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完美整合,使课堂与众不同

2018-11-04 15:47朱蓓蓓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学科诗歌素养

朱蓓蓓

新课程音乐要求与相关文化有机整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教学内容的改革。小学音乐学科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精神的潜移默化和情感的影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果。

音乐与语文,《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音乐课进入语言课堂,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学科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创设情境

六朝时的文论家刘勰说过:“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意思是诗歌是音乐的灵魂,音调是音乐的主体,诗歌和音乐是一起使用的。在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和诗歌抒情性和节奏相似,选择相应的诗歌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觉器官,运用熟悉的音乐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情感和同情的理解,从而进一步阐明诗歌意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诗歌与內心的情感和理性,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深化他们的理性理解。

二、小学音乐学科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活跃思维

音乐以音韵表达人的情感,以人的听觉来表现。文学以语言描述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发挥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穿插习作练习,能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折射出视像。这一视像是有生命的,是流动不息的,是可以叠加、延伸的。视像一形成,思维积极性一调动,便又转化成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因此,音乐在习作中的运用能促使学生积极联想,敞开心扉记录自己的一感一悟。

三、小学音乐学科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增强记忆

有位作家谈起她求学时的往事,曾提到过这样一件事:考试要考大量古诗词,大家都觉得全部背诵太难,当时歌手邓丽君吟唱了许多古诗词,于是就找来磁带,反复学唱,考试时遇上填空,把那首歌一唱,就全记起来了。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音乐是由不同的音符组合而成,而语言是由不同的文字符号组合而成。两者结合就像映射原理一样,会起到一一对应的效果。当然,音乐是抽象的,这种效果也是抽象的。不过,在音乐中反复朗读,能加深对文字符号的印象,达到记忆的状态。

四、小学音乐学科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人文素养培养

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同属人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相同的指向性与同一性,因此可以互为补充。柏拉图说:“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音乐教育对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审美迁移作用。同理,对语文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也可很好地迁移运用到对音乐(包括歌曲)情感基调的把握与演绎上来。音乐学科中的欣赏课完全可以与语文学科的读文课综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小学音乐学科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需要注意主次分明

实现音乐与语文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歌词、课文的理解。特别是在接触与生活经历相差较远的新知识时,教师必须通过对知识背景的补充,让学生从表面进入底蕴。在注重音乐和语文的整合时,要注意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凸显与音乐相关的文化是为了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所以,不论是教材处理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紧紧围绕音乐教学和学习,切不可喧宾夺主,主次混淆。

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还是一个半知半解的“谜”,关键是看我们教师的感受、体悟是否深刻,内心是否受到了震撼和提升。我们要在不断的反思中解开这个“谜”。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新一代的教师要用音乐建立起和谐的课堂,组合起感性、灵性与悟性交融的课堂,让学生快乐地享受用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成的语文课堂。语文和音乐都是需要用心感受、用情表达的艺术学科,两者有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教师就应该拥有这样一双善于整合和寻找课程资源的“慧眼”。学生学了这样的音乐课,再回头读诗词,会更觉得妙趣横生!

猜你喜欢
学科诗歌素养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