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的孩子 焦虑的父母

2018-11-06 06:25刘景琦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娶媳妇孙子大人

□ 刘景琦

大家小心翼翼地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大人所有的苦累都藏在心里,孩子的小心思通过逆反行为得到释放。在这不轻松的亲子关系下,整个家庭像一只小船,漂泊在村庄舆论构成的风暴中,陷入村庄的惊涛骇浪里。

留守儿童长期沉迷手机游戏已成了学校和家长担心的焦点。 图片摄影/廖尚刚

“不想上学了,想混社会”

小赵现在正在读初三,打算过完年不去上学了,他觉得学习没有意思, “不想上学了,想混社会”。因为同学们都出去打工了,花花世界的诱惑还是蛮大的。看着同龄人很老练地抽烟喝酒,讲述着在外边的经历,怀揣着梦想与荷尔蒙的青春之躯,怎能不被打动?

小赵父母对此虽然比较焦虑,但也无可奈何。父母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不了解社会舆论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只知道上学很好,却无法说服子女。父母似乎也不敢违逆孩子的意愿,害怕“得罪”子女。在这种情况下,小赵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不想上学了,想混社会”。

不过,打工梦,只能让他们成为打工队伍中的一员。我们曾采访过一位在东莞一家毛织厂打工的30岁的年轻人,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打工经历的:

毛织厂分淡旺季,3-4月是淡季,一个月收入2000-4000元, 5-9月是旺季,一个月7000-8000元,10-12月又是淡季,一个月4000-5000元,平均下来一年最多干11个月,收入近5万元。

平时有不少开销。广东天气热,每天光喝水要花10块钱。发完工资会放假,放假出去玩一下,晚上吃夜宵、吃烧烤、喝啤酒。自己在各个镇都有朋友,有时候会去朋友那镇去玩,自己的朋友会招待自己,同样,朋友过来,自己也要招待他们。

这种典型的打工者的生活似乎很惬意。但是,它又离电视上的描述相差甚远。大多数打工者只能一辈子当工人。在今天,打工者意味着的是没有地位、没有面子、没有前途,是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阶层流动。但年轻的小赵并不了解这些。

“一天一斤酒,你给不给他钱?”

小钱今年20岁,整天赖在家里,不想出去打工了。在经历了初入社会的兴奋之后,小钱越来越觉得在外边混其实并不潇洒。“不想上学,想混社会”的想法太幼稚了,自己已然吃了大亏,但是现在,想要回到学校已经很不现实了。家便成了自由的港湾,在工厂里,人是不自由的,就像在学校被老师管束一样,而在家,是不受约束的,可以每天睡懒觉,天天一斤酒。

在家不受约束,是有着很深刻的村庄社会生活背景的。在华北农村,成人不是根据年龄,而是根据婚姻,一旦成家有了孩子,一个人就会被当成大人来看待,连村庄里边的人情,也开始由小辈走动。但在没成家之前,一个人还是会被当成小孩儿来看待的,做了什么错事,都可以用“还只是个孩子”来掩饰,是可以被原谅的,是可以对家庭和自己不负责任的。

在家不受约束,还与现在的亲子关系有关。建房、娶媳妇、给孙子摆满月酒都是父辈的责任,作为儿子,是不用操心自己的婚姻大事的,他们会有“反正不结婚,别人又不是戳我的脊梁骨”的想法,自己可以自由一些。

作为父母,如若儿子没结婚,是自己没有做好父母,儿子没有责任心,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都是我们父母的错,没有给他娶媳妇,让他没有责任心,要是他娶媳妇了,就不会这样了”,这样荒谬的言论就纷纷出现了。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也很为难,儿子已经长大了,赖在家里,不出去挣钱,要不要批评他?天天一斤酒,要不要给他钱?给他钱,就是惯着他,越惯着他,他就越没有责任心,要是不惯着他,他会祭出“父母不会当父母”的大旗,要跟你断绝父子、母子关系,因为你没给他完成娶媳妇、建房的任务,他就有足够正当的理由跟你缠。

做父母,真的好难啊!

