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习作空间 丰富作文题材

2018-11-04 15:22王登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创作作文活动

王登华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常常会碰到一种哭笑不得的现象:学生作文里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相同,人物事例大同小异,不是爱迪生就是居里夫人,不是苏轼就是鲁迅。比如,有一篇以“法律”为话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结果全班四分之三的学生都引用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两句话,而且很多学生就只有这两句话。学生作文出现这些撞车现象,主要原因当然是学生缺乏鲜活的写作素材。学生生活在封闭式的校园环境中,对外面的时事知之甚少,再加上“封闭式” 的作文教学,导致了学生作文的语言干瘪,写作时只好进行文字的拼凑、组合,“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便充斥在学生作文中,写作文自然变成了学生的“苦差事”。

如何扭轉这种局面,让学生写出有新意、有血肉、有个性的作文来呢?光靠传授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显然是不能奏效的。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生活,打开学生的创作之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育方法上打开创作之源,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如何打开创作之源,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改变那种作文教学只注重文章的布局谋篇、语言表达而忽视积累写作素材的做法。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每一个学生,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为此,可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上阅读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带书来在教室阅读,也可以带学生去学校的阅览室阅读。同时,班里还可以订阅《南方都市报》《读者文摘》等报刊,让学生每天都能看到一些新鲜的素材。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均可。通过阅读,学生既可以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里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读书是一个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储存了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学生应用。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语文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语文活动,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增长学生的见识。课内的活动,如,举办故事会、进行成语接龙比赛、名言警句默写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现场观察物品等。课外的活动,如,民俗文化采风活动、校园文学社活动、征文比赛等。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第一手写作材料,不再写那些写滥了的凭空想象的题材,而且写出的作文开始具有个性,具有真情实感。

三、让学生多写随笔,捕捉生活的瞬间

学生作文题材陈旧单一,跟不注重或不善于做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写随笔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生活处处皆语文”,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多引导学生写随笔,去捕捉生活的瞬间。罗丹也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只要留心,随时都有“瞬间”可捕捉。多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既可使学生的思维触觉更灵敏,又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四、利用范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时起就有模仿的本性。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逐步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无论是仿造或创造,都是获得知识、能力或技能的重要途径。作文作为一种综合技能,既离不开模仿也离不开创造,因而引导学生仿照例文写作就更为重要。在习作指导课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实际,利用范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高二的很多学生不会写任务驱动型作文,不知道该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进行论证,就可以用2016年广州一模的作文《暖闻》为例,具体指导学生掌握这种文章的写法。

猜你喜欢
创作作文活动
“活动随手拍”
Jazz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