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是1906年创办的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孙中山先生曾为学校题词。苏州三中以“做最负责的教育,创最国际的名校”为办学目标,以“学道爱人”为校训, 一步步朝着省内一流、全国闻名、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名校迈进。
朱翔,校青年骨干教师,致力于高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曾获蘇州市教坛新秀称号,全国科研优质课一等奖,发表论文多篇。
【文题一】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命当如灿烂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中国诗人汪国真说:“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不能失去的是平凡。”
不宠无惊过一生
谈疏桐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的一生最后总是要落叶归根的,到底都不过是一个平凡人而已。鲁迅以其精诚的笔,挥洒革命的汗血;徐志摩秉持炽热的精魂,颂扬爱国的情怀;张爱玲带着离人的清冷,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华丽转身。这些轰轰烈烈撼动着文学和历史的大家不免太过灿烂,是让人无法直视的太阳。在更多人的生命中,占据主要的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娓娓道来,是平凡的生活中充斥着晦涩与喜悦的情感。
丰子恺的《不宠无惊过一生》,描绘着大街小巷、田野阡陌中形形色色的平凡人事,在那个纸醉金迷、动荡不安的年代并没有广受称赞。人们沉迷于追名逐利中,挣扎在尔虞我诈间,而丰子恺则成了身披别样色彩的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以一平凡人问世,又用一平淡态度处事,不同于李叔同的超然脱俗,不同于苏曼殊的不拘形迹,他对这平凡的世界有着不可摒弃的执着。在丰子恺的世界里,一株木棉,一棵杨树,都是坚贞不渝的爱情;一座小桥,一曲流水,都是潸然泪下的别离。他用极度浓缩的笔刃,雕饰着沙石的生冷,又用极具情感的笔墨,勾描着世间的平凡与精彩。在名与利、浮华与躁动中,他能够秉着一颗平凡的心去体味自然,他的人生中每一次起落,都会有新的片段暗流隐匿。丰子恺如同一台砚墨,在岁月的磨砺下,日益深浓。
在现代都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隐藏着多少清冷和暗淡,在觥筹交错的阳春白雪后,埋没着多少辛酸苦楚。平凡,释放了丰子恺脱逸平淡的趣志,治愈了大夫淡泊清静的灵魂,于是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那些曾讳于口、哽于喉的隐避之言、凛然之情、婉曲之志都得以在一杯茶汤和几曲丝竹声中冲淡消弭。
平凡,却又不平凡。然而平凡的祖辈,平凡的父母,以及平凡的我,在这一代代的传承下,平凡又是日复一日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更是对生命的最好诠释,平平淡淡,在繁华中不宠无惊过一生。
【文题二】
伟大的爱国者, 往往是自己民族的深刻的批判者。——周国平
做一个建设者,远比单纯地希望砸烂它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马海祥
唇齿和手足
洪晓怡
当下,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立场的唇枪舌剑使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顿时满是枪林弹雨。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这话不错,现今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人们拉起话语权的条幅,对这个社会和国家评头论足。
我也曾细读《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其言辞犀利,可谓刀刀正中要害。不得不说国人正如书中所谈到的“浸在酱糟之中”。细想,自己多次翻开这本书,却没有一次读到篇末。深究其因,估计是有点后怕,怕有人将崇洋误读成媚外,怕有人高举旗帜把期许美好扭曲成对现世的践踏……古有屈原竭忠尽智于楚王,他怎会不知楚国分崩离散之危难,楚王偏听偏信之不善,馋人无所不在之恶境?他毅然为这片土地殚精竭虑。世人反不及古人之智哉?
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敢于揭露不足之处,深刻地检讨与反省,这样的人是批判者。口谈社会的种种恶风,自己却躺在名利富贵的温柔乡中,用沾满了铜臭味的手指指点点,这种人是伪批判者。这样的批判者,不亚于自断手足,空口白牙地泼妇骂街。
爱自己的国家,要的不是纸上谈兵之能,而是兵临城下奋勇破敌的本领和勇气。一个腹内草莽光说不做的人,才真会是于国于家无望之辈。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有唇齿之人,少的是有手足之人,一味地作践这个社会,绝不是明智之选。唯有使更多的人有手有足,这个社会才得以改变其不正之风。
或许只有当每个人都从骂声一片中幡然醒悟,一切的诟病才得以解除。“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老话也才有了深刻的理解。重返安静之中的人,多少都有点劫后余生的庆幸之感,便会好好珍惜这片土地了。反之,那后果必是没有人愿看到的。
这样,我便能把书看到篇末了。酱糟中的人也挣脱了困缚,唇齿和手足之争也再没有了。
(编辑:李跃)