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育,润泽生命

2018-11-06 10:46王萍孙俭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王萍生命学校

王萍 孙俭

王萍是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教育改革、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获得厅级以上奖励6项。

2013年12月30日,王萍由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教师出任河南大学附属小学校长。4年多来,作为校长,她是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将高深的教育理论融入教育管理实践,引领学校发展的呢?

教育:师生生命的互动共生

记者:从一名大学教师到一名小学校长,在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王萍:说来话长,我1999年中师毕业考的大学,之后保送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这样的经历让我有很多在中小学一线工作的同学,也了解了很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的博士论文《教育现象学的方法及应用》,介绍的就是探究一种能够让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然一体的方法。可能是我的这种实践关注吧,2010年我博士毕业时,河南大学副校长兼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军教授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去附小任校长,以教育家的理念来办一流的小学。当时,虽然我已经有了扎实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但缺乏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于是,我一边继续在大学做教师,一边调研了解全国优秀小学的管理模式,以便积累经验。直到2013年年底,我才来到附小担任校长。

从大学教师到小学校长,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我个人认为做研究必须秉承“回到事实本身”的基本原则,先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解该事物,然后作出的判断才会更客观、准确。做小学校长,首先要思考清楚小学到底要干什么,小学阶段在整个学制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4年多来,思考、行动、反思,再思考、再行动、再反思……我越来越明晰地认识到,学校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互动交融的场域,在这独特的生命场域,我们理应尊重并遵循一些生命的规则。

记者:是什么样的规则?

王萍:遵循孩子的生命成长规律,理解孩子的言行以及心境,体悟孩子变化的内心世界。

教育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回到本源,学校教育是人生命成长中的一种经历,是一个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必经阶段。学校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相处的场所,是师生生命互动交融、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场所。教育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为师生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共同体验生命成长,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发展的愿景是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的生命成长。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为生命打好底色,过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对教师而言,意味着调整最好的生命状态,引领学生的发展,让自己生活得有意义、有尊严。

体验教育:让生命与众不同

记者:有了好的教育理念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您是怎样把这些理念融入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

王萍:作为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孙广杰校长工作室”的一员,我有幸近距离接触孙广杰校长,学习其管理智慧。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向他请教学校的发展方向时,他没有直接答疑解惑,而是介绍了河南省中小学太行大峡谷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开发及活动组织模式,让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实践活动体验,让他们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新鲜体验。这些话语引起了我的深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生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生命体验也是我博士期间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学的关注对象。由此,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成为我的理论落地实践的切入点。

记者: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这是一个比分数和成绩更高层次的目标,很难量化。那么,您是怎样落实的?

王萍:经过4年多的努力,我们从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入手,初步探索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体验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认为,学习并不是学习内容的获得和传递,而是在经验中去获得知识,转化知识,运用知识,即具体的体验—观察和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在新情境中去测试。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决定先从转变教师理念做起。

我先以《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为题,通过典型小故事的分析为教师呈现了好教师的标准:能够对具体情境下的孩子作出恰当、机智的反应,走进孩子的内心,从而走进他们的生命中。

接着,我请教师回憶自己在求学或培训经历中印象深刻的老师,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挖掘出教师个人成长历程中影响深远的关键人物或事件。后来,我请老师们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之后进行分析:平时自己说的哪些话对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影响,哪些话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时,老师怎样做才能打动学生,触动他们的心灵;在面对师生冲突时,是否能有意识地去引领学生……

在这样的教育故事讲述中,教师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一言一行,积极传递正能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体育教师郝磊的讲述,一名学生在运动会800米短跑项目中不小心摔倒了。要是往常他肯定会生气,抱怨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名次,但是想起培训活动中倡导的鼓励和肯定学生,他就走到孩子身边说:没有得奖没关系,我们明年还有机会。等到第二年的运动会,这名学生夺得800米短跑项目全校第一名。我想,这件事一定会在师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记者:刚才讲述的是教师的生命体验发生了变化,那么学生呢?怎样对学生具体实施体验教育?

王萍:体验教育是能触动人心灵的教育。有人说,“教育,就是当你所学的知识全部忘记了之后所剩下的东西”,如果是这样,若干年后,我们能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呢?日常的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生命状态,也占据着学生校园生活的主体地位。为让体验教育常态化,4年来,我们做到了各科教学渗透体验教育,科学课上让学生捕捉昆虫,美术课上让学生进行陶泥制作,音乐课上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心理课上让学生排练情景剧……

体验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而应该有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实施体验教育的“课堂”。秋季学期,到农村手拉手学校,与当地学生一起收花生、挖红薯,开展学农实践;春季学期,到太行大峡谷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晨明校外教育基地等,开展拓展训练等团队活动。

我记得,在一次拓展训练中,当教官讲解完高空断桥项目要领后,一个四年级男生举手,勇敢地爬上6米高台,但站在断桥边上再也不敢向前。虽然教练、老师、同学都在下面为他加油,足足等了半个小时,但最后还是由教官将他安全送到地上。他说了一句话:“老师,我知道什么是害怕了!”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相信这些故事会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写实记录:让体验融入生命

记者:前面我们提到学生生命体验是一个很难被量化的东西,那么学校怎样去检验或评价这种教育的效果呢?

王萍:体验活动如果没有写实记录和感悟反思,就只是活动而不能称之为教育。我们通过写实记录,见证学生成长足迹,让体验教育更加深入。

我们按照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将学期中的日常评价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纸质成长档案与校级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相结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中,我们开展了包括学期初的描述自我、规划生活,学期中的习惯养成、日常学习表现、各项活动的参与和学期末的总结反思等内容的写实记录。一二年级学生在家长协助下完成,三四年级学生在家长指导下独立完成,五六年级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全面记录、反思个人的成长历程,从中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2016年春季学期,我们委托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开发的校级电子平台开始试用,写实记录可以在电子平台上以照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存储和展示,毕业时还可生成图文并茂的成长纪念册。

2017年,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出台了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标准开展校内评优奖先的方案,学生评优、班级评优、教师评优都直接和写实记录、综合素质评价挂钩,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不仅仅是生命成长的财富,也是多元评价的内容。

记者: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思路,也是學校所具有的独特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请问在未来学校有什么新的愿景?

王萍:体验教育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我们会逐渐梳理已有的实践经验,使其进一步丰富完善,形成体系。同时,着眼于孩子的视野扩展和长期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实施带学生参观河大实验室、引入学生职业体验等举措,积极为学生寻找更多的观摩、体验机会。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满满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在体验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作为校长,我会继续带领班子成员,为教师创造更好的专业发展条件和机会,让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和孩子们一起体验生命之旅!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王萍生命学校
它是什么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