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研究*

2018-11-05 09:02沈宫新王永红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年19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院校

沈宫新,王永红

(1.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2.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信息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8)

一、引言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经历了传统校园、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三个阶段。2008年“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与之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成为科技发达国家发展的重点。智慧的概念逐渐渗入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目前国内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很多学者都在进行智慧校园的探索。[1]所谓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中国知网以“智慧校园”为关键字的论文发表数量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论文发表数量,可见2010年以后,智慧校园研究开始起步,2012年以后开始快速增长,目前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期,这也从侧面反映智慧校园建设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图1 中国知网以“智慧校园”为关键字的论文发表数量趋势图

笔者在参加江苏省高校相关会议期间,对参会的江苏省高校信息化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江苏省高校调查数据来看,普遍建设了智慧校园系统,推出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问卷调查了全省53所高校,包括39所本科院校,14所高职院校。收到有效问卷45份,含32所本科院校和13所高职院校,反馈显示,全部高校已经建设了智慧校园系统。但是在数据融合程度、多系统集成程度、系统功能完善程度、人机交互等方面和老师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的13所高职院校也全部建设了智慧校园系统。在学校的参与度方面,本科39所高校,有3所高校自主开发了智慧校园系统,占比7.6%,15所参与开发,占比38.5%;高职14所院校,有1所自主开发智慧校园系统,占比7.1%,3所参与开发,占比21%。自主开发率相近,参与开发率本科院校较高,总的数据表明,有超过50%的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较少或没有参与开发,交由软件公司开发。在智慧校园的集成度方面,问卷调研了校园常用的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是否在智慧校园中集成,其中12所本科院校集成上述5个常用系统,占比30.8%,7所高职院校集成上述5个系统,占比50%,反映出高职院校在智慧校园的集成度方面优于本科院校。

二、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需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分步骤实施。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南科院)从2012年开始智慧校园的建设,配置了2台机架服务器和10台刀片服务器硬件,集成了教学、科研、学工、人事和财务等系统的智慧校园系统,实现了统一认证鉴权功能,但是该系统还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通过问卷调查和平时走访,这些情况在兄弟院校也存在,主要表现在:

图2 江苏省部分高校智慧校园问卷调查对比图

1.管理有余,服务不足

信息系统建设一般由职能部门发起,在高校中,一般由教务处、科技处、学工处等管理部门发起建设,建设之初就是为了方便职能部门的管理,作为使用者的老师和同学很少能够参与到系统的需求分析中,对普通老师和同学在使用便捷性和人机交互上的考虑较少,很多B/S系统的浏览器兼容性较差,使用不是很方便。很多系统中连老师常用的功能都没有考虑,就拿一线老师需要的调课功能来说,老师需要自己查询调课班级的课表、对应教室的课表和自己的课表,在班级对应时间有空、对应教室有空和自己也有空的情况下,做课程调整,比较费时,由于不是所有教学系统在开发时,一线老师都参与系统的需求分析,这个功能在一些高校的教务系统中没有做成单一的业务功能,老师需要自己查询三个页面来查找,有时候要来回选择查询,比较麻烦。老师参与信息系统建设和教务系统设置有调课功能的情况分布如图3所示,通过分布图可以看出,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时征询意见环节还有待加强,调课功能也是教务系统的基本功能,有效实现该功能的仅仅占四分之一。另外,很多系统中的导入导出功能设计也不友好,有的系统没有数据导入功能,明明表格导入比较方便,却必须要老师一点点地在页面中填写和点击下拉选择,还要一些系统,老师在A系统中填入后,在B系统需要数据时,还要手动填写,不能做到一次填入数据,可以随时随地,根据不同的要求个性化导出导入,导致在A系统中填入数据,B系统中还要重复填入数据,费力费时。

2.通用有余,使用不足

图3 信息系统建设老师参与度和信息系统调课功能信息化分布图

信息系统设计的功能往往很多,经常使用的却不多,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化提高效率的作用。系统设计时,软件公司基于销售考虑,推荐了很多通用功能模块,在经费可以保证的情况下,实用和不实用的功能都会被一起采购,甚至包括一些不符合实际使用的功能,个性化实用功能由于需要重新开发,软件公司基于成本考虑往往做的不够。通过对45家省内高校问卷分析,有18所高校明确反馈有不能使用模块,占比为40%。比如某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工作量核算功能,每名老师的课程在系统中的已经登记,核算工作量不是很困难的事,可是由于各个学校的课时计算方法和标准存在差异,该功能一直没有正常使用,学期末还是要手动填写工作量,自己计算,二级学院核对,学校再核对,耗时耗力。另外,部门系统一般由行政管理人员管理,重视运行过程中的系统稳定,只要求满足现有基本功能使用。由于他们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担心对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系统中某些功能也不愿使用。通过对调研高校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财务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真正能够在信息系统中实现基本功能,并且操作方便的教学、科研和财务系统不超过三分之一。

