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灏
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担当,我省“雙一流”高校建设应当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从政府宏观和高校微观两个层面着手,按照“优结构、建机制、搭平台、提质量、促特色、强保障”的原则,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更好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谱写出高等教育“中国梦”的四川篇章。
优化“双一流”布局,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力。扩大省级层面“双一流”的空间区域布局,增设在绵阳、自贡等市州的省级“双一流”。注意一流学科点布局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协同。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资源重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家一流学科,在关键领域形成重点突破,抢占核心产业主导权。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高校自主办学内生动力。以“双一流”高校为试点,以学科、编制及岗位管理、教师职称评审、经费划拨与科学研究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为突破口,鼓励试点高校先行先试,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以绩效为杠杆完善评价机制。完善政企校合作机制,搭建高校深度融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平台。支持“双一流”高校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办学。
坚持人才强校,强化人才服务能力。引导“双一流”高校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和省重点人才计划框架下,加快聚集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高校在岗位设置与编制管理、人员聘用考核、职称审核等领域的自主权,强化教师成长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坚持立德树人,夯实人才培养服务能力。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首先要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其次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最后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对标四川全面创新实验改革和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成果转化孵化体系建设,实现标志性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
强化多渠道投入,保障建设资金。坚持“扶优扶特扶强”的指导原则,按照国家“双一流”和四川省级“双一流”两个层次,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和其他渠道资金引入,强化对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配套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党委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确保“双一流”建设正确政治方向。全面加强党委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