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唤醒学生

2018-11-04 15:47刘吉亮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赞美创造力创造性

刘吉亮

心理学家罗伯特说 :“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而言。”创新教育,意在教育中以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理念,科学地为创造力的迸发提供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它恰如生命的阳光和空气,为潜在的创造力的种子萌芽与绽放提供良好的条件。而教育氛围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就要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新世纪的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特长,给学生以自由發展的空间,关心与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应成为教师的责任。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教师要通过语言、手势和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感情、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气度正确对待那些敢于质疑传统、挑战教师、个性鲜明的学生,教师要以博大的爱心和崇高的师德尊重、爱护、关心并引导那些行为特别、好标新立异的“问题”学生。教师要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育人,掘弃封建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辟蹊径而不排斥他人,赞美智慧冲动而不盲目,弘扬主体意识,完善个体性格,建立健全崇高的人格精神与完美人格特征。

千变万花的世界中,一缕阳光,一片绿叶,一只小鸟,都会引起学生的遐想,他们会发现,会思考,会探索,会创新。学生幼小的身体里洋溢着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生活充满智慧和热情。因为尊重,所以发现;因为发现,所以鼓励。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细小的创造行为只有得到及时的发现与鼓励,才能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点点滴滴地萌芽。创新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爱探索,爱创新。作为教师,“蹲下来”会使自己放下权威,俯下身来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拿起理解和尊重,和学生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用学生的眼光和心灵倾听和发现。带着由衷的微笑,融入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的心扉,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生同心协力,携手攀登跋涉,开掘知识的汨汨清泉,获得创新的乐趣。

宽容,即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要耐心公正地容忍。宽容是自由的前提,是爱的最佳体现。有位教育家说:“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孩子,却无从把你们的思想给予孩子,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创新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给予学生心灵和思想的充分自由。宽容,能起到“以柔克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育学告诉人们,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赞美是师爱的表现。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教师只有细心捕捉到学生身上瞬间闪现的火花,才会说出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的赞美话语。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发言时常常词不达意,所以每当这样的学生发言时,不管对错与否,教师都要首先给予肯定、支持,再指出不足,鼓励建立自信。学生在教师给于肯定的创造成功的机会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教师看上去极其普通的话语,却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鼓励和赞美学生,教师首先就是一个美好的发现者,能看到学生的优点。在生活中,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这方面不行,别的方面就可能比别人强,即使是最差劲的人也有优点,即使是很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如果教师带着欣赏、赞美的眼光,带着审美的心情,去看一个学生,就必定能从这个学生身上发现美好的东西。这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赞美是春风,能够让学生收获温暖和感动;赞美是激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心中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生活和人生需要赞美,学生需要热情的鼓励,教师应当多多赞美,一个善于把赞美献给每个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时刻快乐、幸福的人。

如果说尊重是为了发现学生身上的创造性,那么宽容便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赞美便是为了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如果说尊重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桥,那么宽容就是赋予学生发展的空间,而赞美就是给予学生施展的舞台。创新至上,创新就是真理,教师只有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赞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才能让学生自由地创造。

猜你喜欢
赞美创造力创造性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远离否定式赞美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为自己点赞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