忙人带孩子,闲人到处晃

2017年,在老家调研,有一天早上八点多,我们去隔壁镇找一位村党支部副书记,发现他老早就不在家里了。在他们家的楼上,站着一个睡眼惺忪的年轻人,后来知道这是副书记的儿子。过了不久,这个年轻人就和一个漂亮姑娘骑着摩托车走了。

晚上,我们终于见到了从养猪场回来的这位副书记。聊天时,我们了解,他已经有了一个2岁左右孙子了。孙子是由奶奶照看着,基本费用都是由副书记两口子负担。晚上十点多,两个年轻人回来之后,都没有看孩子一眼,就直接上楼睡觉去了。

副书记夫妇很忙,家里养了2000多头猪,他的老婆还负责做饲料生意,但他们还是要照看孙子,而他的儿子儿媳看起来是比较清闲。

有天傍晚,我们去村书记的养鸡场那里。当时他的儿子和儿媳也在那里,衣着比较光鲜。在我们访谈时,村书记的孙子就在旁边爬啊爬。因为这里是养鸡场,所以是比较脏的,空气中还夹杂着鸡粪的味道。过了一会儿,书记的儿子带着儿媳开着车走了,孩子就留在鸡场。书记说,他们老两口晚上带孙子,睡在养鸡场旁搭建的小平房里。屋子里边比较昏暗潮湿,各种杂物都堆放在那里。书记说,他的儿子跟他一起养鸡,儿媳妇在中通豫南公司上班。其实小夫妻并不忙。而书记老两口不仅养鸡、还流转了30多亩地搞种植。最后变成老人比较忙,忙人带孩子,年轻人比较闲,闲人到处晃。

这些似乎不是个例。一般情况下,孩子初中毕业辍学,在家里玩一年后出去打工,挣的钱基本上都被年轻人花了。这时候,父代挣钱给儿子建好房子,准备好彩礼。等到孩子结婚,有了孙子,一般年轻夫妇都会选择出去打工,把孩子扔在家里边。

小夫妻的工资一般是自己挣自己花,不会往家里寄钱,孙子孙女的各种开销,都是由父代承担。有个老人说,孩子的尿不湿、奶粉、平时的医药费用、吃饭、零食、幼儿园的学费、小学的学杂费,都是由爷爷奶奶出的钱,当然,有时候小夫妻也会出钱。也有老人说,一般衣服钱都是小夫妻出的,原因是小夫妻嫌父母买的衣服不好看。我在想,如果父代的审美眼光也比较好的话,估计小夫妻连衣服钱也不会出的。

当大人很累,当孩子很轻松,但亲子关系却不轻松

“孙当爷,爷当孙”似乎成了农村亲子关系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父子之间形成了某种不对称性,大人忙死,孩子闲死;大人虽然忙,却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孩子虽闲,却什么都不用做,“反正社会舆论这个大板子打不到自己身上”。

“给儿子结婚”是一个硬任务,孩子读博士甚至也不能免俗。早婚已成为普遍现象,40多岁的中年人当爷爷奶奶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看着别人开始晒儿子的结婚照,晒孙子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地参加别人家孩子的婚礼,一次又一次地被询问自己儿子的婚姻状况,即使自家孩子以后可能会有出息,父母还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不结婚,你读博士还不如人家出去打工的”,当父母免不了唠叨几句,又开始做抱孙子的梦。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并没有看到读博士带来的现实好处,所以都会在博士的母亲那里揶揄几句:“俺虽然有孙子了,但还是比不上你,你孩子有出息,读的是博士。”

孩子很潇洒轻松。想上学就上,想打工就打,孩子想照顾就照顾。孩子知道大人的艰辛,所以就想着趁自己年轻多潇洒几年,免得以后没时间玩了。但他们在挥霍自己青春的时候,并没有形成自己成长的主体性,也没有在社会上学到一技之长,最后还是回到打苦工给孩子赚钱娶媳妇的老路上来。

这样的情况下,亲子之间的互动便更加微妙了。做父母的其实并不轻松,这不仅仅体现在当父母承担的责任不轻松,也体现在对待子女态度方面的不轻松。在传统家庭,父子之间有着亲亲、尊尊的关系,记得小时候,我的舅舅都50多岁了,还被姥爷拿着扫帚打,就因为舅舅做错事情了。但姥爷生病的时候,舅舅无怨无悔地伺候老人家。

在人生任务的压力之下,不给孩子零花钱变成了“不会做父母”,孩子要跟父母断绝父子关系,而大人为了家庭在村庄社会的脸面,又不敢跟孩子撕破脸,只能顺着孩子。长此以往,父母对孩子就采取“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的态度,不敢管束自己的孩子。孩子反感学校与家庭的灌输,逆反心理始终在作祟,觉得自己始终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向往着所谓自由生活,心里有话也不愿向父母讲。一方不愿讲,一方不敢问,大家小心翼翼地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大人所有的苦累都藏在心里,孩子的小心思通过逆反行为得到释放。在这不轻松的亲子关系下,整个家庭像一只小船,漂泊在村庄舆论构成的风暴中,陷入村庄的惊涛骇浪里。◀

猜你喜欢
娶媳妇孙子大人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孙子壵
中越边境村民“娶媳妇”调查
中越边境村民“娶媳妇”调查
孙子垚
孙子垚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