3.统一认证,融合不足

前期智慧校园建设中完成的是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融合、数据融合、网络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智慧校园系统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功能后,把相关的服务堆砌在一起,没有实现服务的真正融合,这里面存在各个系统由不同时期不同公司开发系统的兼容问题,也存在部门分割的问题。在图4中可以看到,数据融合较好的智慧校园系统只占一半,还有22%的智慧校园系统仅仅做了一个智慧校园统一认证门户,各个系统还是独立运行的,业务系统没有打通。例如就调课问题进行分析,涉及到调课申请的公文审批,具体调课的教务管理,还有通知同学的学工管理,目前的情况要分别操作,由调课老师填表打印申请单去书面申请,去教务中查找调课时间、地点,然后电话通知班主任和辅导员,需要在不同系统中分别操作,比较麻烦,没有按照业务流程来组织系统。数据融合还没实现,不同子系统各自独立,不能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互通。比如教务系统、科研系统的教职工名单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和真实人事系统中的数据并不同步。理想的融合情况应该是一旦人事管理系统修改,就能及时同步到引用人事数据的其它系统中。网络的融合也不理想,校园在硬件上已经实现了无线覆盖,但是很多系统完成时间较早,没有对应的移动客户端,使得基本操作还是要在电脑端开展,智慧校园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管理,图4中信息系统移动化的建设也是广大老师对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图4 信息系统数据融合性和未来关注点情况分布图

4.重视眼前,轻视长远

信息系统的规划不够长远,立足于眼前的应用,发现跟不上形势后就对系统修修补补,硬件的增加比较好做,而软件的升级就比较困难了,由于软件企业竞争激烈,不断优胜劣汰,如果采用了实力不强公司的产品就存在很大问题,一旦企业解散,软件产品维护存在很大问题,有的产品还没有到质保期就不再维护,系统也将处于荒废状态。另外,参与系统前期采购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容易受到软件公司引导,采购后软件公司受到成本制约,开发布置时间仓促,导致软件公司成熟模块不管是否适合都加入学校系统,学校需要的个性化功能要么以技术上不能实现为借口推辞,要么不完全实现,使用的体验大打折扣。这一方面要求高校信息部门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中去,才能实现系统的长远规划,频繁地更换系统也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

图5 江苏高校智慧校园参与度和集成度情况分布图

三、智慧校园建设建议

针对前期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轮的智慧校园升级改造中,要坚持目标导向、服务导向、人才导向、融合导向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立足长远,规划先行

新一轮智慧校园建设中,应提前建立标准,做好规划。[2]首先要建立符合国家和行业数据规范的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运维、应用系统建设等相关规范。重点是在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数据融合和云平台建设中,保证一定的开放性,让现有设备可以加入,保护已有投资,也要为后面的软硬件升级提供保障。软件采购中,软件具备集成到现有统一数据平台功能作为必备条件,同时保证采购软件提供丰富的接口,为后面的集成升级提供方便。建立校级统一数据中心,用以支撑智慧校园数据共享,保证系统间有进行信息交换和互操作的能力。

2.立足服务,方便为要

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在方便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在操作便捷性上多投入,让高校老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减少重复工作,降低时间成本,把精力集中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上,而不是忙于填写各种重复信息,跑各种部门审批;让同学可以方便地获取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咨询和反映各种问题,提高他们对学校的满意度。因此,一方面大力加强智慧校园的移动端建设[3],使得网页端能做的工作,在移动端都能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掌上校园;另一方面整合系统业务流程,按照师生的典型工作学习流程来组织系统,不要让大家处理一件事,在多个子系统之间反复切换,不停查找,耗时费力。

3.立足发展,人才为本

新一轮智慧校园建设,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技术基础,智能化服务渐露端倪,资源虚拟化是重要特征,包括计算能力虚拟化、存储能力虚拟化、交换能力虚拟化。[4]结合上述技术、服务和特征的私有云建设十分复杂,同时,运营和维护私有云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虽然,高校一般都设置有信息中心,但是,技术力量还急待加强,要真正引进一些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这一轮智慧校园建设中来。同时,可以利用学校计算机和信息类相关专业的优势,让一部分老师参与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来,为后期的维护和二次开发提供保障。

4.立足共享,安全为基

网络时代,安全是基础,使用数字证书来实现身份识别和电子信息加密。使用虚拟专网和网络安全协议提供公网访问保障[6],使用人脸识别和移动密钥等新技术来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让数据实现共享和有序流动。这一轮智慧校园规划时就要明确学校统一的信息标准,包括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已有系统要有计划地按照标准改造,后期不同部门建设子系统必须遵循这个信息标准,为以后的数据大融合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基础之上,面对汹涌而来的智能化信息浪潮,那种把不同部门的不同功能简单集成统一身份认证功能,底层数据没有实现真正共享融合的智慧校园门户,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高校信息化,应该是数据一次录入,可以随时、随地,按任意角度分析、整理、挖掘和可视化查看的智能化大数据平台,是一个服务老师,高效管理,立足底层数据安全共享,软硬件插件式升级,专业人才参与开发并维护的智能化服务平台。是高校老师和学生学习、工作的24小时在线的智能化移动校园。通过上述信息化建设,学校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提升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在下一轮智能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