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线建设者 那些值得铭记的燃情岁月

2018-11-02 10:18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宜宾三江四川

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中西部部分省份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工和交通基建为主要内容的三线建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政治影响。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其项目建设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很大,对后来四川生产力布局、工业基础形成、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诸方面贡献很大。本文从三个三线建设者的角度,讲述三段往事,从中了解到的不仅是三线建设者为美丽四川建设打下的“好家底”,还有至今值得我们学习的“三线精神”。

丁爱谱: 亲历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于1987年建市的攀枝花既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也是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更是四川三线建设的战略重心、龙头明珠和成功典范。那段“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给攀枝花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更留下了三线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想想那个年代真是难忘,住的是席棚子、喝的是黄泥巴汤水,出门连路都没有。”如今已75岁的丁爱谱于46年前从海滨城市大连来到攀枝花,并成为炼钢厂托儿所保育员。当时的丁爱谱就居住在炼钢厂提钒炉下的一个破席棚子里,一到刮风下雨,什么都遮不住。“没有煤炭时,我就跑到山下100多米远处,专门堆煤的火车上去挑,确实很辛苦,但当时年轻也有劲。”后来,丁爱谱又干上了烧锅炉的工作,那个4号锅炉特别大,烧一次水要耗时两个多小时。再后来,她又先后做过原料工、皮带工、搬水工、钳工等多项工作,不少都是非常辛苦甚至高危的工种。尽管如此,丁爱谱硬是凭着一股不怕苦、不畏险、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做出了不少成绩,个人先后获得了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劳动模范等荣誉。

正是无数个丁爱谱们的无悔付出,攀枝花才结出了三线建设最辉煌、最宏大的硕果,成为中国三线建设史的一个缩影。如今,攀枝花已成为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并建成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丁爱谱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也成为国内特大型钒钛钢铁企业集团、最大钛原料和产业链最完整的钛加工企业、首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和全球第一产钒企业,并在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催生了攀枝花资源的深度开发,这座城市正步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的发展快车道。那些三线建设者的青春与激情、那些关于这座城市的往事至今仍充满无限荣光。

郭彦臣: 从青海到绵阳深山建设核基地

前段时间,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出品的历史题材电影《无问西东》热播,主要讲述我国首颗原子弹、氢弹在青海草原上爆炸成功的故事。今年77岁的三线建设老工作者郭彦臣正好看了这部电影,勾起了他对那段燃情岁月的深情回忆。“成功研制‘两弹的中物院于1965年6月起,從青海迁往四川绵阳的一座大山之中支援三线建设,而我也正好荣幸地成为建设核武器研制基地的一员。”郭彦臣的言语中满是自豪之情。

郭彦臣是河南新郑人,于1964年8月从郑州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后进入青海221厂工作,后来跟随大部队入川后,便和工友们一起开始了核基地建设。“我们刚入川,就被要求参加902工程抢建任务,作为我国第二套核武基地的施工建设也就此拉开序幕。”郭彦臣回忆说,该工程庞大,出于战略需要,由多个研究所组成,总部设在绵阳梓潼县,而其他各个研究所则分散部署在剑阁、安州、平武等地的偏僻山沟中,各工号间相距很远,施工难度非常大。从青海221厂转运过来的各类物资设备,只能全部卸在绵阳火车站,全靠人肩挑背扛运到各个工地。

郭彦臣所在的三工区承建三所的建设任务,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山区交通条件,基本上没有平地,都是靠步行,跋山涉水几个钟头才能到达工地。“那时,我们每天早出晚归,徒步翻越两座山岭搬运货物及建材,一个来回要走60多里山路。但就是凭着一股革命者般的热情和乐观精神,工友们都很自觉地抢着干。”讲起那段艰苦的三线建设经历,郭彦臣老人如数家珍,他谦逊地说,自己的经历只是三线建设者们中的一个细小案例,但那些与工友们一道夜以继日奋战建设核基地的苦情日子,是值得一辈子怀念和珍藏的。

伴随核基地建设的发展推进,郭彦臣也不断进步成长,于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公司技术员、中学教师、技校工程师、科技处长等多项职务,并于2001年光荣退休。

杨力涛: 投身国防军工企业建设的哈尔滨人

50多年前提出和实施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将国防军工产业批量转移至西部地区。当年那些三线建设者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千里迢迢去到偏远而艰苦的地方创业奉献、书写传奇、挥洒血泪,筑起了一座座永恒的丰碑。而作为三线建设产物的宜宾三江厂(现名宜宾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当时,成千上万名建设者听从组织召唤,纷纷从豫、湘等地汇聚到宜宾市建设三江厂,哈尔滨人杨力涛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厂里领导征求我的意见,说要支援三线,去四川参与建设军工企业。”就这样,于1963年从哈尔滨航空技工学校毕业、时任河南新乡116厂检验员的杨力涛与当时很多三线建设者一样,毅然响应上级号召,只身来到宜宾三江厂。

他刚到时,该厂已基本盖好了。“当时住的是木楼,只要有人上下楼,整栋楼都会摇晃。自行车铃铛、电风扇、民航配件……凡是车间里能生产的东西,我们几乎都试验过,但是后来慢慢就发现,我们除了生产军工产品,几乎什么都不会做。”尽管时间都已过去几十年了,杨力涛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依然十分深刻。

正是像杨力涛一样的三线建设者前赴后继的艰辛付出,正是他们在那个激情燃烧、波澜壮阔的时代背井离乡的倾情奉献,才使得后来的宜宾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不断筑牢基础、快速稳步推进。

近年来,随着国防武器装备业的发展,宜宾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规模效益实现了持续稳步增长,已成为立足航空,面向航天、兵器及相关国防领域,为各型飞机、飞船、战车等提供机载分系统、子系统、部件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厂家和重要供应商,并拥有省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防专利8项,成为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型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重大新产品奖、科技进步奖。(综合整理:朝党)(责编:蒋筱青)

猜你喜欢
宜宾三江四川
三江之水天上来
A gift I treasure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三江并流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