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杰 宋志萍
doi:10.3969/j .issn.1007-614x.2018.3.111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的潜在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分析龋齿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刷牙、吃甜食、咀嚼习惯、吃酸食、饭后不漱口、母亲孕期缺钙、孕期吸烟酗酒、孕期龋齿对儿童龋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刷牙、吃甜食、不良的咀嚼习惯、吃酸食、饭后不漱口、母亲孕期缺钙、孕期吸烟酗酒、孕期龋齿是儿童龋齿的潜在危险因素。
关键词:龋齿;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相关分析
龋齿俗称蛀牙,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会继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1]。本试验就是研究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推动该病的防治工作。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6月选择本院口腔科确诊为龋齿并接受治疗的患儿50例作为试验组,男27例,年龄(4.1±1.1)岁;女23例,年龄(4.6±1.2)岁;龋齿颗数(2.O±1.1)颗,患病时间(97.0±4.5)d。另外选取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男25例,年龄(5.O±1.1)岁;女25例,年龄(4.9±1.0)岁。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儿童及家属对本试验知情同意。
病例入选标准:①患儿均经口腔科检查发现龋齿。②患者年龄<7岁。③患者头脑清醒、情绪稳定,无精神类疾病,可以配合试验。④患者无家族遗传病、严重内分泌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
方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临床视诊和问诊,记录其在生活中可能导致龋齿的因素,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观察指标:本试验将性别、不刷牙、吃甜食、咀嚼习惯、吃酸食、饭后不漱口、母亲怀孕期间缺钙、母亲孕期龋齿、孕期吸烟酗酒作为儿童龋齿的考察因素。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O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性别、不刷牙、吃甜食、咀嚼习惯、吃酸食、饭后不漱口、母亲怀孕期间缺钙、母亲孕期龋齿、孕期吸烟酗酒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性别P值>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性别不是儿童龋齿的潜在危险因素。而不刷牙、吃甜食、咀嚼习惯、吃酸食、饭后不漱口、母亲孕期缺钙、母亲孕期龋齿、母亲吸烟酗酒的P值均<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不刷牙、吃甜食、不良的咀嚼习惯、吃酸食、饭后不漱口、母亲孕期缺钙、母亲孕期龋齿、母亲吸烟酗酒是引起儿童龋齿的潜在危险因素。见表1。
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以龋齿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对龋齿有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变量进入水准为P=0.05,两分类变量赋值O、1。在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不刷牙、吃甜食、咀嚼习惯、吃酸食、饭后不漱口、母亲孕期缺钙、母亲孕期龋齿、母亲吸烟酗酒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容易导致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有不刷牙、吃甜食、不良的咀嚼习惯、吃酸食、饭后不漱口、母亲孕期缺钙、母亲孕期龋齿、母亲吸烟酗酒。见表2。
讨论
本试验证明为预防龋齿的发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是卫生习惯,坚持使用正确的刷牙姿势清洁牙齿和口腔,饭后漱口;第二,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少食甜食、酸食,食用此类食物后应漱口,以减少其对牙齿的损伤;第三,养成良好的咀嚼习惯,不使用单侧牙齿咀嚼[2]。
本试验还证明了孕妇吸烟酗酒对儿童的影响。烟草含有尼古丁,加大了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生成,加快了代谢活动,进而导致龋齿[3、4];孕妇应该注意孕期钙质的补充,这对于孕妇自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孕期母亲龋齿对今后儿童也有不利影响,建议在备孕前进行全面的体检,对龋齿以及一些对胎儿有影响的疾病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于杰.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危险因素逻辑回归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9):1385-1386.
[2]李杨,房丹.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龋病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6):2271-2272.
[3]王春丽,韩煊,夏欣.学龄前流动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雜志,2016,24(9):1000-1002.
[4]杭庆华.小儿龋齿相关风险因素回归分析及预防保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8):133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