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东方马可·波罗

2018-11-05 03:33
海外星云 2018年20期
关键词:泉州

“丝路行”

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会在新栏目“丝路行”中为读者带来沿路国家和地区最美的人文景色。

1330年元文宗至顺元年,有一位20岁的青年航海家,从泉州出发,历时五年途径亚洲、非洲、欧洲,开辟了一条时间之久跨越之广的海上丝绸之路。他一生两次出海,途经2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这一纪录堪称前无古人。

75年后,郑和下西洋,162年后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67年后葡萄牙人达·伽马抵达非洲南端好望角。相比较之下,这位20岁年轻人的壮举,早了近百年光景。

他就是被誉为“东方马可·波罗”的中国航海先驱,也是古代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流的领航者——汪大渊。

汪大渊1311出生于江西南昌市青云谱区汪家垄。这一年,马可·波罗已经返回欧洲,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已经问世13年。从汪大渊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其父亲对他的希望离不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观念,希望他走一条读书仕进之路,故而取《论语》中“焕乎有文章”的意思,为他起字曰“焕章”。不过,就“大渊”的本意来说就是大海的意思,似乎冥冥之中,汪大渊早已与海结缘。

南昌自唐朝以来便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外边的繁华富饶经过航船口头相传。也许自幼便受此影响,对外面的世界和那方海洋充满向往。也许他早已洞察时事,身为汉族人的他在蒙古铁蹄压榨下的官场并不能承载他的志向。

成年后的汪大渊离开家乡外出游历,他沿着赣江上溯,抵达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商业港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泉州。在这里,他看到各种肤色和操着各种语言的人们,摩肩接踵;看到琳琅满目的中西货物,堆积如山;港湾里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船只,特别是商贾、水手叙述的他国风情,是那样的生动、有趣,这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激发了他探险求奇的欲望。

汪大渊第一次出海是在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这一年他刚满20岁。20岁的汪大渊,搭一艘远洋商船,朝着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进发。他立于高高翘起的船头,看着天际白云起落,看着滚滚波涛在脚下涌流,心情也同波涛一样汹涌起伏。

第一次航行他从泉州出发,经海南岛、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一带)、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渡地中海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又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折向南直到莫桑比克,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然后到澳大利亚、加里曼丹岛,又往菲律宾群岛,于元统二年(1334)夏秋间返回泉州。此次航海历时约五年之久。

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又进行第二次远航,仍从泉州港出发,这次他先至台湾,后赴东南亚诸地,途经菲律宾诸岛、文莱,再绕加里曼丹岛,转入大东洋西部爪哇、东帝汶诸地。于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时间约为三年。

每到一地,汪大渊便留下详细的文字记录,生动形象的记载下了各地人当时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笔记,写出《岛夷志略》。为后人留下了关于元代中国对外海上贸易的大量一手资料。

《岛夷志略》约两万字100个篇章,其中有40多篇记述了瓷器贸易,有20多篇记载了青花瓷贸易,由此可见中国的瓷器在国外是多么畅销。书中记载的国名、地名多达220余个,所述内容涉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险要、方域疆土、土特物品和民情风俗,范围包括南亚、西亚、东南亚以至东非广大地区。

书中多处记载华侨在海外的情况,如泉州吴宅商人居住于古里地闷(今帝汶岛),元朝出征爪哇部队有一部分官兵仍留在勾栏山(今格兰岛),等等。对所历国家、地区地形和位置的记叙有三岛(菲律宾马尼拉湾附近);琉球(今台湾岛),“地势盘穹,林木合抱”。此外书中记载台湾、澎湖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当时台湾属澎湖,澎湖属泉州晋江县,盐课、税收统归晋江县。

该书首次对外国的地理、地脉进行分析,对各地的气候特征按照冷、暖、热、凉、温进行分类,还对季节和降雨情况进行记录,对各地土壤进行三级二等的分类,对各地树木、农作物做了记录。书中还记述了许多当地纺织、酿酒、造船、陶瓷金属制品等工艺技术。

在《岛夷志略》中有两节详细记载在澳洲的所见所闻,这些文字是见诸于世的关于澳大利亚最早的文字记载,约200年后欧洲人才知道世界上有澳大利亚这一大陆。他绘声绘色地描写澳大利亚土著人“男女异形,不织不衣,以鸟羽掩身,食无烟火,惟有茹毛饮血,巢居穴处而已。”有的“穿五色短衫,以朋加刺布为独幅裙系之。”

汪大渊详细述说了澳大利亚风土物产,应该是关于澳大利亚大陆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当然还需要一些时日的发掘、研究将这一重大结论予以最终确认。

很多现代学者将汪大渊称为“航海家”。与其说汪大渊是航海家,不如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实际上,他对航海技术并不了解,更没有什么经验。在这艘海船上,汪大渊既不是船员,也不是商人,而是一名特殊的乘客,准确地说,他是一位历史地理的觀察者和记录者。

我们的历史是势利的,它会记下帝王将相的一切琐事,但往往却将那些才智过人、造福社会、付出生命的仁人志士付之阙如。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只有《岛夷志略》,却对作者汪大渊一无所知,或者,这也符合汪大渊本人的性情,他一生时光献给大海、探索未知,也许这就是他的追求。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畅通,各个国家贸易往来日益频繁,700多年前的航海先驱汪大渊更不应被后人遗忘。

2017年7月11日,是第13个航海日,南昌市青云谱区建造了汪大渊广场。高达12米的汪大渊铜像巍峨地伫立在2000平方米的广场中央,他目光如炬,注视着南方,注视着千里之外他深沉热爱的汪洋大海。(综合自网络)(编辑/莱西)

猜你喜欢
泉州
泉州!泉州!!
你要去泉州吗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立体三维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泉州第一中学为例
德济门:一个门见证一座城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节选)
第十三章 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