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果
在古城西安城墙东北处,与唐大明宫遗址一街之隔,有一个集文化艺术中心、工业遗产博物馆和城市文化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地方,即大华1935。大华纱厂是西安最早的现代纺织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见证,是近代全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便利用大华纱厂1935年所建的织布车间建筑遗存改建而成,是陕西省首个建立在工业遗产基础上的博物馆。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两个短暂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批民族资本家,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12年,湖北商人徐荣廷承租了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四局”(布、纱、丝、麻四局)。经过8年艰苦打拼后开始自行创办民族工业:1920年创办裕华纺织股份公司,建武昌裕华纱厂;1921年创办大兴纺织股份公司,建石家庄大兴纱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日货充斥中国市场,使刚刚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陷入了危机。为挽回在东部地区的损失,抵制日本棉纱的杀价倾销,大兴公司决定在西北地区创办大兴第二厂。
1934年夏,时任石家庄大兴纱厂厂长的石凤翔到达西安,几经周折终于在西安火车站附近选定厂址,在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的支持下,多方斡旋,购地123亩。次年开始着手建厂,他们以钢铁为主体修建厂房,省时省料,便于维修,直到今天,这些鋼架构仍然巍然伫立,坚固异常。1935年底,土建竣工。当时,西安还没有工业用电。因此该厂从河北石家庄迁来1台美式威斯登豪斯1000千瓦透平发电机及配套设备。1935年底,发电厂建成发电,成为西安地区第一座工业发电厂。从经过一年半的施工和安装,大兴二厂于1936年7月正式投产,规模为12000锭纱机、320台布机。它是西北地区近代以来的第一个机器纺织厂,当年即盈利20万元。
由于董事会对西北市场前景看好,决定新厂独立经营。在石凤翔的建议下,预备将生产规模扩大到纱机30000锭、布机800台的水平。由于投资太大,董事会当即决定由裕华增资100万元,再由大兴、裕华两公司董事投资50万元,组成新的董事会,并取二公司名称各一字合为“大华”,将大兴二厂更名为长安大华纱厂。
大华纱厂是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而成立的民族工业。抗战期间,用国货对抗洋货的倾销,以实业报国支持抗战。
为抵制日本龙头细布,石凤翔创立了雁塔牌细布,他投入全部精力,确保雁塔细布无论在外观、色泽、手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深受用户好评,畅销西北地区。当时的西北地区,因为只有大华一家纺织企业,手工织户也很少,棉价通常比申、汉每担低3至4元。为保证质量,大华购进棉花都经过精选和分级,因此,售出布价每匹又比申、汉高1元左右。这样大华因地区差价,比国内同类企业获利都要稍高一些。据厂志记载,公司从开工到1938年的前3年间,每年分别盈利为20万元、133万元、476万元。
但好景不长,从1938年起,民国政府在后方实行花纱布战时军事制,大华纱厂每月生产3万余军需用布,占生产总量的70-80%。也因此成为日军飞机轰炸重点目标之一,为了防备空袭,大华纱厂想了不少办法,甚至与远在上海的意大利天主堂签订协议,请意籍人员驻厂并悬挂意大利国旗,希望能避免日军轰炸,可惜这些努力都未奏效。
1939年10月11日午后1时许,日军出动12架飞机进袭西安,在大华厂投下炸弹及燃烧弹50余枚,以致棉花烧去25000担,炸毁工厂饭厅2栋,其他房屋住宅60余间,工人死伤40余名。损失约折合法币1347万元。1941年5月6日,大华再次遭受敌机轰炸,厂内外共落炸弹20余枚,炸毁拆包机1部,燃烧棉花5000余斤,炸毁工人食堂1栋。12月2日,敌机又至,在厂内投燃烧弹4枚,击中棉花仓库,烧毁棉花1465包,损失约计百万余元。这3次日机轰炸,使大华纱厂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忙于接收纱厂,不再对后方实施花纱布战时管制,从11月起,各纺织企业开始恢复自由生产,大华纱厂也重整旗鼓。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6月27日,大华纱厂全场举行复工庆典大会。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贺龙将军也专程到场祝贺。大华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时大华纱厂共有纱锭32896枚,布机800台,职工3047人。1954年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大华纱厂转为国有,成为西安重要的工业基础和骨干企业,并向新建的纺织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66年,大华纱厂更名为国营陕西第十一棉纺织厂。上世纪80年代,大华纱厂开始亏损,最终在2008年因经营不善而申请政策性破产,大华纱厂成为一段历史。
(责编 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