我国创造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解决其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已刻不容缓,采取转型升级的战略和措施势在必行。同时,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的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也对水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1 环境容量和生态系统污染容量进一步改善

多年来水运行业环境和生态保护由环境保护部进行综合管理,交通运输部负责行业管理,涉海领域还涉及国家海洋局相关职能,各港口的环境生态保护由所在地方政府具体监管。过去环保领域“九龙治水”管理模式造成不少水运环保监管方面的缺项,在国家相继出台“水十条”“气十条”和“土十条”等污染防治计划后,各部门间的协调协作开始逐渐好转。通过近年来的查遗补漏,船舶大气污染控制及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等监管空白或不完善的问题都得到有效缓解。

未来水运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仍会不断强化和深化,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和沿江地区。通过区位优势及水运带来的优厚发展红利,沿海沿江地区的居民获得了很多经济发展方面的实惠,但为此付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代价与居民对于美好人居环境向往间的巨大落差更为凸显,他们有动力也有经济基础来改变现状。同时,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政问题,在当前国际环保法规愈发趋紧、国家间污染排放权益斗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我国的水运污染排放控制乃至碳减排均涉及我国的外交形势和国际形象。我国在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批准到正式生效过程中作出了关键性的重要贡献[1],作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制定[2]。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以深圳市为例,深圳市一直走在全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前列,这其中有响应国家号召、治理本地大气污染的动力,也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港口行业给予的强大助力。香港既想要防治深圳靠港船舶大气污染对自身环境的不利影响,又有着平衡深圳大气污染防治投入较低港口与自己环保投入较高港口间成本差异的经济因素考量。无论是出于经济因素还是环保因素,无论是受到国内影响还是国际影响,我国各地水运行业都会加紧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工作。

2.2 能源利用进一步加强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对水运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是水运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而且其中的大宗能源贸易更是构成水路运输的重要部分。能源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极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求对我国在国际水运和贸易中的布局有导向性影响。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过去我国已在能源发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一直是我国坚持的方向。水运行业出于经济效益考量,对节能、能效提升、电能替代等能源高效利用措施有天然动力,这些措施也往往伴生着能源清洁利用的环境效益。近年来我国包括水运行业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在节能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其优异表现在全行业中名列前茅。在国家能源总体发展战略指引下,水运行业在液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推广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人类已快要迈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门槛,必将在新能源利用与推广、传统能源高效利用、能源大规模传输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尽早实现技术突破并应用于水运行业,不但将增强我国水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可能对我国在世界贸易和水运网络中的布局,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2.3 空间承载力进一步提高

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港口建设要占据大量岸线,这就涉及具备优质水深和水动力条件的岸边土地和浅滩。这些资源难以再生,总量有限,所处生态环境又具有特有性和脆弱性。过去,我国通过造陆、深挖建设了大量的江河枢纽、深海良港、高等级航道。随着十八大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低端产能涉及的经济和水运业泡沫渐散,我国许多省市开始了区域性的港口整合,启动了空间与岸线及其他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空间和岸线资源再配置相对容易,但想重新恢复原生的自然生态及人居社会环境难度很大。

国家已认识到相关问题的严重性,从生态重点保护和脆弱区域开始着手解决,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首先提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论述。湖北省在该规划出台后立即响应,自2016年起加大治理长江干线非法码头的力度。但是,在治理过程中面临重新安置和生态修复等诸多问题,要圆满完成生态治理将会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此外,近40年来水运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我国港口业的发展奇迹,为全国沿海的各大港口城市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发展动力,但也近乎耗尽了陆海分界线赐予当地的珍贵宝藏。海洋生态恶化、岸线功能退化、城港争地的矛盾进入多发阶段,港口在不断向远海延伸。以天津为例,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12月发布《关于调整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等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缩减至不足之前的1/3,位于其南部的滨海新区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该保护区离海岸线最近的部分――青坨子贝壳堤核心区已处于填海造陆形成的天津滨海旅游区的半封闭水域之内,其距南侧填海造陆形成的天津港东疆港区直线距离不足5.5 km,距东侧规划建设的游艇码头直线距离不足2.5 km。2017年在国家多部委共同开展的“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中,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土地遭占用一事被通报。侵占自然保护区空间的非法行为较易被制止,但若想消除为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依法依规开展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和空间造成的影响,则任重而道远。

从经济发展历史,特别是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历程看,与我国发展之路类似的日本,其水运港口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战后日本迎来经济复兴,港口建设进入爆发期。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济走势日渐疲软,加之低端制造业开始向我国转移,日本产业也开始进入转型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对港口业产生连锁反应。为应对产业变化,自1994年起日本国土交通省提出“生态港口”的港口环保建设方针,启动了一大批港口生态修复及废弃港口区域生态重建的项目和工程,其中,横滨港老港区改造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经改造和生态修复后的港区成功转变为集旅游、商业与港城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中心城区。目前国内已有类似案例,2016年底日照港斥资6.8亿元的“月亮湾工程”开工建设,将石臼港区煤码头整体搬迁,通过生态修复还原为自然岸线,这是我国首个“退港还海”案例。

随着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化、水运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以及废弃港口占用空间和环境的释放,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进行生态修复形成自然岸线或优化为邮轮母港或其他高附加值港口作业区的现象或将成为“新常态”。

2.4 人口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多年来,水运行业提供了很多劳动密集型岗位,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变革造就了“智慧交通”及“智慧水运”的崛起,物流信息系统、全电力自动化码头、自动驾驶船舶的高速发展,使得水运行业的未来具有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前景。现代供应链体系高度的信息共享和个人订制特征导致物流供应链碎片化,带来物流行业的重大变革――物流末端运输开始吸引大量劳动力就业,而港口、仓储等物流节点开始进入信息化和自动化时代。[3]

未来我国水运行业在综合物流中的地位不会动摇,但要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水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世界领先的信息化、自动化和大数据技术,并同步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不断推进。

3 建 议

(1)国家已启动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在此背景下,应明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水运环境生态保护中的有关职责,进一步打通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合作通道,真正使各方做到各尽其责。同时,应强化我国在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制定和履约过程中的参与度,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强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财政主管部门及能源企业间的联动,进一步出台力度更大的能源清洁、低碳和高效利用激励措施。

(3)强化各地港口整合和空间岸线资源规划的顶层设计,加强港口布局规划与生态环境、海洋、综合交通、人口、能源、产业、旅游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同,特别是注意规划的前瞻指导性。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退港”浪潮,建议结合空间、岸线、环境等资源和宏观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先从国家层面入手进行规划,再向各地方推进。

(4)在大力推进水运物流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预判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趋势,在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同时做好劳动就业人口转移和安置工作。

4 结 语

我国迈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质量将是全国各界关注的焦点,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是国家继续坚持和深化的方向,水运作为经济贸易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基础优势产业将在其中起关键性作用。从基于协调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出发,在环境、生态、能源、空间、人口等多个因素及我国各地区之间进行综合协调并制定宏观战略和顶层规划仅是完成了初步工作,其后还应进行規划落实所需的路线图、工作目标、时间节点、任务分解等一系列细化工作,并出台详细的工作方案,这些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吕江.《巴黎协定》:新的制度安排、不确定性及中国选择[J].国际观察,2016(3):92-104.

[2] 张爽.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1届会议情况简报[J].世界海运,2017(12):11-13.

[3] 魏世桥,田维,孙峻峰,等.智慧港口内涵及其对航运企业的影响[J].港口装卸,2017(1):4-6.

猜你喜欢
水运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