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者特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析*

2018-11-05 09:02李雅丽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办公

李雅丽

(南宁学院 公共教学部,广西 南宁 530200)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对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多数高校面临着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的现状,本文以南宁学院2017级大学一年级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皆在了解他们计算机基础的现状,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为了了解2017级大一新生(大学一年级)计算机基础现状,使课程改革更有针对性。文章主要用问卷调查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调研,共652名学生。本次调查是在学生正式开课之前进行的。

2.调查问卷的编制及试用

根据研究目的,文章将问卷的内容大概划分为“学生基本情况”、“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三个维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分为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

文章根据确定的问卷目标体系,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编写,在完成问卷编写后,与专家进行了探讨,对问卷部分题目做了一定的调整,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进行了预测。根据被试者反馈的情况,再进一步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调查问卷(正式版)》。

3.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问卷编制好后,形成一个关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调查问卷”的电子问卷,形成相应的网址和二维码,在2017级大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正式开课前发放此问卷。一共回收66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652份,问卷有效率为98.79%。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研究将回收后的问卷进行编码,导入到Excel 2016和SPSS 20.0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实际需要将其绘制成表格或图表,清晰、直观、形象地展示统计结果。对问卷做了Cronbach’α Alpha可靠性分析,得出α值为0.853。一共回收660份问卷,男生占总数的69.2%;女生占总数的30.8%。

1.家庭城乡背景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学生来自农村、乡镇、城市分别占总数的69.6%、16.6%、12.6%,约70%的学生来自农村。目前,我们城乡发展不均衡,存在一定差异,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教学资源也较丰富,不难得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会受其影响。

2.学习态度呈现实用性

学生对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持肯定的态度,97.70%学生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很实用且愿意学习。目前大部分大学生以实用为导向,即希望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对自己今后工作有帮助或增加就业机会。可知,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和认识是积极、正确的,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

3.自主学习呈现积极性

当今知识、信息、科技等更新如此之快,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其基本手段和必然路径,创新创业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取向。[1]目前,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显示:45.09%学生表示是通过自学掌握的;37.27%学生表示是从课堂教学中得来的。可见,现在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巴斯曾指出,如果是在半个世纪之前,人们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一直可以运用到退休之前。而在当今时代,这个数字缩减为2%。这意味着,当今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98%需要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得。[2]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双创”理念下,当代大学生的特殊需要,也是他们适应社会提高自我的必然需要。

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先翻阅资料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法。这样对教师是一种“减压”,对学生更是一种锻炼。

4.学习结果呈现差异性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计算机的应用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普及,大部分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91.79%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其中,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占总数的55.67%,略高于高中阶段;从未学习过的占总数8.21%。

学习内容方面:覆盖面较广,最多的是浏览器的基本使用44.67%,其次是基本办公软件Office(Excel、PowerPoint、Word 等)占 43.35%。

对于办公软件的掌握情况:可以使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占总数的35.47%;可以使用PowerPoint(PPT)做简单课件的占41.38%;可以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等)处理文字的占43.51%。从数据得出Excel的掌握情况略低于其他两个软件。还有39.74%的学生学习过计算机的构成;另外,也有个别同学接触过计算机新技术(3D打印、VR等)。可见,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5.显著性分析

(1)不同性别学生的 Office 办公软件(Excel、Word、PowerPoint)掌握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得出,不同性别学生在“可以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等”存在显著性差异;对Excel和PowerPoint使用不存在显著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自的思想和潜能,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不足为奇的。

表1 不同性别学生基本办公软件掌握情况

(2)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 Office办公软件(Excel、Word、PowerPoint)掌握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得出,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对 Office 办公软件(Excel、Word、PowerPoint)掌握情况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对Excel和Word的使用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可见,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大。当然,也不仅仅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系统中其他因素也密切相关,如:教师、学生本身、教学资源等。

表2 不同地区学生基本办公软件掌握情况

三、课程改革探析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参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培养“双创”型和应用型人才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要从“知识传授为导向”向“能力培养为导向”迈进,构建“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着眼能力”特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3]教育改革应坚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重中之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扩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一直存在,学生在就业时也会面临较尴尬局面,因此,课程设置不但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等,还要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实用性,侧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需求引导,制定服务于专业特色的教学目标

目前,教学目标呈现一体化趋势。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面对不同专业以及多元化学生,依然沿用相同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进度等,这无疑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相应划分,还应对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他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研读,并结合近几年社会需求,制定具有专业特色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大纲。[4]

2.关注学生,设计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前的学情分析(调查问卷),了解到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尽管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真正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较浅薄,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他们自身的理解能力、操作技能以及主观能动性等也存在差异。鉴于此,教学内容上的选择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个体差异,[5]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多口味”的教学内容。第一层:基础知识篇(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不同的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等),这一部分学生自愿选学,线上和面对面两种形式;第二层:高级进阶篇(Office办公软件高阶学习、音视频编辑软件以及一些新的计算机技术等);第三层:专业技能篇,这部分要与专业教师合作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为他们 “量身打造”,如土建类专业开设绘图类课程(CAD),会计类专业开设数据统计类课程等(如图1所示)。这样的分层课程体系即模块化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和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实践创新和计算思维的能力。

图1 分层教学内容

3.任务驱动,推行分层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依据教学目标,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并以完成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为暗线,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6]在教学内容分层的基础上,教学任务也需要做相应调整,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如:在上机操作实践过程中,采用“一对一”,即: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配不同的任务;或“一对多”,即:同一个任务对不同的学生,但完成的要求不同。避免对所有学生采取“高、大、全”的统一标准。[7]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身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再加上学生的生源情况和个体差异等,采取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发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交互不强,学生参与度较低等现象。

4.重视过程,构建多元化多角度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但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帮助教师验证教学效果。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较单一,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年的成绩、表现等,都定格在一张期末试卷上,已难以适应“双创”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提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多元化多角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50%)+阶段测试(10%)+“第三方”课程考核方式(4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任务完成情况、“比一比”作品展示 (采用互评+自评+教师评价)、课堂表现以及考勤等,“第三方”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

四、结束语

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的讲解、案例选取和设计以及最后的实施都是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在课改中占着核心地位,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8]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办公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